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15.4%的城市育龄期女士贫血

 杨进刚阜外 2023-06-14 发布于海南

 

如果问你贫血吗?相信很多人都会摇头,毕竟当前生活条件这么好,但近期一项对我国7.4万余城市居民进行的调查发现,贫血患病率为9.7%,女性更高达12.8%

“我们的研究提示,我国城市居民贫血患病率比10年前下降了46.7%,尤其是中小城市居民改善更为显著,贫血患病率下降了50.5%。但仍需重点关注育龄期妇女和老年人的贫血状况的改善。”研究者指出。图1

1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本次研究(2010-2012年)所得的城市居民贫血患病率

研究显示,我国城市居民血红蛋白均值为144.16 g/L,男性为152.8 g/L,女性为135.01 g/L;大城市为145.65 g/L,中小城市为143.90 g/L。其中,中小城市居民贫血患病率要高于大城市(10.0% vs 8.5%)。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年龄组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差异,其中以18~44岁育龄期女性贫血患病率最高为15.4%

研究者指出,这一年龄组贫血患病率较高,在大中小城市出现同样趋势,或与此年龄女性多处于生育、哺乳和月经等特殊时期有关。这与国外研究结果也较为一致。

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对于儿童会影响学习和发育,对于老人不仅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机能,也大大增加其死亡风险。

2002年中国学龄期儿童、老年人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5.3%28.8%,而这项研究显示,这两组人群比十年前均有明显改善,分别降至4.5%12.5%

研究者认为,应该加大对改善贫血干预措施的评估,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注。目前,预防和改善贫血状况的公共卫生策略包括改善饮食多样性,食物强化铁、叶酸等微量营养素,摄入含铁营养补充剂等。

该研究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共纳入我国34个大城市和41个中小城市6岁以上74 276名居民,男性占44%。贫血诊断标准,主要采用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制定的标准。

来源:胡贻椿, 陈竞, 李敏, . 2010-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贫血状况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6, 50: 213-21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