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鸿门宴、楚汉争霸

 nysd2012 2023-06-15 发布于北京

项羽破釜沉舟后,只带三天的干粮表示死战的决心,士气大振,部队到前线后,立即开始战斗,先切断王离军互相连通的甬道,大败秦军,俘虏王离。这战打完之后,楚军成为诸侯军队中威望最高的,战斗力最强,本来其他诸侯军队也指望不上,项羽成为实至名归的上将军。之前虽然楚怀王不得已封他为上将军,这时项羽召见各路诸侯将领开会,他们进入军门的时候,跪着前进,不敢抬头看,项羽这时候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打败了王离的军队后,项羽和当时的秦国最强的将领章邯直接对峙,但还没有开战,章邯被项羽的军队打得一直后退,秦军退却的消息传到咸阳,这时秦二世就不高兴了,怪罪章邯,你怎么都没有打赢,屡屡后退。由于二世的责怪,章邯也害怕,心里没底,章邯这时候率领的二十万骊山徒是秦国最后一点儿家底,输不起,加上对面的项羽太能打战。他派了司马欣到咸阳去请示,赵高居然把司马欣拦在宫门外三天不让进去,这下司马欣慌了,只能赶回去和章邯商量,司马欣也机灵,回去的时候不走寻常路,他不敢走来时候的那条,赵高果然在他来的那条路上找人追杀他,绕路回到军营和章邯一合计,打也不行,打赢了回去也没有好果子,打输了更完蛋,干脆投降项羽,这时候章邯想和项羽签订合约(签合同),项羽不签,继续打,秦军这时候没有什么战斗力,大败。章邯又找项羽定和约,其实是投降,项羽觉得自己部队粮食带了不多,答应了,章邯投降,秦朝彻底没戏。

章邯投降,带着二十万的骊山徒,这些人的战斗力很强,他们之前在秦国也受过刑法,对于项羽来说威胁很大。秦军投降后,诸侯的官兵使唤奴隶一样使唤他们,随意侮辱。这时候秦军官兵就商量,如果他们能入关灭秦的话还好,但如果诸侯不去灭秦,我们被带到关东去,我们的父母妻儿全在秦国,到时候秦国肯定把他们都杀了。项羽知道秦军不好控制,这二十万秦军的战斗力也强,他也害怕,乘晚上把二十万秦军全部活埋。

项羽带兵继续西行,因为之前楚怀王立了一个合约,谁先进入函谷关,谁就做关中王,刘邦和项羽兵分两路,楚怀王对项羽是排挤的,安排了一条比较难的进军路线给项羽,直面秦军的主力部队,而刘邦一路上很顺利,没怎么打就攻进函谷关,子婴投降刘邦。刘邦入关之后,约法三章:杀人者偿命,伤人者按罪处理,偷盗者也按刑罚处理。这就是约法三章的来历,收到了好的效果。但后来项羽来了,就一通乱抢。

鸿门宴

项羽收服章邯后,继续向西进攻函谷关,发现刘邦派人把守住函谷关,很生气,霸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派人攻进去了,一直打到戏水这个地方,沛公驻扎在霸上。精彩的鸿门宴开始了。这时候项羽和刘邦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而项羽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这时候刘邦和项羽不再是共同灭秦的盟友,而是你死我活的敌人。如果他意识到这点,这时候他肯定能打赢刘邦,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这也是第一个项羽消灭刘邦很好的机会。

鸿门宴高中时候语文课老师给我们认真教了一下,一句话一句话翻译,确实是很精彩,但我当时却没有认真学一下。史记记载的很精彩,这时候刘邦在霸上,项羽在戏水之西,兵力对比是项羽四十万,刘邦十万,项羽这四十万刚参加完巨鹿之战,战斗力非常强,刘邦的军队战斗力此时未知,但肯定是打不过项羽的。项羽因为刘邦率先攻下咸阳,非常生气,按照约定,刘邦为关中王,项羽心里是不服气的,加上刘邦派人把守函谷关,项羽很生气,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跟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为相,所有的珍宝都被他占领了。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这点确实没有疑问,从他如函谷关后的行动就可以看出来,把守函谷关防止其他人来,约法三章赢得民心,珍宝都占有,刘邦率先进入函谷关,肯定也有拿秦王宫的东西,刘邦军队虽然没有项羽多,十万多人也是有的,这么多人到秦国都城,什么都不拿是不可能的。范增也劝项羽:沛公在山东的时候,贪财好色,这次进入函谷关什么都不拿,还有他找人看过沛公的云气,呈龙虎状,五色斑斓,这是天子的瑞气。范增在立楚怀王问题上出了个馊主意,但劝项羽灭掉刘邦,这个意见对于项羽集团来说,无疑是正确的。

