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为什么你的员工执行力差?

 新用户13757732 2023-06-14 发布于广东

领导者说一个企业的成功,30%在于有科学的战略规划,20%而50%在于企业具备在于外部政商环境给予的发展机遇,唯有行动才可以带来超强的执行力!企业是行动的组织结果。业绩是做出来的,市场是打出来的。华为总裁任正非说: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空谈。增长规律、一切机制都必须落到执行上。

到底是什么影响了执行力?以下,Enjoy:

本文由认识管理摘编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增长规律》

投稿/培训/合作 | Cainiaoo(微信)

分享 | 领导者养成笔记「ID:GoToLead 」图片

作 者:贺传智,中恩教育董事长。张致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


执行力低下是痛症,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老板都在或者都曾经为如何提升员工的执行力而忧心劳神。那么,执行力低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进一步分析造成执行力低下的原因,可以归纳出影响执行力的主要因素,这些要素总体上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01

员工层面

员工是执行工作任务的直接责任人,必然地,员工是造成执行力问题的首要因素。那么,员工的哪些不足导致了执行力低下?主要有两个方面:能力不足和态度不端正,缺乏正向和负向激励。

能力不足和态度不端正。

能力不足和态度不端正会直接降低执行力,但最主要的还是员工态度的问题,责任心缺乏、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任务的推进进度和实际结果。

责任心强、积极性高,员工自然会做到:接到任务就立即安排、规划和执行。

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或者抓紧学习提升能力,或者借用外力消除障碍。

在计划的时间内拿到成果,而且是上级想要的成果。不懈怠、不糊弄、不会持有差不多心态。

责任心差、积极性低的员工,很可能会不那么重视被安排的工作任务,进而不认真推进工作事项,结果导致执行的时效性差、成效性差。

缺乏正向和负向激励。
员工态度出现问题,既有员工本人职业化素养偏低的因素,也有员工意愿度不高的因素。

如果员工因为种种原因并不是很想接受某项工作任务,在接受之后内心便会抱有排斥的心态,不愿意认真对待和执行。

从管理实践上看,所执行工作与员工的收入没有太大关联是原因之一,员工未受到正向的激励和负向的处罚,员工认为干得好也没什么好处,干得不好也没什么坏处,久而久之,员工的懈怠、非职业化行为便会滋生蔓延。

如果执行力出了问题,首先需要从员工身上查找问题,从员工这里获取改善、改进的机会。

图片


02

管理者层面

近些年来,管理者及领导者对员工执行力的影响越来越被充分认识到,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员工执行力差的根源不是员工,而是管理者。这一观点略有些偏激,但是也反映出了管理者层面的重要影响。

通常来说,管理者层面影响执行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1、交代不清晰。

这指的是管理者在安排工作任务时,没有说清楚要做的是什么事”“要达到什么目标,只是大概、粗略地对事情做了说明,具体要求和目标都不清晰。

曾经有个观点很流行:只交代一遍。如果员工不能准确领会领导的意思,不能努力拿到结果,就被认为是执行力差。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领导只交代一遍,员工就能收集到领导想要的各种信息,快速完成任务,这样的员工执行力是很强,但客观地说,这样的员工相对偏少,而且多见于有经验的老员工。


这类员工可以利用积累的经验来保障执行力,而对于那些经验不足、自我成长缓慢的员工,该怎么办?要知道,这类员工并不是少数。管理者要把任务的要求和目标交代清楚,这样,即使是经验不足的新手,执行力也会提高不少。

在日本企业,领导给员工布置工作时,规范的做法是交代五遍:


第一遍:告诉员工需要做什么。

第二遍:让员工重复一遍。

第三遍:告诉员工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第四遍:让员工知道遇到意外该怎么处理。

第五遍:问员工对这件事的想法和建议。


交代五遍,是对各类能力素质的员工都适用、都起作用的工作安排方式。代五遍,“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注意事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都说明得很清晰,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了执行的效果,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因理解有偏差而导致执行过程中出现过失错误、方向偏离等风险。

