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检验科医院感染风险管理

 文进玲玉 2023-06-13 发布于江苏

01

2020年版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第三部分-第二章-第十节-第一百二十六):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要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并持续改进诊疗流程;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并加强横向比较。


图片


感控道路上我们应做到“防患于未然”,感染风险识别是感染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检验科风险包括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能导致感染发生,风险识别应从这六个方面进行。帮助感控专职人员了解科室感染风险,尽早干预,降低感染事件发生。明确如何做好“防患于未然”。

01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

具体因素



工作人员

1.资质不够;

2.缺乏检验科工作的知识和技术;

3.参与培训的频次不够,考核不达标;

4.实验操作不规范;

5.隔离(标准预防)认知差;

6.职业防护不到位;

7.身体素质较差;

8.未按时进行健康体检及预防接种;

......

保洁人员

1.手卫生意识差;

2.隔离防护认知差;

3.违反相关规范;

4.责任心不强;

5.文化程度低;

6.培训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低(例如消毒技术的培训);

......

职能部门人员

1.督导检查不够(例如时间、频次、方法等);

2.执行力差;

3.相关制度的培训方式、方法接受度不高;

......

02

“机”的因素

“机”的因素

具体对象

具体因素

手卫生设施

洗手池、非接触式水龙头、流动水、洗手液(肥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1.洗手装置不够;

2.无干手设施;

3.无非接触手卫生设施;

4.速干手消毒剂不够/未设置;

5.干手用品不够/未设置;

......

诊疗设备

生物安全柜、离心机等

1清洁消毒灭菌不合格;

2.净化消毒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

3.存在交叉污染;

......

消毒设备

压力蒸汽灭菌器等

1.清洁消毒灭菌不合格;

2.维护管理不到位;

3.配备不够;

4.存在交叉感染;

......

监测仪器

/

1.使用时污染;

2.消毒不彻底;

3.未固定床使用;

4.未在规定时间内检测

......

03

“料”的因素

“料”的因素

具体物品

具体因素

医疗用品

吸管、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肥皂、环氧乙烷、甲醛等

1.来源不规范;

2.储存不当;

3.使用时污染;

4.过期;

5.消毒灭菌不合格;

......

职业防护用品

手套、隔离衣、一次性口罩、护目镜、圆帽、防护服等

1.不齐全;

2.过期;

3.污染;

......

一次性耗材

消毒剂监测设施如试纸、包装材料等

1.来源不规范;

2.储存不当;

3.使用时污染;

4.不合格;

5.过期;

6.未一人一用;

......

保洁用品

拖布(头)、擦拭布巾、地巾等

1.配置不够,未分区使用;

2.放置不规范;

3.消毒处理不规范;

......

04

“法”的因素

“法”的因素

具体因素

规章制度

1.院感规章制度未落实;

2.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

3.管理组织及制度不健全;

4.院感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

5.设施与设备管理制度不全面;

6.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不全面;

7.记录追溯和文档管理制度不全面;

8.生物安全事故和危险品、危险设施等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不全面;

9.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与流程不全面;

......

规范流程

1.诊疗器械、设备清洗消毒灭菌不合格;

2.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

3.手卫生操作流程不规范;

4.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不全面;

5.清洗消毒灭菌监测不规范;

6.标本溢洒处理流程不规范;

......

培训

1.培训方式不当;

2.培训频次不够;

3.培训不到位;

......

05

“环”的因素

“环”的因素

具体因素

环境

1.监测项目不合格(空气、物体表面等);

2.地面、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不到位;

3.通风、温度、湿度、噪声及洁净度难以达标;

......

检验科布局

1.地理位置设置不合理;

2.分区、流程设置欠合理;

3.走廊及通道妨碍人员和物品通过;

4.未设置紧急撤离路线;

5.洁、污染物品无专用通道;

6.物品流通设置不规范或物流流向不合理;

7.空气质量差,不通风;

......

操作环节

1.职业防护不到位;

2.医疗废物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3.消毒灭菌措施不到位;

......

06

“测”的因素

“测”的因素

具体事物

具体因素

手卫生监测

医务人员手

1.监管力度不够(如频率、时间等);

2.监测形式单一;

3.监测意识不强;

......

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

1.监测频次不够(每季度未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手卫生效果监测、物表监测、设备表面监测等);

2.监测不全;

3.监测方法不全面;

4.监测方法不正确;

......

