分享

慢病反复跟此体质有关,也多发“难病、怪病”。

 庆哥哥呀 2023-06-13 发布于内蒙古

          致力于儿童体质全面恢复

    过敏性鼻炎诊治中心

图片

“湿寒质”最容易发作慢性、难病。此为人体阳不化气,湿邪内生,壅滞气化所导致的。所谓的慢、难、怪,一定是责之于人之本体正常而言。

“湿寒质”的人病程多缠绵反复、身体越来越怕冷且感觉身心能量不足,各种分泌物析出明显增多,尤其精神状态极差,焦虑抑郁频发。实际为身体气化失调的结果,导致湿寒之气压制在体内,影响到了身体心(神)的运转。

太阴脾土生所湿寒最耗人体力。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涵盖了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重视中焦脾胃,可保后顾无忧。

人之一身之本在于肾气充足与否,长寿之人必定是肾气充足之人。其人精力充沛、意志力坚定、定力十足、而后是各项机能充盈,反之则生虚寒或虚热,其中虚寒居多,因二阴一阳,水比火多,真至肾所损伤,一定是阳不化气为结局。

湿寒之气即散步于气候之间,又蕴藏于脏腑之中。凡此种种,皆以同气相求之势为患发病。发作此类疾病,关系到我们现在的饮食结构,生活环境等等因素。

熬夜之人相火妄动,喜欢吃生冷,结果损耗了真阳。体质禀赋不足之人,自然更容易脾肾两虚,生出湿寒。今年气候本身也湿寒较重,徒生了外源性因素。各种冷饮、水果、游泳等因素也增加了湿寒的来源。

看诊过一位年龄80多的老患者,由于长期用抗生素(苦寒)导致菌群失调,口腔内生出的霉菌病变,此为寒湿所致。西医治疗无效,遂意中医诊治。方用乌梅丸加减,逐步改善。但此患者年龄已大,气化无力,并未彻底恢复,但已无任何危险之状。此即为自身体质因久用抗生素治疗,生出湿寒质,导致霉菌丛生的疑难病。幸得中医诊治,才有遏制,否则病变及肺系,血液还是比较凶险的。

不要总认为疾病的发生,造成病变加重的因素一定是多么出奇的原因。实际上就是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没有按照身体的规律做好,才导致了“疑难病”的出现。

曾看诊一位钢铁工人,所在工作环境高温湿度很大,日常工作穿着防护服,减少高温的损伤,但此服完全密封性好,意味着通透性差。工作中开着大功率的风扇吹着,降低对防护服的温度影响。久而久之,身体内潮湿非常严重,以至于每次工作结束贴身衣物都是潮湿的状态,最终到了来诊的主诉“缩阴”,此病就是长期久居潮湿之地,虽外有高热炙热,但内源脾肾两虚,生出湿寒,影响到了生殖器,引起的病变。湿性重浊发病趋下,寒性收引发病内敛。湿寒为病最容易侵犯人体薄弱地方,这也符合了“寒湿疫”的特点。

这种外热内湿的境地,加上自身原因导致了一个“怪病”的出现。如果仅看西医的生殖,泌尿外,可能连头绪都找不到,即便找到了又该怎样治疗呢?

此病以真武汤合三仁汤加减而愈,温振肾阳,通阳化阴,以利水路,随即“缩阴”证消失。后以桂附地黄丸调治身体阳气充足,精气神健全。

六经气化是一个整体,但从湿寒的发展来看,太阴湿土和少阴肾寒最为持久且严重。其中,太阴湿土为脾土生湿,究竟怎么生的,各有分解,但一旦形成,我们的物质来源必然受困。

脾土所代表的为整个消化系中枢,升降协调,运化转入,尤为重要。而“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事经常发生,从量到结构的问题经常引起伏病,以至于很多就诊的患者所发疾病是过去几年积攒而成的。

以治疗鼻炎为例,平时看诊人数较多,此类问题发病在鼻窍,实则关联脾胃中气运化。因脾之升清于肺,那么脾之痰浊湿气也一样升于肺。“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脾本身为运化水谷产生精微的地方,而脾虚不运或超过了脾的运化能力,那么这个人必然生痰湿了。但脾的运化是横向运转,以配合胃气做出升降的,所以,痰湿一旦形成,足以成为那个影响肺气宣降的因素。所以,发病在鼻窍的一个鼻炎,实则关联脾胃的升降运化。临床也验证了这一点,我在使用藿香、砂仁、苍术、白豆蔻等调节脾胃运化的中药时,有助于解决这个病机引起的鼻炎。

脾是主肌肉的,意味着肌肉的能量充足跟脾关系密切。湿气重的人经常容易周身困乏,疲劳,实则跟脾气不运关系较大。水湿壅滞的开端就是从脾之运化失调开始的,往往也是容易积聚湿气的重要病机。

一身之损尽于肾。

就是所有的问题,最终耗竭的就是肾气。我们看到很多病之所以难以恢复,反复出现,一定从肾气入手。不要总盯着肾虚得分阴阳不需要的。实际上就讲这个肾气。肾气足,人的精力就很充沛的。肾气不足,干啥都没有定力,更缺乏持续力。调肾气很多药可以用,比如肉桂、鹿茸、附子、巴戟天、淫羊藿等等,当然得分出一个具体使用方向。到底是偏于生殖,还是偏于水路,还是偏于肾本真之气,元气。这个是不同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人体的畏寒怕冷,实为阳不化气的结果,但若是涉及到各种分泌物的出现,此为水路系统紊乱。而脾肾之气为先天和后天之本,之根,决定了水路系统发病的方式,时间,以及严重程度。

例如鼻涕白粘者理应调脾祛湿,鼻涕水样自己流出理应温肾阳以固水气。放于全身依然如此,我们应该侧重于气化的使用。使得全身机能得以振奋起来,促进“伤口”愈合。人体只有站在“阳化气,阴成形”以及“阴阳平和”的角度去看,才能达到还原的目的。才能令病态转化为生理特性。

理法明了,方药自然就有了。就不必每天过度追求什么灵丹妙药了。规律不明白,理法不明,就不可能找到所谓的“灵丹妙药”。妙药就在理法中,明了此理可通达。

了解一个疾病的进展,一定先把每个症状的内在机理研究透彻。天下之大法,皆从微小处寻入,再以整合之力调于细微处。

止观 明法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