这时候项羽也打算攻打刘邦,为什么呢?因为他气刘邦想当关中王,他气刘邦抢了他的财宝。范增的意见也是对的,但没抓到点子上,这时候的刘邦也不是财宝美女都不要,这和曹无伤的话是矛盾的,曹无伤说珍奇宝物都据为己有,刘邦在秦国宫殿也住了好几个晚上,财宝肯定也有拿,用祥瑞之气的说法去劝说项羽,比较玄乎,难以令人信服,他没有分析现在的形势,没有分析刘邦和项羽的关系变化,没有提出关中这个地方在当时对于一个诸侯国的发展有多有利。可以说项羽集团这时候考虑的都是金钱利益方面,曹无伤说财宝都被沛公拿走了,范增提到刘邦的志气远大,想当皇帝,但没有分析到根本,项羽则是嫉妒刘邦抢先一步,他落后了。

曹无伤可以说是项羽集团在刘邦内部的奸细,不知道什么安插下去的,这时候项羽集团自己冒出一个奸细,而且这个内奸一直到项羽集团失败为止,这个人还是项羽的叔父,楚国的左尹项伯,后来刘邦赐他姓刘,也不知道他怎么就叛变了。

项伯和张良要好,因为张良救过他,他连夜把项羽第二天要攻打刘邦的事跟张良说,此时把项羽此时的最高军事机密泄露给张良,想让张良跟他一起走。这时候形势对于张良来说,就很危急了,他没有直接跟项伯跑了,而是说,我为韩王护送沛公,沛公此时危急,我逃走就太不义了,不能不告诉他。项伯因为义来劝张良,张良也用义来劝项伯,但是张良心里绝不仅有义,他此时已有了对策,他立马进去把项羽打算攻打他的消息告诉了刘邦,这时候刘邦集团心里有数了,不管是逃跑还是做好作战准备或者其他计划,至少有准备时间。沛公听了大为吃惊,说明他也是害怕项羽的,张良这时候问,是谁出的注意说把守函谷关,刘邦没有说具体是谁,就说了一下一个见识短浅的人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让其他人进来,我就可以占领整个秦地称王。张良是清楚的,他要先找出沛公这么做是听了说的注意,这个人出了个馊主意。

张良又问沛公,你觉得你能打得过项羽吗,沛公沉默了,当然敌不过,那我该怎么办?张良其实已经有了主意,他前面问沛公谁出的主意,还有你能打得过项羽吗,他心里自然也知道这不是一个好办法,但出于贪心或者保有侥幸心理或者某些原因,沛公听了。那现在怎么办呢?张良给出了答案:让我告诉项伯,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准备开始演戏(装孙子)。

刘邦也是清醒的,反问了一句张良,你怎么会和项伯有交情,刘邦在这时候还是很清醒,虽然他听说项羽要攻打他,也大吃一惊,但他还是怀疑张良为什么会得到这么重要的消息。

张良解释了,说当时还是秦朝的时候,项伯杀人了,他让项伯免罪了。沛公问他和项伯谁的年龄大,张良说项伯大,刘邦说:赶快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张良去请项伯进来,又是喝酒,又是许下儿女亲家。就这么一下,项伯这时候完全变成刘邦集团的人了,后面他干的事就是刘邦集团在项羽内部的高级间谍,大战之前,和敌方首领还有最高参谋在一起喝酒聊天,还准备联姻。项羽还不知道。而项羽的间谍曹无伤,很快就要被项羽自己卖了。

沛公开始对项伯忽悠:我进入函谷关以后,啥都没敢动(那是不可能的),登记户口(登记一下准备称王),封查仓库(准备军需物资),只等项将军来(这可能吗),我派人守着函谷关,只是为了防止盗贼进来,还有意外发生,日夜盼着项将军来,哪里敢谋反。这一段话把项伯忽悠了,项伯对沛公说,明天可千万要早点儿(迟了的话,进攻都开始了)来向项王道歉。项伯回去把这些话转告给项羽,帮刘邦说话: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如今人家有功还攻打人家,这不符合道义,不如好好对待他。

