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意!脚麻频繁发生需警惕 4 类因素

 疼痛康复研究 2023-06-15 发布于河南

脚麻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常见遇见的一种情况,尤其是坐个长途汽车、火车之后,或者蹲的时间较久后,多会有脚麻的感觉。

在大多数情况下,活动几下就可缓解,因此很多人对它不是很在意,但是要知道脚麻也是会由一些疾病引起的,哪些疾病呢?我们往下看。

一、什么是脚麻

脚麻(足部麻木)是指患者的脚部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正常感觉,对痛、温、触觉的阈值增高。

该类患者需要比正常人接受更强烈的刺激才能感受到刺激,甚至有时完全不能感知到刺激。

该症状可能伴随有皮肤刺痛、蚁行感等异常感觉,该症状可能与血管压迫导致神经麻痹有关,此外,多种疾病导致的神经障碍也可能出现该症状。

二、脚麻发生机制

足部的神经末梢存在着感觉、触觉、温度觉、痛觉的感受器,它们接受到刺激后分别由不同的神经纤维传向中枢系统;

传导过程中在脊髓、脑部等位置进行神经元信息交换,最终传导到大脑的感觉代表区。

这中间的任何过程出现障碍或遭到破坏,都会导致感觉障碍,可表现为感觉减退或缺失,也被称为“麻木”。

长期压迫血管也可能导致神经麻痹出现该症状。

三、可导致脚麻的原因

多种疾病都可导致脚麻的发生,大致如下:

1.疾病因素

(1)周围神经疾病

感染:细菌、病毒、微生物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慢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

血液系统疾病: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导致周围神经损伤。

系统性疾病伴有的神经病:糖尿病、肿瘤、骨髓移植、风湿病、周围神经血管炎、结节病、酒精中毒、营养缺乏病、尿毒症、肝病、内分泌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危病、烧伤。

遗传病:腓骨肌萎缩症、淀粉样变性周围神经病、卟啉性周围神经病等。

神经卡压:腓神经麻痹等。

(2)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吉兰-巴雷综合征。

脊髓病变或损伤。

丘脑、内囊、皮质等处发生病变。

(3)运动系统功能紊乱

骨骼:腰椎失稳、错位或骨盆错位后,腰骶神经受刺激或压迫,可出现脚麻。

关节:腰间盘或关节突病变后压迫腰丛神经根,可以出现脚麻

学习链接,请点击: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

神经

①骶丛神经

由腰骶干(L4、5)以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骶丛位于盆腔内,在骶骨及梨状肌前面。

学习链接,请点击:最全的神经丛及功能

②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到臀部;

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依次横过闭孔内肌,上下孖肌及股方肌的后方,支配这些肌肉;

并沿大收肌后面,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之间下降,在到腘窝以前,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学习链接,请点击:坐骨神经卡压

③胫神经

于腘窝中间最浅,伴行腘动、静脉经比目鱼肌腱弓深面至小腿,小腿上2/3部行走于小腿三头肌和胫后肌之间,于内踝后方穿屈肌支持带进入足底,支配小腿后侧屈肌群和足底感觉。

学习链接,请点击:足底麻木、刺痛,小心胫神经卡压

④腓总神经

沿腘窝上外缘经股二头肌内缘下行,至腓骨头后方并绕过腓骨颈,向前穿腓骨长肌起始部,即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两终支。

学习链接,请点击:体表神经解剖:腓总神经及其分支

肌肉

①梨状肌:病变后可卡压坐骨神经。

②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及股方肌:损伤后可刺激坐骨神经。

③股二头肌:病变后可卡压坐骨神经。

④腘肌:损伤可刺激胫神经。

⑤比目鱼肌腱弓:损伤可卡压胫神经。

⑥腓骨长肌:损伤后可卡压腓总神经。

2.药物因素

  • 化疗药物: 肿瘤患者使用化疗药物时,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出现脚麻。

  • 放疗:放疗可能导致神经损伤。

  • 抗微生物类、抗病毒类、抗癫痫、心血管类等药物均有报道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故应遵医嘱用药并进行监测。

3.环境因素

  • 低温寒冷

  • 日常或因职业原因接触铅、四乙基铅、汞、有机汞、有机锡、锰、钡、砷、羧基镍等物质,可能引起神经毒性,出现脚麻。

4.生活方式

长期处于某种特定姿势,如不恰当的姿势。

脚部麻木是多种疾病的表象,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脚部持续麻木,一定不可忽视,要及时就医,查明情况。

学习链接,请点击:脚麻的病因及治疗

四、预防

  • 预防、控制好“三高”。

  • 早睡早起。

  • 多参加体育活动,如八段锦、保健操、户外慢跑等。

  • 寒冷、阴雨天注意保暖防潮。

  • 老人缺乏B族维生素,会引起末梢神经炎和神经根病变,造成手足麻木,可适当补充。

  • 平时多吃些新鲜果蔬,控制体重。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