2、过程中不管理。

领导安排了工作、交代了任务,之后对任务执行人的工作过程不关注,直到目标日期临近时才去过问。

这一现象常发生在两种情形中。其一,充分授权。领导为了用好某一优秀人才,对其充分授权,不干预、不过问他的工作过程和绩效结果;其二,领导无意识。领导认为事情并不重要或紧急,员工只管去做即可,主观上认为不会发生什么问题。

但是,从实践上看,这样的工作安排的结果并不尽如预期。除少数职业化程度高、职业能力强的人才外,大名数员工在不被上级关注的情况下,工作执行效果是会打折扣的。

这是人性,人容易怠惰,难以持续性地保持勤勉、认真的状态;人有思想自由愿望,会不可避免地把很多的个人理解、个人理念带入到工作中,这些都会给任务的执行效果带来不确定性。

所以,在通常情况下,上级管理者在布置过工作任务后,需要对员工的执行过程、关键节点进行管理,要做沟通和管控。

通过沟通,一方面可以了解执行人的执行进度和节奏,另一方面可以给执行人提供支持,帮助其推进工作进程;通过管控,对执行人工作计划的执行尤其是关键节点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不合规行为给予督导、纠偏,可以保障过程不失控。

3、事后无处置。

对于管理规范程度相对不高的企业“事后无处置’也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对于到期任务是否完成、完成结果是否达到预期,上级管理者、领导者通常会提出看法,并表扬、赞扬或批评员工,但这些表扬批评多流于口头层面,对执行人的影响仅限于心理感受,缺乏实质性刺激。没有切实的处置、刺激,长此以往,员工必然会产生懈怠。
那么,应该怎么处置?一般来说,可以采用物质奖罚,即金钱的增加或减少让员工切实感受到“干得好有好处,干得不好有损失”,以引起员工的高度重视,从而优化职业态度,提升工作责任心和投入度;通过指导改进,上级管理者指出员工执行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向,帮助其落实改进措施,以真正提升执行力。

图片


03

组织层面

员工有能力、有态度,管理者交代清晰、及时沟通和提供帮助,是不是执行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从实践上看,并不是这样。

实际情况是:组织内部的管理环境有时会阻碍员工对工作的执行。这是很多组织管理体系不成熟、不规范的企业经常出现的现象。

那么,组织层面影响执行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1、组织的协作性。

协作障碍是影响执行力的首要因素,尤其是对于跨部门的工作任务,该类工作任务难以执行到底的主要原因就是组织协作问题。其他部门不配合,不支持,或者没有积极地配合、支持,都会使工作任务中的某一阶段性工作被耽搁、悬置,而任务执行人又缺乏权限推进、协调,任务执行的时效性必然下降。

协作障碍是组织层面影响执行力最为常见的因素。



2、流程的规范性。

流程指的是能够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和规范要求,通俗地理解就是高效、合理地推进工作的顺序和步骤。有顺序、有步骤是效率的代名词,尤其是在企业内部,各类任务、事项繁杂多样,如果没有合理、规范的流程,则工作行为基本上是“一团乱麻”,只会带来混乱和低效。

为什么有些企业的员工执行力普遍较差呢?除了协作问题,还有就是流程的缺失或者不合理,不合理包含不顺畅、环节多、彼此不衔接、存在冲突等。

3、责权的规范性。

责权不规范会影响企业整体的执行效率。责权不规范包含两个方面。

其一,长期以来职责不清晰。企业定岗而不定责,岗位职责设置较为随意,虽然可以灵活用人,但客观上给职责的履行带来了混乱,因为“具体要做什么、由谁来做”是模糊的,这会影响执行人的重视程度和目标感。

其二,权限与职责不匹配。通常表现为“有责而无权”,遇到需要协调或指挥的事项时,因为没有权限而难以调动资源,难以推进,这也是影响执行力的因素之一。

4、文化氛围。

企业是否塑造了“高绩效导向”“结果导向”的企业文化会对企业的执行力产生重要影响。没有重视执行、重视结果的企业文化,整个组织便不会从思相意识上认识到执行过程中时效性、成效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很可能会抱着“差不多”的心态,抱着“任务导向”的理念做事情。不良的企业文化,是滋生“执行力低下”问题的“温床”。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