其实项伯这话没有道理,灭秦战争最难打的王离和章邯都被项羽打败,项羽进入函谷关只是时间早晚而已,项伯劝项羽好好对待刘邦,心已经向着刘邦了,项羽还听进去了。这时候项羽应该有一个疑问,他的叔父,他手下的大将,项伯在大战前夕跑去见刘邦干什么?还泄露了我刚布置的军事机密,还跑回来劝我改变作战计划。项羽如果问,你怎么会和刘邦有交情,你晚上出去干啥?项伯估计就没了。还有对于项羽来说,这么重要的军事计划,说变就变,可见项羽作出进攻这个决定,也没有经过谨慎思考。还有就是项伯的身份实在太特殊了,他和项羽有亲戚关系,而且在楚军中地位也高,他的话项羽容易听,而且刘邦这话一忽悠,加上自己人也这么说,项羽就被忽悠进去了。项羽这时候没有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刘邦这时候已经不是一起灭秦的沛公,而是打算灭掉他的刘邦,如果不是打不过,刘邦肯定会打。

第二天,沛公带着一百多名侍从来见项王,到达鸿门,继续忽悠项羽:我和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我没想到自己能先攻破秦朝,在这儿见到你,是有小人说了坏话,才让我们之间产生了矛盾。被刘邦这么一说,项羽很羞愧,把锅甩给曹无伤,说:我听了曹无伤的话,不然,我怎么会这样。这就把曹无伤给卖了,估计曹无伤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被项羽卖了。

项羽真心诚意地请他们留下来喝酒,但我觉得刘邦根本不想喝这个酒,我要是刘邦,想着跑都来不及,谁愿意和他扯皮。但是忽悠都忽悠了,我把我俩地关系说的这么好,你请我喝酒,我拒绝是不是也说不过去。酒席上,项王和项伯面向东面坐,范增面向南坐,沛公朝北,张良朝西,意思是项羽和项伯坐的位置最好,范增第二,沛公第三,张良最差,可见项羽对项伯是很信任的。范增在期间多次示意要杀刘邦,范增没有信刘邦的说辞,但是这时候项羽不听呐,他此时已经很愧对刘邦,哪里还会杀他。

范增只能找来项庄舞剑,趁机杀了他,他对项庄说:不杀了刘邦,我们这些人就会成为他的俘虏,范增在对待刘邦的态度上确实是对的,而且预见到几年后的结局,这时候不禁让人佩服,不知道他哪儿来的依据判断出刘邦有这么大的威胁,毕竟那时候项羽军事实力才是最强的,刘邦虽然是对手,但此时从账面上也没有看出这么大的威胁,毕竟这时候还没有看到韩信,难道真是因为沛公的云气,呈龙虎状,五色斑斓?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看到这个情况,也开始舞剑,给刘邦掩护,这个内奸又出手了,项伯的出镜率很高,每次都帮了刘邦大忙,首先泄露机密,然后帮助刘邦劝说项羽,现在还帮刘邦解围。

张良看到这个情况,虽然有项伯掩护,但此时的场景对刘邦还是特别危险的。张良出来,找来樊哙,樊哙问情况怎么样,张良说:此时项庄正在舞剑,他真正的目的是沛公。樊哙听了,就要闯进去,被武士拦住,硬闯,项王看到有人闯进来,警惕了一下,问是谁,张良回答,沛公的护卫樊哙。项羽说,给他一杯酒,喝完又给他一个肘子,樊哙边切边吃。还不忘对项羽进行嘴遁:秦王杀人无数,导致天下人叛离,如今沛公有功,本来按照怀王之约,为关中王,沛公入关之后,啥都没拿,封闭秦王宫殿,把军队撤到霸上,等你来,把守函谷关,防止盗贼和意外,如此功劳,没有得到赏赐,您反而想杀他,这是不对的,我觉得你不会这么干。

这话把项羽说懵了,只回答,坐,坐。严重怀疑樊哙的话是张良教的,说的话都一样,统一口径,樊哙说的话和沛公说的一摸一样。重复率很高,也很关键,忽悠项羽忽悠到心坎儿里去。把项羽都说懵了,只能回答,坐。

