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三区共建明清古城,延续皇城复兴计划?18年后城墙内依然落后

 乐游天下旅行 2023-06-13 发布于陕西

2005年,西安市提出皇城复兴计划,这个计划共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唐皇城”核心区,即环城路以内的区域;
第二部分为“唐皇城”协调区,指的是环城路外延200米~500米的区域;
第三部分为“唐皇城”相关区,指唐大明宫遗址和唐兴庆宫遗址。
该范围内,规划部门建立了老城保护体系和保护名录,并在老城内严格实行建筑高度分区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18年前的“唐皇城复兴计划”,主要针对西安老城区(唐皇城和宫城)约五分之四面积加上大明宫在内区域拟定的长远规划,规划最长时间达五十年。

可以说,这份计划的完善程度,公布之后,就让很多人翘首以盼,后来发展的事实却令人失望,反而以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为代表的曲江旅游板块,经过发展之后,成为西安旅游新的风向标,不在当年“皇城”规划之列的曲江,反而成为“唐皇城复兴计划”成功实现的代表之一。

西安城墙内的大片区域,这么些年,除了东西大街改造拓宽完成之外,其他区域并没有明显的改变,着实令人可惜。作为“唐皇城”核心区,城墙内基础设施老化、商业布局不合理、交通拥堵、发展潜能减弱等问题日益成为影响此地段商业发展的瓶颈,也正因为此,启动了东西大街的改造。

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西安其他区域的快速变迁,城墙内,已经沦落成为西安本地人不愿呆不愿去的落后老城区,“唐皇城复兴计划”虽然有着高瞻远瞩的规划,但最终的结果,并不让人完全满意。

整整错失18年发展机遇的西安城墙内区域,实际是由莲湖区、碑林区、新城区三区分管,这样的划分,看似合理,但是分而划之也造成城市规划、管理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理念的偏差,也正是“唐皇城”核心区迟迟实现不了的核心愿意之一。

最近公布的《西安市莲湖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

莲湖区加强与碑林区、新城区的互动发展,在古城格局保护、空间建设与管控等方面统筹协调,突出各自文化特色的同时三区共建明清古城,共同打造大西安古都文化核心承载地。

西安拥有、汉、四大遗址,而周、秦、汉、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青春、最有活力、历史业绩最为辉煌的朝代,这段时期正是建都长安的时期。

“唐皇城复兴计划”当时的提出,用三五十年的时间把西安建设成最具东方神韵的人文之都,可以说,这个目标已经部分实现了,但硬伤还是城墙内区域。

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的这片区域,城墙,是西安人的骄傲和心理图腾,城墙内区域的衰败和落后,是西安人心里永远的伤痛。

2005年公布的《西安市第一批传统民居保护名录》显示,当时的西安还有102处传统民居,2016年进行摸底调研时发现,现存民居数量仅剩45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西安现存的古民居数量仅为上世纪90年代的30%,随着城市改造的深入,城墙内很多受到保护的古民居都不能幸免。

为了打造“唐皇城复兴计划”,西安市曾经计划迁出45万人口,当时的设想也非常美好:未来的老城区将恢复唐风,保留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优秀建筑,并将尽量限制和取缔有损老城整体风貌的高层建筑,而在配合步行的同时,保留轻便简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电瓶车、马车交通工具。

然而,18年过去,城墙内并没有改观,期待中的恢复唐风、保留古建,也变成了越来越多的新建筑,商业人气也一直低迷,改造完后的东大街,被网友吐槽:变成高速公路了,树没了,人气没了,成功地弱化了东大街的商业功能。

西安三区共建明清古城,能否延续皇城复兴计划,实现真正的“皇城复兴”?

统一思路,统筹规划协调各方利益是关键,如此说来,三区共建还不如合并成一区管理。

毕竟,城墙内大量历史文化古迹和传统街区,诸多历史文化体验仍是核心卖点,如果因为行政区划问题分而治之,还是会回到老路上去。

曲江区域旅游的快速发展就是明证,资源首先要整合好,然后才能发挥集群效应,也远远不是三区共建,提一个规划口号那么简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