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适应单左心室融合起搏进行再同步化,媲美双室起搏!阜外医院张澍等全国多中心研究

 杨进刚阜外 2023-06-14 发布于海南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改善伴有QRS时限延长的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临床预后,其潜在机制是左心室和右心室电-机械运动的再同步。

作为一种新的起搏方式,自适应单左心室融合起搏(Adaptive LV-only pacing)根据心衰患者不同状况下的心率和PR间期动态优化AV/VV间期,智能调整左心室起搏和双心室起搏,融合右心室自身传导,从而减少不必要右心室起搏,实现生理性起搏模式,有望成为实现心室再同步的替代方法。

阜外医院张澍、华伟等联合多家医学中心研究者在63例PR间期≤200 ms的CRT患者中证实自适应LVP的良好临床效果,可与传统双心室起搏(BVP)相媲美,且自适应LVP比例较高者临床效果更佳。

数据表明,LVP可显著改善心功能和超声心动图指标,效果与常规超声心动图优化BVP相当。

在6个月的随访中,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NYHA心功能分级均有显著改善。

此外,LVP组的CRT超应答率(68.4%)显著高于传统BVP组(36.4%)。

CRT超级反应定义为LVEF增加两倍或两倍以上或最终LVEF>45%,LVESV减少>15%,且NYHA心功能分级至少改善1级。

此外,与BVP相比,由于无右心室起搏(RVP),LVP可明显延长起搏器寿命。

该研究结果提示,对于自身传导良好的失同步心衰患者,双腔起搏系统(植入右心房导线及和左心室导线)通过Adaptive LVP算法有望实现心脏收缩再同步性,同时不需植入右心室导线从而可避免三尖瓣损伤或反流。

总之,通过自动优化Adaptive LVP,鼓励自身右心室下传,并同步左心室起搏,明显提高CRT的反应率,有望给心衰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来源:Su Y, Hua W, Shen F, et al. Left ventricular-only fusion pacing versus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lin Cardiol, 2021 Aug 3. Epub ahead of print.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