樊哙就挨着张良坐,一会儿后,沛公想上厕所,把樊哙叫了出来,问我来不及道别怎么办,樊哙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高中语文学的,现在我还记得。意思是赶快跑。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快跑。

于是一行人离开,留下张良送个礼物,交代张良等我跑的差不多距离你再进去送礼,沛公自己骑马,四员大将(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手持剑和盾牌在后面徒步跑。刘邦确实在逃跑方面其他人都不顾,带来的侍从不管了,张良留着垫后,先拖延时间,他几元大将也不能骑马,只有自己能骑,这也能看出刘邦自私的一面,只有他一个人骑马,目标小,项羽不容易发现,就算发现了,追上来,有四员大将给他垫后。

刘邦跑了以后,张良进去,项羽问沛公哪儿去了,张良说,沛公酒量不行,喝多了,不能跟大王告辞,留下我送您白璧一双,玉斗一对送给亚父。项羽问他人在哪儿,张良回答,沛公知道项王有意责怪,就先走了。项王接过白璧放在桌上,亚父把玉斗撞碎,很生气,说项庄这家伙真没用,以后我们都要成为沛公的俘虏,这话其实是说给项羽听的,但项羽没有反应,灭掉刘邦最好的机会就这么错过了。刘邦回去之后,马上杀了曹无伤。鸿门宴这场大戏也谢幕了。

几天后,项羽率兵屠戮咸阳城,杀了投降的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耗费了巨大人力,还没修建完成的阿房宫也被烧了,大火烧了三天都不熄灭,劫掠了秦朝的财宝和女人,往东边,打算回去。这时候有人劝项羽,他跟项羽说:关中这个地方,也就是秦朝都城这块地儿,四面有山河作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在这里可以成就一番霸业。这个人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但他的意见是正确的。关中这个地方作为秦国发家直到统一,土地肥沃,易守难攻如果对于项羽后面实行分封诸侯王,成就的霸业来说,确实不错,后勤保障这块就能做的很好。后来刘邦一次一次被打败,有一次输的只剩自己一个人跑回来,但很快就能东山再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了这个便宜,刘邦被封在汉中这块地方,而关中被项羽一分为三,分别由秦朝的三名降将镇守,阻断刘邦东出之路,这三名降将除了章邯坚持了一段时间,都不经打,然后整个汉中和关中的地方,就成了刘邦的后勤保障之地,兵员和粮草有了充足的保障。而项羽最后连乌江都不过,因为他觉得就算过了乌江,也没有重头再来的实力。

这个劝项羽留下的人是对的,但是项羽不听,说:富贵了不回到家乡,就像穿了好衣服在晚上行走,别人谁知道呢?项羽这时候威风凌凌,名气和威望都有,还抢了很多东西,想着回家乡炫耀一番。项羽这番话听得这个人觉得可笑说:大家都说楚国人像猴子带着人的帽子。意思是嘲笑项羽,项羽听到这话,把那个人烹了(煮了)。

灭了秦国,抢完,烧完,杀完,项羽打算回去了,回去的时候派人向楚怀王报告,楚怀王说按约定的办,意思是刘邦要当关中王,项羽打算自己称王,封怀王为义帝,刘邦和关中地方的分配已经说过了,刘邦封地是巴蜀两郡,就是现在的重庆和四川,封号是汉王,巴蜀两郡在当时的位置不好,不像现在的四川和重庆,现在的四川和重庆是好地方,虽然我没去过,但经常看到朋友圈有人去四川和重庆,发好吃的图片。项羽把刘邦封到了偏僻的地方,还加了一些保险,把关中地盘一分为三,分别封了秦朝三个降将为王,其他地方都分了,杀了义帝,自封西楚霸王。

