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旧唐书 元德秀传 王维传 杜甫传 孙思邈传

 新用户4541Ay47 2023-06-13 发布于上海

元德秀传

元德秀,是河南人,字紫芝。开元二十一年(733)考中进士。性情纯朴,毫无掩饰,动辄师法古道。父亲为延州刺史。德秀年少丧父,生活贫困,侍奉母亲以孝行闻名。开元年间,到州县考贡士,每年游历京师,他不忍心离开母亲,每次外出就自己拉着板车,带着母亲一道前往长安。进士及第后,母亲去世,他就住在母亲墓旁的依庐中,吃食中没有盐和乳浆,坐卧之处没有褥垫,刺破手指用血来画像书写佛经。时间一长,因势孤力单影响到做官,转任邢州南和县尉。他辅佐治理地方有善政,黜陟使上书奏明皇帝,征召补官龙武录事参军。

德秀早年失去依靠,披麻带孝之事接踵而来,没能在父母健在时娶亲,而双亲去世后,便不再娶妻完婚。同族的人以绝后来规劝他,德秀说:“我哥哥有儿子,可以继承先祖传宗接代。”因哥哥的儿子结婚,家中贫寒没办法送婚礼,他请求做了鲁山县令。在此之前,他从车上掉下来跌伤了脚,不能任职效力,汝郡太守就以待客之礼接待他。所管辖区域内有人做盗贼,官吏抓到后关进了监狱,正碰上县界内有猛兽为患,这盗贼自己陈请道:“我愿意去击杀猛兽来为自己赎罪。”德秀答应了他。有一小吏说:“这盗贼是用诡计逃脱罪过,擅自放了官府囚犯,不是自寻牵累吗?”德秀道:“我不想负约,若有牵累我自当受罚,一定请求不要连累各位。”随即打开盗贼的枷锁把他放了出去。第二天,那盗贼击杀了猛兽后返回。德秀以诚挚信义感化人,其事大都如此。

任职期满,德秀向南游览陆浑一带风光,见处处是佳山好水,悠然有长住的志向,便在山谷优美处筑茅屋住了下来。碰到饥馑歉收之年,厨房中不见烟火,德秀却弹琴读书,怡然自得。有热情好事的人带着酒食去拜访他,他便不分贤与不贤,与人对饮起来,陶然而遗身世外。弹琴饮酒之余,也时时写写文章,吟咏赋诗,任情书写,毫无雕饰之语。所著《季子听乐论》、《蹇士赋》等文,为超俗之人所称赏。天宝十三年(754)去世,当时五十九岁,弟子互相商量定谥号为文行先生。文人士大夫看重他的高行,不叫他的名字,而称他为元鲁山。

王维传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县人。父亲王处廉,官终于汾州司马,迁家到蒲县,于是为河东人。王维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奉事母亲崔氏以孝行闻名。与弟弟王缙都有卓越的才华,学问广博多才多艺方面也齐名,其亲情笃厚兄弟相亲相爱,被许多士人所推重。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在为母亲服丧之中,他骨瘦如柴,几乎不能忍受哀伤的打击。服丧完毕,授官吏部郎中。天宝末年,为给事中。

安禄山攻破长安、洛阳两都,玄宗出巡入蜀,王维没有来得及跟随扈从,被叛军俘获。王维吃药下痢,佯装..哑。安禄山一向爱他的才华,派人把他接去安置于洛阳,拘禁在普施寺,逼迫他出任伪职。一次禄山在凝碧宫大宴他的随从,那些演奏的乐工都是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王维听了他们的演奏后悲痛不已,偷偷做了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叛乱平定后,将陷于贼手的官员分三等定罪。王维因为这首《凝碧诗》当时流传于行宫,肃宗很赞赏,又因他弟弟王缙请求削去自己刑部侍郎的官职替哥哥赎罪,他被特别予以宽恕,授官太子中允。乾元年间(758~760),升任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又拜官给事中,转任尚书右丞。

王维以诗名于开元、天宝年间享有盛誉,兄弟俩在两京做官,大凡诸王、驸马、豪强大族、地位显赫的人家,没有不拂席以接待他们的,宁王、薛王待他有如师友。王维尤其善长于五言诗,书法绘画特别臻于妙境,笔迹措置之意,与自然造化相合,而创新之意、书画用笔之迹,即使有所欠缺,也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于造化的奥秘中不见行迹,不是一般绘画的人所能比拟的。有人得到一幅《奏乐图》,不知道它的画名,王维看看说道:“画的是《霓裳舞衣曲》第三迭第一拍。”有热心揽事的人召集乐工按图所示演奏,竟无一点差错,都佩服王维的博学精思。

