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肺复苏,ECMO同时亚低温可一举两得?敖虎山等综述

 杨进刚阜外 2023-06-14 发布于海南

神经系统损伤是心脏骤停后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亚低温治疗是保护患者缺氧缺血器官的有效干预方式。

亚低温(34℃~36℃)能显著降低机体代谢和炎性反应,此外亚低温时心率降低使代谢需求进一步降低,可以提高组织对缺血缺氧耐受,使组织氧供需重新达到平衡。亚低温治疗是保护患者器官缺血、缺氧的有效干预方式,也是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推荐措施。

敖虎山等发表文章指出,体外心肺复苏指的是在心跳骤停患者的复苏过程中开始心肺转流,尤指ECMO,目标是支持心跳骤停复苏困难和自主循环间歇恢复的患者,为解决潜在的可逆性疾病赢得时间。

对于某些特定的心脏骤停人群而言,体外心肺复苏效果优于传统心肺复苏,并且预后结果也得到一定改善。

对于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而言,目标体温管理和体外生命支持似乎是增加其有利结局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2020年ECMO使用中国专家共识中提出,标准心肺复苏超过20 min未恢复有效自主循环或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应尽快实行体外心肺复苏。

而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指南指出,如果心搏骤停患者的无血流时期短暂且诱因可逆(如药物过量)或者可通过心脏移植或血运重建治疗,则快速实施ECMO可能有益,但是现有指南中依然不推荐对心脏骤停患者常规使用体外心肺复苏。

早期、及时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联合ECMO治疗,理论上可以改善患者生存率以及神经结局,尤其是对由于心脏原因导致心脏骤停患者而言更有效。

文章指出,体外心肺复苏联合亚低温治疗在实际应用中操作简单,应用方便。通常使用ECMO需要变温水箱连接膜肺进行体温控制,变温水箱作为在ECMO温度管理的核心,承担着温度调节的功能。

调整ECMO设备的变温水箱即可控制经过ECMO的血液温度,从而达到对体温的调控。因此体外心肺复苏本身即是快速和均匀降温的理想工具,也可以通过表面降温来加强降温效果。

ECMO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使用抗凝措施以防止血栓形成,亚低温治疗联合ECMO可能会导致机体出凝血环境变得复杂。因此,这种组合给患者带来获益是否大于风险尚不清楚。

国内亚低温联合ECMO治疗心脏骤停相关研究较少见。国外亚低温联合ECMO的研究多数为单一的病例报告,抑或是样本量较少的观察性研究,而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

体外心肺复苏及亚低温治疗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也随着指南、共识的更新越来越规范化和精准化。

文章指出,使用亚低温联合体外心肺复苏治疗心脏骤停患者的管理依然需要综合考虑,使用过程需密切关注患者循环、感染、凝血系统方面改变,连续评估监测器官功能。

目前国内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实施亚低温、体外心肺复苏治疗,地域差异较为明显,不同地区的治疗方案、操作流程均存在匮乏的现象。仍然需要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来探讨亚低温联合体外心肺复苏疗法的安全及有效性。

国内的成人ECMO循环辅助专家共识建议体外心肺复苏患者可以联合使用亚低温治疗,但未明确指出该类患者的目标体温应控制在哪个水平,如何设定该类患者的体温管理策略以达到脑保护以及全身多器官保护的目的是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