楚汉之争

项羽封完之后,很快就出乱子了,项羽封的王几乎都是和他灭秦有功的人,这样原来在这些封地的王就不愿意了,互相打架,齐王田荣和赵王陈余反楚,也是就背叛项羽,这时候刘邦已经把关中都打下来了,加上齐赵反叛,项羽疲于奔命,刘邦派张良去夺韩国,给项羽送了一封信,说我只想夺回当时约定的关中这块地方,如果能遵守之前的约定,我当关中王,我就停下来不继续东进,同时把齐赵的反判书也一起送给项羽,这很明显是想让项羽去打齐赵,不东进是不可能的,忽悠项羽的招数。项羽信了,不管刘邦了,去打齐国,项羽向黥布调兵,黥布就派了几千人去,自己不去。我觉得项羽这个决定不对,其实应该先去打刘邦,因为这时候刘邦的实力已经很强了,威胁太大,是一定要打的,这时候的刘邦不是鸿门宴时期只有十万军队的沛公,而是把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全部平定。而齐赵说白了,是因为分赃不均才反叛,没有必要一定要打的,而且齐赵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项羽杀了很多人,虽然都打赢了,但齐国人就是不服项羽,反反复复,打不下。

这时候刘邦率领五各诸侯国联军的人攻打楚国,这一路打的很顺,几乎没有什么阻碍,四月就占领了彭城(楚国的都城)。刘邦说好的不继续东进,项羽一走,转头就变。但人成功了就容易得意忘形,容易飘,刘邦占领彭城后,每天大摆筵席,抢夺财宝和女人。没有对军队进行严密部署,要说一点儿防备没有是不可能的,你把人家老窝占了,能不打你吗?只是低估了楚军,低估了项羽,没想到项羽来的那么快。项羽听到家被偷了,立马率领三万骑兵往回赶,项羽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彭城之战就要开始。

刘邦的联军军纪不好,联军指挥起来不容易,并且容易混乱,毕竟打战不是打架,人多就能打赢。他本人确实也放松了警惕,五十六万的联军,加上项羽在齐地脱不开身,他想放松一下也是很正常的,就是这种心态,差点儿要了他的命。

项羽赶回来率领的是骑兵,而联军大部分都是步兵,联军不完全是刘邦的部队,还夹着一些其他指望不上的人,也就是墙头草,谁的风刮得大就往哪儿倒。当时刘邦在彭城的北面重点防御,很好理解,项羽是北上攻打齐国,要回彭城自然也是从北面下来,所以刘邦军队主要防御设在北面,为什么说项羽指挥战斗的艺术无与伦比,他知道刘邦的主要防御方向,利用骑兵机动性强的特点,引兵到萧县,从联军薄弱的西面进攻,从西向东,把联军打乱,步兵乱作一团,就只能任项羽骑兵宰割,不断冲击,根本阻止不了有效的抵抗,很快,楚军杀了联军十多万人,有些人可能是被自己人杀的,甚至可能是由于混乱,互相踩塌。汉兵向南逃跑,在睢水边上被包围,刘邦这时候迎来了人生第二次大危机(鸿门宴算第一次),眼看就要被杀,这次忽悠也不管用了。

有些时候你不得不相信命,就在这时候,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风大到能把屋顶掀了。朝着楚军扑面狂吹,这一刮,楚军乱了,刘邦趁机跑了出来。带着几十名骑兵逃离战场,刘邦慌乱之中还设计了一下逃跑路线,想从他老家沛县经过,接走家人,但是在此前,楚军也想去抓刘邦的家人,他的家眷已经逃散,刘邦在路上遇到后来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也就是他的儿子和女儿,把他们拉上车一起跑,楚军走后面追赶,刘邦觉得危急,想让车子轻点,跑快点儿,就把儿子女儿推下车,给他赶车的夏侯婴,把他俩又扶上车,刘邦又推了很多次,夏侯婴每次都把他们拉上来,可见这时候楚军追的很紧,情况很危急,但也能再次反映出刘邦的自私,危急时刻连儿子女儿都不管了,当然,鸿门宴的时候也这样,不仅是对大将,连家眷也是这样。

后来脱险了,刘邦派人找太公和吕后,他们也在找刘邦,但是他们运气没有刘邦那么好,碰上了楚军,被俘虏了。刘邦到荥阳和各路败退到这里的诸侯会和,萧何在关中补充兵员,刘邦的后勤工作干的很好,五十六联军输的一败涂地,但是在整整,又是一支新的军队,楚军在靠近荥阳的南边打了一场败仗,项羽就再也没有办法西进,可以说从他离开关中地区之后,再也没有回去的机会了。刘邦打了很多败仗,和项羽打的基本都输了,但每次都能重振旗鼓,而项羽带兵出去,要是输了,就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

