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城探秘|老胡同的尘封档案

 新用户8926AVU2 2023-06-14 发布于北京

找寻老北京记忆

探秘东城胡同文化

老胡同的尘封档案

——西总布

文章图片1

在热闹的东单北大街上,到处都是繁华的商铺和摩肩接踵的行人,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一个牌示—“西总布胡同”,决定拐进去探寻一下。这一看,仿佛误入世外桃源。

文章图片2

西总布胡同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单北大街,全长754米,宽5米, 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城市千百年来的荣辱兴衰,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痕迹。

克林德碑

文章图片3

过去立牌楼对于死者来说是最高待遇,胡同的西口曾经为一个外国人立了一座牌楼叫克林德牌楼,这也是当时大清帝国的耻辱柱。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乘轿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途经东单牌楼时,开枪寻衅,被清军士兵恩海击毙。史称“克林德事件”。清政府按照《辛丑条约》要求在其被击毙处修建“克林德”碑以作纪念。

文章图片4

1918年11月,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北京人将牌坊拆除,迁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改为“公理战胜”碑。1952年之后更名为“保卫和平”碑。

名人故居

在这条记载了百年历史沧桑变迁的胡同里,每推开一扇门仿佛可以看到当年名家大师们在这里生活的场景。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著名画家董希文的大型油画《开国大典》是在西总布胡同74号院完成的。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西总布胡同27号是原李鸿章公祠,是清代北京唯一一座汉人官吏祠堂, 如今只剩下这面红墙。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现在的西总布胡同9号,原是国民党元老、曾任共和国副主席的李济深先生兴建的,1965年桂系将领李宗仁回国后,一直在此居住,现为“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办事机构驻地。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胡同中段北侧的39号,著名学者费正清与妻子费慰梅曾经租住在这里,他和中国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是从西总布胡同开始的。

宝善堂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西总布胡同60号院是一座典型的民国时期的青砖小楼建筑,1938年成立的大名鼎鼎的宝善堂药铺就在这里。至今,二层小楼外墙上的广告词“万灵筋骨膏,张氏追风丸”还清晰可见。

西总布小学

文章图片16

西总布胡同19号现为西总布小学,这是一所百年老校。19号原是京城警察头子吴炳湘私宅,1922年租给北京最早的电车公司作为办公用房。其后不久,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投入运营。西总布胡同也见证了北京人生活步伐的加快。

胡同名医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此外,西总布胡同因为紧邻协和医院,还曾居住过许多名医:皮科专家胡传揆、眼科专家左克明、牙医张辅臣、骨科专家孟继懋等。

文章图片19

在老城纵横交错的胡同中,在深藏于闹市的四合院中,一个个门牌号背后所蕴含的是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文章图片20

从历史中抽离出来,漫步在西总布胡同,最大的感受就是整齐、宽敞、舒坦。经过一年多的环境整治提升,胡同旧貌换新颜,成为建国门地区首条“不停车胡同”。

文章图片21

不妨找时间来 西总布胡同走一走,找寻历史的印记,感受一下久违的胡同静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