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張言志:三个自信,平视世界的底气

 源源不断 2023-06-13 发布于宁夏
Image

基于风土自信、品质自信、文化自信,中国葡萄酒、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有追求、有底气,面对世界,不再是跟随、仰视,敢于平视,做好自己

《新商务周刊》记者 尹璐 朱晓莹


Image

Image
西鸽观兰集团董事长张言志
出差十多天,张言志深夜回到位于青铜峡鸽子山的酒庄,没休息几个小时,第二天一大早就专程赶往银川,来到新商务周刊杂志社接受采访,就“平视世界”的话题进行交流。
Q:新商务周刊记者
A:张言志
Q:想跟张总聊一个话题,咱们业界现在有一个观点或者叫一个说法,说我们现在可以平视世界了,这可能是说过去咱们是仰视,现在我们具有一定的实力和水准了,可以平视世界了。
A:我觉得现在我们说平视,是一种态度或者信心,从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来讲,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只是差距变得越来越小了。我们现在能够提出来中国葡萄酒产业应该平视世界,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说明我们变得更有信心了。这是有意义的,自信才能自强。我们的自信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风土的自信、品质的自信、文化的自信。这些自信不是盲目的,是实实在在的,是有基础的。

Q:请您先讲一下风土的自信。
A:你有你的金钟罩,我有我的铁布衫。波尔多北纬38度,地中海气候,阳光雨露非常适合葡萄生长,这个是我们很多年来都知道的东西,长期以来就觉得这种风土才是生产好葡萄酒的风土,有些盲目崇拜。
事实上北纬38度的地方很多,但不是每个地方的气候都跟波尔多一样才能酿出来好酒。比如贺兰山东麓从纬度上来讲也差不了太多。但我们夏季不那么热,降雨量非常低,跟波尔多是两种类型的气候,是不是我们贺兰山东麓就不能酿出来跟波尔多一样的好葡萄酒?我觉得这显然是不对的。
同样的纬度,贺兰山东麓海拔比较高,冬天气温低,冬季要埋土,春季要展藤。比如说今年春天发生了霜冻,这是咱们产区风土方面一些不利的方面,但也正是由于这种特点,造成了咱们品质上的一些特殊性,它又是一种优势。况且,全球气候变暖这个事情,对全世界传统葡萄产区是一个危机,这不是我们自己说的,而是在去年OIV葡萄酒大会上专家提出来的观点,当时大会探讨的一个问题就是气候变暖对传统葡萄产区的影响。气候持续变暖的话,可能对传统产区来讲,它的热量会越来越过剩,导致酒精度逐渐升高,单宁的粗糙感会不断的加强。反之,对贺兰山东麓来讲就比较有利,比如说赤霞珠在我们产区的成熟度处于一个临界点,有些年份能够成熟,有的年份就会稍微欠那么一点,说明其热量处于“似够非够”状态。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可能我们贺兰山东麓的热量就会变得刚刚好,在未来的几年,可能我们的赤霞珠表现就会特别棒。所以从气候变暖来讲,过去不利的自然条件会慢慢有一些后发优势。当然,这并不是说传统产区就不行了,他们会去尝试更多的晚熟品种,晚熟品种需要更多的热量,在品种上和栽培技术上进行调整和适应。
刚才说的是气温,其实风土是综合的,贺兰山东麓的光照是非常充足的,春季到秋季一直都是阳光明媚。光照是葡萄生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有句话说“葡萄酒是装在瓶子里的阳光”,这是很有道理的。
风土的第三个要素就是土壤,好的土壤一定是适合不同品种葡萄生长的土壤。贺兰山东麓的砂砾土、灰褐土透气性好,有利于葡萄扎根。从贺兰山东麓产区近200公里的范围来看,我们土壤类型的差异化比较大,大多数土壤是适合于葡萄生长的。况且,贺兰山东麓的大多数葡萄园不占农田,是戈壁滩上建的,这就有利于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在全世界都是件大事情。

Image

戈壁滩上的葡萄园

Q:风土自信是基础,接下来咱们能不能聊一下品质自信。

A风土是一个条件,但它并不能等同于产品的品质和品牌。无论是做人、做产品、做葡萄酒,做任何东西,品质都是基础。先有品质再有品牌,再有产业的未来。一开始,我们跟很多新兴的葡萄酒产区一样,都是言必称波尔多,都想做波尔多风格的葡萄酒,这个阶段我们就是在模仿、跟随,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不断付出,特别是2012之后,贺兰山东麓有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很多人开始讲风土的差异化,品种的差异化,很多年轻的酿酒师来到这个产区,包括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和国内其他产区过来的酿酒师,都在努力酿造有自己风格的葡萄酒,这个时候就变得非常有趣了,我们贺兰山东麓自己的葡萄酒风格开始形成。从加贝兰获奖开始,贺兰山东麓在国际赛事中获奖的产品越来越多。当然也有人说,奖牌不等于销量,你得的金奖多不等于在市场上卖得好。但我觉得这个事情没必要去争论,至少我们获奖了,证明我们在某一个平台,我们的质量跟国际上好的葡萄酒质量相差无几,基础已经有了