楚汉两军在荥阳形成对峙,西边是汉,东边为楚,象棋里的楚河汉界,就是指这时候形成的局面。汉军在荥阳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和黄河南岸连接起来,来运送敖仓,而楚军就去抢汉军的甬道,切断汉军的粮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是冷兵器时代战争非常重要的因素,项羽破釜沉舟只带三天粮食,这种勇气一般战争中很难兑现出来,相当于把自己士兵全部变成敢死队。

这时候汉军的粮食匮乏,汉军求和,说我们现在就以荥阳为界,东边归你,西边归我。项羽打算接受。他这个决定又是错的,这时候汉军是很虚弱的,刚经历了彭城之战大败,士气不足,萧何把关中很多人调到前线来,但这些人大部分老弱,和战斗力弱,而且粮食匮乏,刘邦是被迫讲和,项羽为什么要这时候同意和谈,让人不理解。范增劝项羽,这时候汉军容易对付,应该一鼓作气打败他,答应和谈之后等他休养生息,卷土重来就不好打了。项羽不听,其实这又是一个消灭刘邦的好机会,范增给的意见也很正确,项羽听见去了,立马包围荥阳,形势对刘邦非常不利,又一次危机袭来,这时候刘邦采取陈平的意见,使用反间计,离间项羽和范增,让项羽觉得范增和刘邦有私交,这个反间计也不高明,但项羽真信,陈平用的反间计是这样的:项羽的使者来了,刘邦让人准备丰盛的菜招待他,盘子都端上来了,看到使者,装着很惊讶的样子,我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来,没想到是项王的使者,又把端上来的菜撤了,换了很差的饭菜给项羽的使者吃。使者回去把这事情告诉项羽,项羽就信了范增和刘邦有私交,慢慢把范增的权力夺了。

这个反间计不算高明,但对付项羽真的够了,范增如果和刘邦有私交,为什么鸿门宴上极力全他杀了刘邦呢,现在为什么要让他包围汉军呢,其实这时候他身边有一个真的和刘邦有私交的人-他的叔父项庄,一直在项羽身边,鸿门宴前通风报信,鸿门宴上帮刘邦脱身,他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人会不会有问题呢。我想是项羽这个人受不了别人不尊重他,需要哄着才行。有人嘲笑他想猴子戴着人的帽子,就把人家烹了,刘邦对他的使者不尊重,对范增的使者尊重,他就觉得范增有问题。不再听他的建议,范增给项羽两条能用的意见,都没有听,一条不好的意见给项梁,听了,这也是项羽的可悲的地方。

范增求项羽让他回去彭城,项羽同意了,在回去路上背上毒疮发作而亡。项羽集团唯一一个脑子清楚的人去世了。

项羽包围了荥阳,荥阳城内,纪信跟刘邦说,现在形势危急,我扮成大王的样子,然后就可以逃跑出去。刘邦交代周苛和枞公守城,自己趁着黑夜从东门放出两千名穿着盔甲的女子,纪信坐着刘邦的车子,说:城中的粮食已经吃完了,汉王投降。楚军听了欢呼,这时候刘邦又带着几十名骑兵从西门逃出,项羽看到是纪信,问他刘邦在哪儿,纪信回答已经逃跑出城了,项羽烧死纪信,楚军攻下荥阳后,周苛和枞公不肯投降,被项羽杀了。

逃出荥阳后,刘邦的逃跑之路还没有结束,向南边逃跑,遇到黥布,一路逃跑,一路收集一些士兵到成皋,又被项羽包围了,继续跑,又是夏侯婴带着他,去找韩信,张耳的部队,这时候韩信已经打下赵国,项羽拿下成皋后,想继续向西,这时候刘邦在巩县抵抗,阻断项羽向西的进攻路线。

这时候开始形势开始对项羽不利,彭越渡过黄河,攻打楚军,打败了楚军,彭越开始一直在项羽的后方骚扰他,项羽集团的其他人打不过彭越,项羽就亲自带兵进攻彭越,刘邦和韩信会和之后,立马夺了韩信的兵权,把韩信的部队带走,想渡过黄河攻打项羽,郑忠劝他不要这样,派兵去增援彭越,来救援的人被项羽打败了,但是刚平定完东边,彭越切断楚军的粮草,项羽只能自己带兵去打,东边打完还没有回去,彭越就在后方骚扰,在梁地切断楚军的粮道,项羽只能自己去救,局势对项羽非常不利。

