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明医大一院学者称,有一种起搏方法比CRT治疗心衰效果还好

 杨进刚阜外 2023-06-14 发布于海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伴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慢性心衰疗效明确,但仍有约30%患者无应答,部分原因可能为保证100%双心室夺获,设定短而固定的房室延迟。那么通过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效果如何?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郭涛、赵璐露等应用三腔及双腔起搏器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可实现CRT,比双心室起搏更符合生理性,效果与标准双心室起搏相似。

研究显示,单心室起搏较之双心室起搏有助于改善室间同步性及血流动力学,且QRS 波时限较标准双心室起搏组缩短。

之前有研究显示,QRS波时限越长,不同步比例越高、心功能越差、病死率也越高,这提示应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算法单左心室起搏或远期获益更多。

此外,右心室电极无需耗电起搏,可延长电池寿命,还可降低CRT治疗费用。

研究者还提出以5个心率段V1 导联的RS/R-SD5,即定义其为“跟踪指数”以评估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算法动态跟踪生理性房室延迟准确性。

研究也同时显示,RS/R-SD5可作为单左心室起搏跟踪生理性房室延迟的准确性及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CRT 反应的指标。

在提及研究局限性时,研究者指出,该研究使用双腔起搏器时,因无右心室电极,不能感知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高频心室事件,不能实现除颤,因此使用双腔起搏器通过该算法,不适用于有室速、室颤的患者。

对于患有室速、室颤者,可植入三腔起搏器(CRT-D),应用该算法通过单左心室起搏实现CRT,虽关闭右心室起搏功能,但仍保留感知和除颤功能,必要时可启用除颤功能。

该研究共纳入60例心衰患者,有30例随机分入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组,另30例入组标准双心室起搏组。

来源:赵璐露,蒲里津,赵玲,等. 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156-16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