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工食品,增加夜间血压波动!巴西研究

 杨进刚阜外 2023-06-14 发布于海南

根据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睡眠时的平均收缩压会比清醒时低10%~20%,这种模式也被称之为“杓型模式”;但是如果降低超出20%,则被称之为“超杓型”。

而近日一项研究表明,大量食用加工食品与睡眠时收缩压波动大,以及夜间超杓型血压模式有关。
这意味着,一部分人可能因此而会发生夜间低血压。
该研究中,未加工或加工程度低的食物包括水果、蔬菜、牛奶、鸡蛋、大米、豆类以及黄油等烹饪辅料。
加工食品包括白色及黄色奶酪、啤酒和面包卷;超加工食品包括蛋糕、甜饼干、含糖饮料、披萨、零食、方便面等。
研究发现,经常吃加工食品,增加34%的“超杓型”可能。而经常吃未加工或最低程度加工食品的人,夜间血压异常的可能性较小。
作者认为,少加工或不加工食物是健康饮食模式,富含纤维和微量营养素,如镁、磷、铁、叶酸、维生素C、复合B族维生素等,长期吃可可控制体重,预防高血压。水果和蔬菜还富含钾,也可预防高血压。
而食用加工食品与睡眠期间血压下降间的正相关关系,可用这些食物的营养成分来解释,特别是高钠含量。
研究发现常吃超加工食品却有可能降低32%的“非杓型”和5%~37%的“超杓型”可能性。
作者认为,这是时间偏倚(temporal bias),颠倒了暴露和结果之间的关联。作者假设,有些人因为诊断为高血压导致了饮食习惯改变,开始少吃超加工食品。
此外,研究者未发现不同加工程度食品与晨峰血压升高的相关性。
这项研究共对ELSA-Brasil研究中815位参与者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50.7%为女性。这些参与者均接受了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和面对面访谈。
在这一队列中,未加工或最低程度加工食品平均供能约占每日热量摄入量的63.1%,加工食品功能约占10.8%,超加工食品约占24.8%
来源:
[1]Ribeiro JB, et al. Food consumption by degree of processing is associated with nocturnal dipping an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the ELSA-Brasil study.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2023, doi:10.1016/j.numecd.2023.02.00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