图片

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分析检验科的相关风险因素,帮助各位老师便于识别和发现相关感染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总结不易、若有不足之处,欢迎老师们批评指出。


风险评估只是开始

能用来进行风险识别、分析或评价的方法均可算作风险评估。表格可以多样,定好风险规则很重要。风险因素的严重度程度最高时,只要有发生的可能,不论RPN风险系数值多少都需立即采取行动。


推荐基于脆弱性分析的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模式进行初步评估,然后分层级做重点项目重点部门的评估分析。因为重点部门本身的管理和防控水平比较高,所以需要重点关注其他没有被认知到的风险。不能认为重点部门一定是高风险系数部门,而其他区域或部门就不是。


初步评估后,高风险系数项目推荐单个使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FMEA不仅仅是风险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评估,更能有系统地检讨分析各流程或子流程中应有的功能与要求,主动重新设计或修正,将最关键的失效模式以及伴随的效应对于组织的冲击降到最低。


流程和子流程梳理的方式亦很有价值,有助于找到一个项目失败的关键环节。


边做边学积累院内风险清单,制定合适的风险规则,让风险评估指导实际工作,逐步修正和改进,这样的风险评估符合实际工作体系和流程以及人力物力的投入。


图片

02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风险控制重要关注点

2021年3月17日,西安某定点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这些事件也提醒我们更要加强对检验科及相关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那么如何避免检验科出现一系列不良后果?

第二部分归纳了

检验科的相关风险控制措施

供各位老师参考!

图片



一.检验科的建筑布局




1.

建立要求

面积要求:设置1个临床检验专业的,建筑面积不少于500 平方米;设置2个以上临床检验专业的,每增设1个专业建筑面积增加300平方米。

房屋应当具备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施,重要医疗设备和网络应有不间断电源。

有相应的工作区域,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

设置医疗废物暂存处,设置污物和污水处理设施和设备,满足污物和污水的消毒和无害化的要求。



2.

建筑布局

建筑布局应当遵循环境卫生学和医院感染管理的原则,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要求,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划分为主要业务功能区、辅助功能区和管理区:

主要业务功能区包括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检验专业、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和临床病理专业等业务功能区域。符合生物安全管理和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要求,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生物安全设施齐备。

辅助功能区包括集中供电、供水以及消毒供应室和其他等;

管理区包括行政(人事、办公等)、采购、财务、质量保证、物流、信息管理等部门。



二.检验科的管理




1.

环境要求


温度、湿度、照度、噪声和洁净度等室内环境参数应符合工作要求,以及人员舒适性、 卫生学等要求。



2.

手卫生设施

在检验科内设置医务人员手卫生设备:包括水池、非接触式水龙头、消毒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物品或设备。



3.

物品管理

严格按照《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规范(试行)》、《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试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及有关文件的要求对检验科物品进行管理 。



4.

特殊病原菌管理

有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与流程,有临床标本采集、运送、交接、处理和保存过程等相应的生物安全制度与流程。



5.

输血科管理

加强无菌操作培训、预防医源性感染、交叉感染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6.

标本溢洒处置

建立标本溢洒处理流程,加强人员培训,规范处理流程。



7.

医疗废物处置

医疗废物处置由专人负责。处置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最终应交由经当地环保部门资质认定的医疗废物单位集中处置。处置应有书面记录,并存档。



8.

感染趋势监测与分析

至少每季度分析常见细菌、药敏试验及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并反馈,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耐药趋势等,为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依据。



9.

感染预防

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建立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科学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建立并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设专人负责标本在实验室内部,以及其他机构与实验室之间传递过程的生物安全工作,包括生物安全培训以及相关设备耗材的管理等。

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加强对传染性疾病标本的采集、运输、储存、检验相关管理。



三.检验科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1.


根据操作的病原微生物种类、污染的对象和污染程度等选择适宜的消毒和灭菌方法,以确保消毒效果。



2.


根据菌(毒)种、生物样本及其他感染性材料和污染物,可选用压力蒸汽灭菌方法或有效的化学消毒剂处理。实验室按规定要求做好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3.


具体物品的消毒措施

消毒对象

消毒措施

防护用品(使用过的防护服、一次性口罩、手套等)

压力蒸汽灭菌方法处理

医疗废物等

经压力蒸汽灭菌方法处理后再按相关实验室废物处置方法处理

动物笼具

经化学消毒或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局部可用消毒剂擦拭消毒处理

污染的实验仪器设备

可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必要时,可用环氧乙烷、甲醛熏蒸消毒

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等

每次实验前后可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污染地面

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处理



4.