王维兄弟都奉佛,日常生活常吃粗食,不沾荤腥,晚年更是吃长斋,不穿有花纹的衣服。王维得到宋之问的蓝田别墅,辋水环流于房舍之下,弥漫于长满翠竹鲜花的沙洲小岛。王维与道友裴迪泛舟往来其间,弹琴赋诗,终日长啸吟咏。曾辑集田园生活中所做诗歌,称作《辋川集》。在京城曾每日请十多位著名僧人吃饭,以谈论佛教义理为乐。他的书斋中没有其他陈设,只有茶铛、药臼、经传书案、交椅而已。他常常在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参禅诵经为事。王维丧妻后不再续娶,三十年独居一室,屏弃尘俗的牵累。乾元二年(759)七月去世。临终之际,因王缙在凤翔,他忽然索笔写作与王缙诀别的书信,又写了几幅与平生亲人故旧作别的信件,多是些敦劝亲友奉佛修心的旨意,然后投笔而死。

代宗时,王缙为宰相。代宗喜爱文词,曾对王缙说:“爱卿的哥哥,在天宝年间诗名冠绝一代,我曾在诸王座席上听过他的诗所谱成的乐章。如今有多少他的文集,你可以进奉上来。”王缙说:“我哥哥开元年间的诗就有几百上千首,天宝之乱后,十不存一,近来在中外亲戚朋友之中一起汇集编纂,一共得到四百余篇。”第二天王缙就将诗集奉上,代宗下诏予以褒扬奖赏。王缙另外有传。

杜甫传

杜甫字子美,本为襄阳人,后迁居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终于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终于膳部员外郎,另外有传。父亲杜闲,逝世于奉天县令任上。

杜甫天宝初年应进士考试而落第。天宝末年,进献《三大礼赋》,玄宗赞叹称奇,召他去亲自考试他的文章,授官京兆府兵曹参军。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攻破京城,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趁夜色逃出京城前往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谒了肃宗,授官右拾遗。房..还是一般百姓时与杜甫很要好,当时房..为宰相,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军,肃宗应允了他。这年十月,房..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得大败。第二年春天,房..被罢免宰相之职。杜甫上书说房..有才能,不应罢免。肃宗大怒,把房..贬为刺史,将杜甫赶出朝廷做华州司功参军。当时函谷关京畿一带战乱流离,粮食价格猛涨,杜甫便寄居到成州同谷县,自行背柴草拾野菜度日,儿女饿死了几个。好长时间之后,征召为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759)冬天,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上书朝廷任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给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有世交之谊,对杜甫很尊敬。杜甫性情偏狭急躁,没有风度,依恃恩遇而放纵,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床,怒目直视严武说:“严挺之竟有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急躁暴烈,没把这当作忤逆之举。杜甫在成都浣花里广为种植翠竹绿树,在江畔建了一所草堂,平日纵酒吟啸,与田父野老相处无间,毫不拘束。严武去拜访他,他有时连帽子也不戴,他就是如此傲慢放诞。永泰元年(765)夏天,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了依靠。到郭英..代替严武镇守成都时,英..一介武夫颇粗暴,没办法拜谒依傍,杜甫便去东蜀之地依靠高适。到了东蜀,高适却去世了。这一年,崔宁杀了郭英..、杨子琳攻打西川,蜀中一片混乱。杜甫带着全家前往荆楚之地避难,乘一叶小舟下三峡。还未系舟登岸,江陵就发生了变乱,便乘船沿湘江漂流,经过衡山,寄居于耒阳。杜甫曾游览衡山庙宇,被暴雨洪水所阻隔,十多天没能进食。耒阳聂县令知道后,亲自划船去把杜甫接回。代宗永泰二年(766)一天晚上,杜甫吃了牛肉喝了白酒,暴死于耒阳,当时年仅五十九岁。

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湖北、湖南而死。元和年间(806~820),宗武的儿子嗣业,把杜甫的灵柩从耒阳迁移回乡,归葬于偃师县(今属河南)西北的首阳山前。

天宝末年的诗人中,杜甫与李白齐名,而李白自负诗文风格放旷,讥讽杜甫拘谨,因此有《饭颗山》诗嘲笑杜甫做诗拘束费力。元和年间,诗人元稹论述李白、杜甫的优劣曾说:

