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田少年

 弘净 2023-06-14 发布于河北

2023年06月14日

  ◎心海华章

  □姚彩霞

  

  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当年刚上小学的“小豆包”,信笔涂鸦,把自己画进《麦田》景深里;如今他18岁,昂首阔步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第一次邂逅麦田,是在晋州的周家庄,“小豆包”惊呼:“哦呵,草——原——”麦田的壮美辽阔,深深地吸引了他。他蹲下去,手掌轻轻地从麦苗身上、头顶“走”过,麦子摇曳着波涛,将阳光的笑靥染绿。小麦的容颜是毛茸茸的,令人心生欢喜。“小豆包”皱起鼻子,嗅出了麦子的清新与活力。

  从麦田带回一丛狗尾草、三棵荠菜、一株两寸高的柳树苗,分别种在花盆里,带着泥土气息和自由天性的幼小生命,奋力于狭小空间里开辟自己的崭新天地,令“小豆包”喜不自胜,兴奋不已。彼时,田野里的小麦见风就长,从出土到嫩叶初萌,从田垄上看得到地皮,到诗人感叹的“无边绿锦织云机,全幅青罗作地衣”,在许多个不为人知的时刻,发出拔节、抽穗、扬花、灌浆的天籁之音,每一株小麦都在努力向上生长。正如一个人从幼年到童年,从少年到成年一样,小麦用勤奋、坚韧、笃定,塑造着自己的一生和个性。大地懂得小麦因了寂寞而歌唱,天空懂得小麦因了骄傲而发声,它来自亘古,在春天醒来之后。

  孩子们也像小麦一样在疯长。在睡梦里,在球场上,在乘车上学、放学的奔走中,在探索未知与吸收知识的课堂上,“小豆包”们日日充盈,岁岁蜕变,从天真儿童,到稚嫩少年,再到理性睿智的今天。“小豆包”成长的轨迹快速而多变,也经受了同龄人面临的所有困扰和考验。似乎,越长大越有压力,似乎,错过了仰望星辰和蓝天,但他坚信,“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花盆里的柳树换过两次花盆,长势不减,最后移栽到了公园里,泥土是柳树的故乡,大地成就了柳树。长大的“小豆包”据此写过一篇作文,论述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朴素道理。他与同学更乐意谈论的话题是一个人怎样长大,什么是独立的个性和思想。老师在他的作文中划了红线,写出批语,并加盖了一枚“五星”印章加以肯定和奖励。像小麦一样,从埋在泥土里沉默寂寥,从追光沐光乃至被人看到进步的模样,“小豆包”日渐成熟。

  小麦的守望,等来一场收获,麦香醉心。人工收割的场景从记忆中泛起,麦田、地埂、镰刀、汗水、闷热、腰疼,唯有这些体验可与麦收相提并论。后来机械化来到了田间地头,跨区域作业的联合收割机,代替了人工劳作,收获与播种同步进行,高效省时。朵朵白云在麦田上空飘动,燃烧的麦子顺着刮来的暖风一路自由欢歌,惊飞了停在电线杆上的麻雀,飞机拉出一道长长的白烟从头顶飞过,正值青春韶华的“小豆包”,走出考场,尚在暗示自己,“莫问前程几许,只顾风雨兼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