项羽之前俘虏了刘邦的父亲,太公,由于战局的不利,项羽没有办法,想要撕票,项羽在两军对垒的地方支起一口锅,对刘邦喊话,你如果不投降的话,我就把你父亲给烹了,刘邦这时候又开始耍流氓,说:当年我和你一起遵守怀王之约,共同灭秦,结为兄弟,这么一来,我父亲也是你的父亲,你要煮了你的父亲,也分一杯汤给我。

项羽非常生气,要杀了太公,刘邦也是真的无所谓父亲的死活,这时候内奸项伯对项羽说:刘邦要夺取天下,这样的人是不会在意父亲的死活的,现在杀了他也不会有什么好处,只会增加祸端。如果不是项伯的话,按照项羽经常干的事,真能把太公烹杀了,但是谁让项羽这里还潜伏着一个他信任的内奸,项伯的戏码还没有结束,后面他还会继续帮助刘邦,一直到项羽失败,他也没有抓出这个内奸。

楚汉两军对峙了很长的时间,项羽对刘邦说,现在天下人都因为我们之间的战争而纷乱,我愿意和你单挑,我们来一场一对一的单挑,就不要让天下人受苦了。单挑的话,刘邦当然打不过项羽,刘邦也不傻,不答应,说我宁愿和你比智力。项羽让人出营挑战汉军,刘邦那儿有一个神射手楼烦,项羽出营挑战的人都被他射死,项羽就亲自出马,楼烦要射的时候,项羽大吼一声,吓得他不敢正视,逃回去不敢再出来。刘邦听说是项羽亲自出来,大为吃惊。

战局相持不下时,韩信带兵平了齐地和赵地,在此之前,韩信的军队还被刘邦带走了,韩信就边打边收,慢慢又训练出一支军队,收复了齐地和赵地,准备向项羽进攻,这时候项羽面临三支军队的进攻,韩信,彭越和刘邦,他派龙且去迎战韩信,面对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要是没有项羽,就不用加之一了,龙且看不起韩信,被韩信和赶来的灌婴打败,龙且被杀,项羽这时候害怕了,派人劝说韩信三分天下,这时候韩信帮谁,谁就赢,但是韩信不听项羽的,继续攻打楚军,彭越又在梁地断楚军粮道,项羽只能亲自去救,临走前项羽叮嘱曹咎说:千万要守住成皋,汉军来挑战,千万别出战,我去先解决彭越,杀了他以后再回来,给我守住15天就行。

但是这十五天曹咎都守不住。项羽出发,攻打陈留和外黄,都打下来了,但是曹咎这边很不靠谱,汉军来骂了几天,估计骂的太难听,他就受不了。派兵渡过汜水,士兵刚过一半,汉军出击,打败了曹咎,项羽之所以信任曹咎,因为他之前对项梁有过恩德,但是领兵作战,作为一个将领的能力,确实不行,他只要按照吩咐守着就行。龙且和曹咎关键时候的失败,都可以归咎于轻敌大意,他们的失败,也是项羽的失败,项羽自己的作战能力特别强,但是手下的将领真没有几个给力的,出去都是挨打,唯一能打的黥布背叛项羽。

项王在睢阳听说曹咎丢了荥阳,项羽往回赶,包围荥阳的东边,项羽来了,汉军害怕他,全部逃到附近山地,但这时候项羽的军队多线作战,加上粮道不断被彭越断,粮食也告急了,这时候刘邦要求项羽放回太公,有点儿趁火打劫的意思,但项羽不答应,刘邦派陆贾去劝说项羽,说以鸿沟为界,东边贵项羽,西边归刘邦,平分天下,项羽这才答应放太公回去。陆贾说服项羽后,刘邦觉得这个人嘴太厉害,不敢和他见面。项羽放回太公,准备撤军回去,刘邦也想撤军,这时候张良和陈平对他说,现在汉已经占据天下大半,诸侯也依附汉,楚军兵疲粮尽,这是消灭楚军的好机会,如果等他重整旗鼓,那再打就难了。这话和项羽围住荥阳的时候范增说的差不多,只是当时主动权在项羽这儿,刘邦是挨打的,同样的情景,换了对象。