“我读诗读到杜子美便知大小之才有所荟萃。最早尧舜的时代,君臣之间用赓歌的形式互相唱和。此后诗人相继而做,历经夏、商、周三朝一千多年,孔子加以搜集选择,辑取了其中有关教化比较突出的三百首,其余则无所闻。屈原出现后怨恨愤激的情态增多,然仍与《风》、《雅》日近,还互可比拟。秦、汉以来,采诗官既废之后,天下妖冶的民歌俗谣、歌功颂德的讽喻大赋,谱曲歌唱娱乐的文辞,也就随时有所做。到汉武帝与群臣赋《柏梁》诗时,则七言诗体就具备了。苏武、李陵等人,尤其工于五言诗。虽然句读音律各有不同,雅乐与郑声之音也混杂,而辞意简淡闲远,叙事抒情,自非有为而作,而文辞不妄拟。建安以后,天下士人遭遇兵祸战乱,曹操父子戎马倥偬中写作,往往于鞍马上横戈吟诗,所以他们遒壮昂扬、悲痛慷慨的诗作,尤其冠绝古代。其风采气概晋代略为留存。南朝齐、宋之间,失去教化根本,士人以简慢亲近舒徐相崇尚,文章以风神文采、放旷精湛为高妙,都是吟咏性灵、留连光景的诗文,意义气骨上无可取之处。衰落到梁陈时代,淫艳刻饰、轻佻工巧微细琐碎的文词更加厉害,又是宋、齐时代所不取的。

“唐朝兴起,学校大振,历代诗文创作,有才能的人交替出现。又有沈亻全期、宋之问等人,研究对仗琢磨字句,精深切当,妥帖顺应声韵格律,渐成定格,称作律诗。从此以后,诗体的演变达到极盛点。然而没有人不是爱好古代的诗文便遗弃近代的作品,追求华采就失去了质实,效法齐、梁则不能追随魏、晋,工于乐府便力穷于五言,格律切合则风骨不存,闲暇淡远则纤禾农不备。至于杜子美,则可以说是上接近《风》、《雅》,下该揽沈、宋,言辞夺苏武、李陵之长,气格掩曹操、刘桢之势,具备压倒颜延之、谢灵运的孤高,杂有徐陵、庾信的流丽,尽得古今诗歌的体式气势,而兼有人人创作的独特优点。倘若孔子考查检验他诗歌的要旨,还不知是否因其丰富多样而为贵!若就能够做到别人所不能做到的事,写诗能写到出神入化的境地这一点来说,则自从有诗人以来没有像子美这样集大成的。

“这时山东人李白,也以诗文雄奇俊逸著称,当时人称他们为'李杜’。我看李白诗歌的豪壮奔放、摆脱拘束,模写物象,以及乐府诗歌的成就,的确可与杜甫比肩。至于首尾铺陈时事,排列连比声韵,大篇达到千字,其次的也有数百字,词气豪迈,而格调清淳深沉,对偶切合格律,而脱去凡俗浅陋,则李白还不能入杜甫之门户,何况登堂入室呢!

“我曾经想条分缕析杜甫的诗文,以体裁分类成集,给后来者树立一个标准,却因生病慵懒没有完成。”

从此以后写作诗文的人,都认为元稹的论述是正确的。杜甫有文集六十卷。

孙思邈传

孙思邈,京兆府华原县人。他七岁入学,一天能背诵一千多字的课文。少年时代,就很会谈论老子、庄子以及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后赞叹说:“这是个神童。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在我这小小州衙难得施展。”北周宣帝时(579),由于王室经常发生变故,他就隐居到太白山中。隋文帝杨坚辅佐北周朝政,征聘他担任国子博士,他推说生病没有出任。曾经对他的好友说:“五十年后,会出圣人,那时我才帮助他治理天下。”太宗李世民登上帝位(627),征召他到京城,对他并无欣喜感激的神色而感慨,对他说:“从这可以明白有道德学问的人实在应当敬重,古代的仙人羡门、广成子,怎会是虚假的呢!”要授给他爵位,他坚决谢绝。显庆四年(659),高宗李治召见他,授予他谏议大夫官职,又坚决谢绝。

