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渊明果真是个乞丐诗人吗?

 写乎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作者:赵心放

《中国历史歌》云:......扰西晋者为五胡,天下瓜分南北隅,南为东晋居江左,宋齐梁陈踵其都.....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就是歌中所述,东晋末到刘宋初的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的诗文感情真挚,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影响了以后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代表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由于他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家,躬耕务农,日子过得相当艰苦。

本文专门聊聊他志向高远,安贫乐道的情况。

(一)夏盼长睡冬望早起

陶渊明辞官回乡务农不久,家里就遇到一场大火,把仅有的那点家产都烧光了。加之那些年分江南广大地区灾害不断,或烈日如火,或风雨纵横,或虫灾严重,基本上没有什么收成,陶渊明家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一家大小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陶渊明有一个好朋友庞遵,字通之。陶渊明归隐后他们交游甚密,常常一起游庐山和到农家去探访。有天他写了首《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给他,其诗的后几联就讲到了他当前面临的窘况:

夏日白天的时光很长,由于常常没有饭吃,人饿得难受,早晨起床后不久就盼望着太阳快落山,以便开启睡觉模式。

晚上睡觉没有被褥盖,冷得浑身发抖,漫漫长夜难熬,巴不得快点天明。我不是在怨天尤人地发泄,的确我正在遭受苦难,实在是太凄惨了。

那些身前身后的名声,对我来说只是浮云而已。我是在慷慨地悲歌,过的是安贫乐道的日子。

(二)要人家仆人的鞋穿

官员王弘想结交陶渊明,拜托庞遵牵线搭桥。一天庞遵与陶渊明游山时,就给陶明侃了这事。

陶渊明本来不打算与王弘见面。庞遵劝他,人家一向景仰你的高逸旷达,是真心实意的来结交,何必拒绝呢?陶渊明抹不开情面就同意了。王弘专门带来了酒菜。

三人就找个地方一起坐下,边喝酒边聊起天来,不知不觉到了傍晚。王弘望了望陶渊明穿的一双露出脚指拇的烂鞋子,深有感触地说,早知道陶公生计如此艰难,我真的感愧我当官食皇禄,哪怕给你带来一双新鞋,也可心安一点啊!陶渊明淡淡一笑说,有鞋穿就好。

王弘开先认为陶渊明是在开玩笑,后来看到陶渊明那认真的样子,就叫仆人量一量陶渊明的鞋码,回去给他定做一双送来。陶渊明坦诚地说,你真想给一双鞋子,就让你的仆人把鞋脱给我穿好了。王弘就叫仆人把鞋脱了放在陶渊明面前。

陶渊明脱掉自己的破鞋,伸脚就穿上了王弘家仆人的鞋子,脸上毫天难色,依然是那么平和宁静,仿佛是在穿自家日常穿的鞋一样。

陶渊明穿好鞋后,对王弘说,我有一首《咏贫士》诗,送给你作为酬谢吧!诗中说,春秋时代人荣启期,九十岁的时候,仍然以绳索为腰带,很高兴地鼓琴唱歌。原宪是孔子的弟子,很贫穷。子贡穿着华丽衣服,乘坐高车驷马见他,看到他穿的是破衣破鞋,觉得自己都很难堪,就问原宪,你是不是病了?原宪说贫穷不是病,我不是苟且偷生追求锦衣玉食的人,说罢放声高歌,声振金石......

境遇越困苦,越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本色。王弘这次结交了陶渊明,又读了他的诗,亲身感受到了陶渊明人格的光辉,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三)陷入绝境去乞食

元嘉三年(426年),陶渊明有62岁了。那个时代由于受生活和医疗条件的限制,一般人即使能活到六十岁左右就已到了暮年时候了。老年陶渊明贫病交加,隐入了绝境,不得不外出讨饭。他走村串户,到处去敲门乞讨。有的人家从门缝里看到敲门的是叫化子,就装着耳聋不开门。有的人家把门开了,陶渊明看到主人走出来,他却不好意思开口,说有多尴尬就有多尴尬。

他写的一首《乞食》诗,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自己讨饭吃的窘况。但他却十分旷达,接着他在诗中写道,主人知道了叫化子诗人的来意后,给予了热情接待,请他来一起吃喝。这下子,自己又高兴起来了,谈笑风生,边喝酒边聊天,胸怀显得异常坦荡平和。吃完饭告辞时,自己想到韩信受洗衣老妇一饭之恩的旧事,因自己无韩信之才而感到愧疚,表示自己将永远不忘主人的慷慨,就是死了以后来世也要报答。

陶渊明的这首诗写得坦率真诚,而又委婉曲折,心情有三变,形象也有三变。这就使人怀疑陶渊明是否真有当叫化子的经历。对这个问题,历代后世人持真有其事看法的也有,持诗人在哗众取宠看法的也有。笔者持真有其事的看法。因为陶渊明胸怀宽广,他不必讳言自己曾乞食之事。

陶渊明是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人,也是一个“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的乞丐诗人。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南岸区黄桷文学社社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