我们西鸽酒庄从一开始就重视蛇龙珠,我们认为蛇龙珠是一个中国的独有的葡萄品种,我们认为应该把它的品质优势发挥出来,所以从2017年开始酿造蛇龙珠葡萄酒,在国际赛事上频频得金奖,被人们称为“金奖收割机”,这也是一种品质的自信。

Image
西鸽始终秉承酿一瓶宁夏风土的好葡萄酒初心

Q:谈到产品品质了,藤上藤是绕不过去的话题,请您讲一讲为什么要推出藤上藤产品

A藤上藤是我长期困惑的产物,困惑的就是消费者对国产葡萄酒的认知相对是比较差的,大家一提葡萄酒都说法国的好。我们在2017年创办西鸽的时候就在想怎么去打破这个困局,因为这不是西鸽一家面对的问题,是整个中国葡萄酒行业要面对的问题。如何改变对国产葡萄酒低质低价的这种认知?那就需要一个代表性的产品去打破这个认知。所以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想,我们西鸽能不能做出来对标拉菲这样的产品,一个标杆对一个标杆。所以从2017年开始,我们一直在谋划这个事,其实我们今年上市的藤上藤的年份就是2017年的。我们请了很多专家顾问,在产品调配的时候,我们调过N多的方案,最终出来的这个方案大家都认为非常好。但是我们一直没有着急去上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好的葡萄酒需要沉酿达到一定的时间,有句话说“葡萄酒是有生命的,它在橡木桶里边,甚至到了瓶子里以后,还在继续成长”。另一个原因是尚未到合适的时间节点,大家对西鸽还没有那么强的认知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个很高端的产品,市场的信任度可能没那么强。所以我们一直放到今年,刚好西鸽的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的美誉度了。

藤上藤推出后引起很大反响,咱们宁夏业内也有个说法,说这相当于要跟茅台去对标。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野心。在今年的春季糖酒会上,我们做藤上藤发布的时候,我说这是一瓶有野心的葡萄酒,就是要引领一个产区去发展,为一个产区立标杆,也是为行业立命、为产区立命的东西。

在发布前,我们花了两周多时间跟销售团队去研究销售策略,因为这个产品经销商对它期盼已久了,大家非常非常期待这个产品的上市。后来我们就拿出一个办法,每个经销商认购是有额度的,根据经销商规模的不同,认购10箱至50箱,想把它存起来是不可以的,我们要让这款产品能够直接面对市场,到消费者手里。只有这样,这个品牌标杆才能立得住。

在我们提前控量的前提下,这款产品依然做到了5000箱的发售量。这1万箱销完了后,还会有2018年的和2019年的……我们2020年之前的量基本上是1万箱左右。

藤上藤10年以后如果能达到50万瓶,我就很开心、很满足了,如果20年以后它能达到100万瓶,我觉得我做西鸽的初心就已经达成了。


Image

2023糖酒会期间,西鸽酒庄正式发布力作

——正牌“藤上藤”干红葡萄酒

Q:接下来请您讲一讲文化自信。

葡萄酒文化的内涵比较丰富。刚才我们讲,风土是葡萄酒的灵魂,品质是葡萄酒的基础,文化就是葡萄酒的根。我们有贺兰山这个文化名山,是我们的文化的根基。包括我们鸽子山这个小产区,依然它有深厚的文化——1万多年前的人类活动遗址。要加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葡萄酒自己的故事,不要老说葡萄酒是舶来品,中国的葡萄酒也有悠久的历史。

酒庄就是要讲这片土地的故事,讲这片土地的文化,我们贺兰山东麓这么多酒庄就是依托地域历史文化而建的。拿我们西鸽来说,“西鸽”是酒庄的名字,源于酒庄边的鸽子山与西鸽湖,西鸽从一开始就有自己“尊重风土、崇尚自然”的文化追求。“更好的生活,更美的酒”打动了无数消费者的心,以致梁振英先生在这里发出了“国人喝国酒”的呼吁,我们要不断致力于建立中国葡萄酒文化和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自信。


Image
西鸽酒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