高宗上元元年(674),孙思邈因病请求回乡,高宗特地赐给他骏马,安排他住进鄱阳公主封地的庄园别墅。当时的著名诗人学者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人,按照孝敬老师的礼仪侍奉他。孙思邈曾经伴随高宗到九成宫避暑,卢照邻就替他看守住宅。当时厅堂前有棵生病的梨树,卢照邻为它写了一篇赋,赋的序言说:“癸酉这年(673),我在长安光德坊的官舍养病。当地老年人说:'这是鄱阳公主的庄园别墅。当年鄱阳公主尚未结婚就去世了,因而别墅也就空着。’现在有孙思邈处士居住。孙思邈思想贯通古今,学术穷尽天文、历法、占卜。他阐述世界万物永恒不变之根本的高超见解,就是古代的庄子;研究精深的学问专心致志,就是当今中国的维摩诘圣僧。推算天文历法,测定天地阴阳,就跟西汉洛下闳,先秦安期生相匹配了。”卢照邻患有痛苦难治的疾病,医治不好,就问孙思邈:“高明的医生治好人的疾病,他凭的是什么?”孙思邈说:“我听说会谈自然规律的,一定要用人情事理作为依据;会谈人情事理的,也要以自然法则为根本。大自然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冷热交替,就是它循环运行的规律,平和就下雨,激奋就刮风,凝滞就结霜落雪,扩展就出彩虹,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人有上下四肢、脾肺肾肝心五脏,起床睡觉,呼气吸气,精神元气时衰时旺,通畅就生气血,显现就是神色,振动就有声音,这些就是人的正常现象。从显露的表象,看隐蔽的实质,这是研究自然和人体的共同方法。一旦阴阳失调,地气升腾就发烧,天气阻隔就发冷,充塞就长疱疖,匮乏就生脓疮,奔跑就会喘息困乏,干渴就会焦黄枯燥,症状显露在面容,病情改变着形貌。如此类推自然现象也是这样。因此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忽大忽小,群星运行的轨道错乱,日食月食,彗星飞行,这些就是大自然的反常征兆。冷热不按季节,是天地之间发生滞塞;平地隆起山丘,就是大地长了疱;山崩地震,就是大地长了脓疮;狂风暴雨,就是大自然的喘息困乏;河流沟渠干涸,就是大自然焦黄枯燥。对于人体疾病,高明的医生用药物疏通,用针灸治疗;对于自然灾变,国君人臣用最高尚的道德理顺天意民心,用最大的努力解决具体问题,那么人体疾病有的可以治好,自然灾害有的可以消除。”他又说:“治病胆要大心要细,考虑要周密行动要坚决。《诗经》里写道:'如同站在深渊旁,如同走在薄冰上’,这是说要小心;'你是雄健威武的儿郎,你是杀敌卫国的猛将’,这是说要大胆;'不为私利改变志向,不为非议感到彷徨’,这就是行动坚决;'能够随机应变,决不迟疑一天’,这就是考虑周密。”

孙思邈自己讲他出生于隋文帝开皇辛酉年(601),到今年九十三岁了,问他的乡亲,都说他是几百岁的人,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分明可数如同亲眼所见,以此验证,他不止一百岁了。然而视力听力还没衰退,神采奕奕,可以说是耳聪目明博闻通达的活古人。

当初,魏征等人按照太宗的指示编纂南齐、南梁、南陈、北周、隋朝的历史,担心遗漏,多次询问他,孙思邈口述起来,宛如亲眼看见。东台侍郎孙处约带着五个儿子孙亻廷、孙儆、孙俊、孙佑、孙亻全拜望孙思邈,孙思邈说:“孙俊会最先获得高官;孙佑会最后显贵;孙亻全的名气会最大,祸患会出在掌握军权上。”此后的事情都跟他预言的一样。太子詹事卢齐卿孩童时,向他询问日后祸福,孙思邈说:“你五十年后会当上地方高级官员,我的孙子会当你的下属,能够自我保护平安。”后来卢齐卿当了徐州刺史,孙思邈的孙子孙溥果然当了徐州所辖的萧县县丞。孙思邈当初对卢齐卿预言祸福时,孙溥还没有出生,就预先知道了未来情况。他令人惊异的各种业绩,多半是这一类事情。

孙思邈于高宗永淳元年(682)去世。遗嘱要求从简安葬,不要陪葬器物,不用羊牛猪等祭祀牲畜。死后一个多月,脸色外貌没有变化,抬起遗体入棺,轻得好像只是拿着空空的衣服,人们为之惊异。他为《老子》、《庄子》撰写了注释,编著《千金方》三十卷,流传后世。还著作了《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和《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

儿子孙行,武则天天授年间任凤阁侍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