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者称,心脏超声判定心腔内赘生物存在重大误差

 杨进刚阜外 2023-06-14 发布于海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龙等发现,心脏超声对心腔内赘生物的判定存在误差,尤其是对于接受电极导线拔除术后的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研究者分析了9 例实施电极导线拔除术的心血管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感染,根据心脏超声检查误诊漏诊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

研究者称,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赘生物的体积相对较小,心脏超声不易发现,造成漏诊

本组中,有3 例患者因心脏超声未发现赘生物而初步诊断为菌血症,但经PET-CT 检查后最终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

其次,由于起搏器电极导线贯穿右心房和右心室,其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摆动,容易导致存在赘生物的假象;而在植入时间较长的患者中甚至存在电极导线与三尖瓣的黏连,以上因素均增加了心脏超声判定赘生物的难度,进而造成误诊

本研究中有 2 例患者因心脏超声提示存在赘生物而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但 PET-CT 则最终排除了这一诊断。

而且,心脏超声对赘生物性质判定(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特异性不足,尤其对于经过电极导线拔除术的CIED 患者,这一情况更加明显,心脏超声判断赘生物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作用则大大降低。

本组病例中,有4 例患者在电极导线拔除术后因心脏超声可见赘生物而初步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但PET-CT检查发现心腔内无感染征象,最终确定为非感染性纤维残留组织,学术界将这些非感染性的残留纤维组织称为鬼影(Ghost

研究者强调,根据心脏超声初步诊断和PET-CT最终诊断所采取的截然不同的治疗策略。需要指出,CIED患者的治疗还伴有其特殊性,即需要在充分抗生素治疗后重新植入新的电极导线和装置。

由此可以推测,3 漏诊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如果根据菌血症治疗原则在电极拔除后72 h植入新系统,而不充分的抗生素治疗又不足以彻底清除原有的感染灶,这最终将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患者也将再次接受电极导线拔除术。

1 误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菌血症患者将接受不必要的长期抗生素治疗。对于误诊感染性心内膜炎 4 “Ghost”患者而言,后果更为严重,将接受开胸手术的巨大创伤和不必要的临床风险。

本研究中,9例患者至少1年的随访结果证实了PET-CT将有助于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的准确性。

研究者还指出,本研究所采用的18F-FDG 摄取 PET-CT 显像技术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新方法,其可用于评估心脏、肺脏、脑部及周围组织的葡萄糖代谢状况,而感染部位均伴有葡萄糖代谢增高, 18F-FDG的摄取率则相应增高,以此提供感染的定性及定位诊断。

来源:王龙,朱天刚,田轶伦, . 心脏超声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价值的再评价. 中国循环杂志, 2017,32: 89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