汉军就这样追着楚军打,眼看项羽要被打败了,在合围之前韩信和彭越的部队没有到,刘邦一个人打,就被项羽打败,逃回去之后,问张良韩信和彭越不守约定怎么办,张良说,楚军要被打败,但是韩信和彭越还没有捞到地盘,你如果愿意和他们平分天下,他们自然就来了。张良还把他们的地盘分一分,陈县以东到海滨都给韩信,睢阳以北到榖城的地方给彭越,他俩得到刘邦的许诺后,立即出兵,将项羽合围在垓下。接下来出现的场景就是我们开头出现的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接下来的故事在高中语文也学过,项羽总是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命不好,是上天要让他失败。在唱《垓下歌》的时候他说,时不利兮骓不是,讲自己运气不好,唱完《垓下歌》,和虞姬告别,史记中没有记载虞姬的结局,猜测有很多,有说自杀的,有说被俘虏的,有说被项羽杀的,不论是哪个结局,对于她来说都是悲剧,深究的意义不大。这段流传千史的佳话,保留着美好的一面就行。

项羽上马,带了八百骑兵出来,项羽逃跑和刘邦还不太一样,刘邦被围得时候,需要部下假扮自己,吸引楚军注意力,趁机跑出来,或者为了跑快点儿,把惠帝和鲁元公主从车上推下来好几次。项羽逃跑了,早上汉军发现,刘邦派灌婴带着五千骑兵去追,渡过淮河后,只剩下一百多人能跟得上,到达阴陵的时候迷路了,问农夫,农夫骗他到了一块沼泽地,汉军追上她,一直到东城,就剩下28个人,这时候项羽又指挥了一场战斗来证明自己被困是上天对他不利,并不是他的问题,他指挥28个人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了好几圈,项羽借着地形,命令四个队骑兵往下冲,约定到山的东边汇合,项羽高呼冲了下去,杀掉一名汉将,赤泉侯杨喜追赶项羽,项羽睁大眼睛大喝一声,杨喜连人带马被吓退好几里。到达约定地点后,汉军找不到项羽,兵分三路继续包围,项羽赶马迎战,又杀了一名汉军都尉,杀了百八十人,聚拢骑兵的时候,仅损失了两个人。这些都能说明项羽指挥作战的能力,还有他个人的战力值。但是他没有选择度过乌江,即使到了最后关头,有位亭长还想着帮他渡河,宝马赠亭长后,项羽翻身回去步行,短兵和汉军作战,乌江亭边上,项羽的喊杀声令人胆寒,杀了汉军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很严重的伤,看到故人,决定将身躯送故人,自刎而亡,戎马数年的西楚霸王落幕。这里提一个后话,在鸿门宴上帮助刘邦的项庄,项羽被打败后,被作为汉朝的开国功臣受封为射阳侯,这位项羽的叔父要说不是内奸,实在难令人信服。

从作战的能力来说,项羽确实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但是从谋略和英明程度来说,远不及刘邦,刘邦曾经说过,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能用人,能听到正确的意见,而项羽在作战能力方面,能不能达到韩信的高度还不好说,就算能,但他也没有萧何和张良这样能替他出谋划策的人。有人给他正确的意见,他不听,甚至还把人家给烹了,这样导致没有人敢给他提意见,史书上记载给项羽提正确的,好的意见的人都没有好结果,范增在入函谷关的时候开始跟他说刘邦必须得除,他没有采纳,在围攻荥阳的时候,再次强调绝对不能放过刘邦,他虽然采纳了,但是还没有意识到刘邦的威胁。在关中的时候,有人劝他应该占据这个地方称王,他认为成功了应该回到家乡。史书上也经常看到项羽生气,项王怒,怒不是一个很好解决问题的办法,怒只会让自己脑子更不清晰,导致对局势的误判,而且怒是冲动的一种表现,俗称“上头”,人一上头,也就容易犯浑。还有项羽身边没有可用之人,他用的人很多都不靠谱,项伯后来被刘邦封为射阳侯,改姓刘,最后时刻没有追随项羽。选的作战将领不堪一击,过分迷信武力带来的力量,没有考虑到战争的全方位。

项羽是一个悲情英雄,他赢了刘邦无数次,但结果还是输了,那么打败他的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刘邦自己说过他不如他的三个部下:张良,韩信和萧何。那他又凭借什么最后一统全国,建立大汉王朝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