感染性物质等溢洒后,应立即使用有效消毒剂处理。



5.


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手消毒时,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或浸泡消毒,再用肥皂洗手、流水冲洗。



6.


选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确保消毒液的有效使用,应监测其浓度,应标注配制日期、有效期及配制人等。



7.


实施消毒的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体防护装备。



四.检验科医务人员管理





1.

人员配备

建立工作人员准入及上岗考核制度,所有与实验活动相关的人员均应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的上岗资质;

应配备足够的人力资源以满足科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并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a)至少有1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临床检验各专业至少有5名以上医学检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副高以上、2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技术人员。

b)标本采集人员应当有相应资质。

c)开展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项目的实验技术人员应具备产前筛查与诊断的相应资质。开展二代基因测序项目的,至少有1名生物信息分析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遗传相关基因检测项目的,至少有1名医学遗传学专业人员。

d)配备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设置试剂室、辅助检查和消毒供应室的,应当配备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应当具备相应资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



2.

人员培训

工作人员应熟悉生物安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有适合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经过专业培训,能胜任所承担的工作;管理人员还应具有评价、纠正和处置违反安全规定行为的能力。

制定并落实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和轮岗培训计划,并进行考核,使工作人员具备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每年进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建立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专业技能维持与持续培养等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记录。

制定生物安全事故和危险品、危险设施等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每年应至少组织所有实验室人员进行一次演练。



3.

加强防护

按照生物防护级别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正确使用。

加强实验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工作,定期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工作人员应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入实验区工作。若出现疾病、疲劳或其他不宜进行实验活动的情况,不应进入实验区。

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事件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机构内的相关部门。

定期对实验室的危害因子和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保实验室安全。定期举行实验室生物安全和消防安全演练并形成记录。

图片

03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风险预防重要关注点

第三部分根据《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WS/T 592—2018、《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 233—2017、《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2012等,整理了“检验科的医院感染风险预防重要关注点”,检验科应从基础的建筑布局、人员配备方面加强规范化建设,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并做好检验科医院感染的相关监测。

01

检验科环境建设


1. 建筑布局
遵循环境卫生学和医院感染管理的原则,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要求,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2. 环境要求
温度、湿度、照度、噪声和洁净度等室内环境参数应符合工作要求,以及人员舒适性、 卫生学等要求。

02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项目

具体内容

院感管理人员

①建立职责明确的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该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例如督导感染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组织科室医院感染质控督察等。

②接受对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做好相应记录。

院感管理相关制度

①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②根据卫生部的相关文件,结合检验科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医院感染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如《检验科职业防护工作制度》、《检验科消毒工作制度》、《试剂管理制度》、《标本管理制度》等。

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

制定并落实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和轮岗培训计划,并进行考核,使工作人员具备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②培训内容:消毒、灭菌的知识与技能;意外事故的预防知识;清洗剂、消毒剂及清洗消毒设备的使用方法;标准预防及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

手卫生管理

①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诊疗区域均宜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③设置与诊疗工作相匹配的流动水洗手和卫生手消毒设施,并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④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有良好的接受性等。

清洁与消毒

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有关规定。

医疗废物处置

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03

检验科人员管理


医务人员

①理论要求:

建立工作人员准入及上岗考核制度;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

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

估。

②防护要求:

按照生物防护级别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正确使用

③工作要求:

规范无菌操作流程,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加强个人防护;

根据操作的病原微生物种类、污染的对象和污染程度等

选择适宜的消毒和灭菌方;医疗废物处置由专人负责;

发生意外事故,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控制措施,并

及时报告;严格执行人员出入管理制度。

保洁员

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清洁、消毒等知识和技能。

04

检验科医院感染控制监测


1.至少每季度分析常见细菌、药敏试验及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并反馈,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耐药趋势等,为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依据。

2.细菌耐药性监测:

监测调查对象

临床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如耐甲氧西林

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AB)和

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DR-P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革兰阴性细菌等

监测内容

细菌,抗菌药物,药物敏感结果

监测方法

统计、分析微生物室分离的细菌和药物敏感

结果。

3.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①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②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③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

本文仅供参考,更多欢迎老师们评论区补充~

-END-

来源:感控小蜘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