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ancet子刊发表PURE研究最新分析称,受教育程度,而非财富,决定了心脏病风险

 杨进刚阜外 2023-06-14 发布于海南

社会经济状态与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423日,Lancet全球健康子刊在线发表了阜外医院李卫等参与的国际多中心PURE研究,发现教育程度与心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较大,而不是家庭财富。

研究者指出,“教育程度与心血管结局关联最密切。”这一结论与之前的INTERHEART研究相似。

教育程度较低的人不知道怎样获取有效的医疗,如不清楚及时寻求治疗的重要性,不太清楚如何以及去哪儿获得医疗服务。

另外,教育程度较低的人也可能负担不起医疗服务。

作者表示,“该研究结果强调了良好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教育反过来会带来良好的医疗,更多地应用已经被证实的药物治疗。”

该分析显示,总体上,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中,心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都高于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这在中低收入国家更突出。

多因素分析发现:在低、中、高收入国家,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中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比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分别增加1.23倍、59%23%,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76倍、80%50%

但是,在不同收入国家,教育程度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大不同。在高收入国家,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较少;而在低收入国家,教育程度较高,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则较多。

在低收入国家,教育程度最低的人群接受降压、降糖和心血管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可能性明显低于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比如教育程度较低的糖尿病患者接受降糖治疗的可能性比教育程度较高人群低67%

而在中收入国家,不同教育程度人群接受心血管病治疗的可能性差别不再那么明显,在高收入国家没有或只有很小的差别。

另外,总体上,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中,戒烟率较高,吃得也相对健康一些。但在低收入国家,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参与的体力活动更多。

研究者发现,家庭财富与心血管病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都无明显关联或仅弱相关。

这项最新分析最终覆盖PURE研究中年龄介于35~70岁之间的15.4万人,来自5个低收入国家(印度为主)、11个中等收入国家(中国为主)和4个高收入国家(加拿大为主),平均接受7.5年随访。

在该研究中,教育程度较低是指未接受教育或只有小学文化,中等是指中学文化,较高是指中专或大学学历以上。

来源:Rosengren A, et al.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20 low-income, middle-income, and high-income countries: the Prospective Urban Rural Epidemiologic (PURE) study. Lancet Glob Health, 2019 Apr 23. DOI: 10.1016/S2214-109X(19)30045-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