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地名历史:老崇文延庆街|崇文|崇文门|广渠门|延庆街|胡同|通惠河

 亚伯拉汉 2023-06-15 发布于北京

北京地名儿历史:说说延庆街。这不是北京西北郊延庆区境内的街巷,而是位于原崇文区的中部(现已并入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南侧、幸福大街北头儿路西,属体育馆路街道办事处管辖。此胡同大体呈东西走向,东起幸福大街,东口儿距广渠门内大街仅150米,向西过观马胡同南口后有两个拐弯儿、向南再向西,南侧可通东厅胡同,西端止于南河槽胡同。

胡同走向不是很规整,附近的胡同也多是曲里拐弯儿或斜向的,与所谓的“老北京棋盘式布局”区别很大,这与地处南城不无关系。众所周知,北京内城是建设元大都时奠定的基础,当时有严格的规划,街巷胡同的走向、排列、宽度等都有规定的,而南城即指老北京的外城、也叫帽子城,是明朝嘉靖年间后加上去的。建设的时候缺乏整体规划,加上地理等原因,街巷形成的时候也就没那么多“规矩”。

再说当年的外城地广人稀,住的也大多是贩夫走卒、贫苦百姓,房子盖的什么样的都有,从而形成的街巷胡同也就“随行就市”了,所以您看整个儿南城的布局都比较乱,正经横平竖直的胡同反而少。延庆街原名延庆寺,从清朝、民国、一只沿用到解放初期,因街中原有一座“延庆寺”而得名。这里的延庆二字当与京北延庆县(区)无关,大概齐就是“延年益寿、吉庆祥瑞”之类的含义,估计跟延寿寺的寓意差不多。

海淀万寿寺附近也有一座延庆寺,是个小庙,崇文这个应该也不大,因为记载很少,八成儿是私庙。不光现代的资料缺乏记载,就连清代地理志上也就一句带过,《宸垣识略》上说:“延庆寺在榄杆市,无旧碑可考,有康熙十年鼎炉一。”由此可见,写这书的吴长元也不知道寺庙建于何时,吴长元是乾隆年间的人,而康熙年间铸鼎炉也不能确定就是当年建寺,可能更早。

那么书中提到的榄杆市又是哪儿呢?其实就是现在的广渠门内大街西段,是卖船只用品的集市。这里北靠崇文门、东近广渠门,离通惠河不远。通惠河河道由打西山水系沿至京城,然后出崇文门向东流向通州;当年的漕运船只沿京杭大运河而来,可沿通惠河直接开进京城。后来城内河道淤塞,船只进不了城也可在广渠门附近卸货,船工们也能上岸休息、吃饭、住宿,于是有人在此出售缆绳、桅杆之类的船只用品,逐渐形成市场,叫缆杆市,后来又把缆绳的缆改成了橄榄的榄,写成了榄杆市、也有写作阑干市的。

如今这个地名还在,路过广渠门内大街的公交车就有榄杆市站,就在磁器口往东不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还发生过著名的“榄杆市事件”,1966年8月25日,正值运动大潮刚刚开始,一群女红卫兵冲进一位叫李文波的小业主家里进行抄家。李不堪凌辱和殴打,抄起菜刀反抗,砍伤了一名女卫兵。结果李被当场打死、老伴儿被抓,随后被判了死刑。之后红卫兵们二次开进榄杆市,对整条街的“黑五类”分子进行大范围的打击,并将此举称之为“榄杆市前洒碧血”。

当年的延庆寺位于街东端,确离榄杆市很近,寺庙在清末废圮,民国初期被一王姓大户买下,改建为住宅,即今延庆街12号。六十年代在此大院里盖了一排简易楼,但后院的原上房仍在。1965年,北京大规模整顿街巷地名儿,将柺棒胡同南部并入延庆寺,并改称延庆街。当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侯喜瑞先生就住在拐棒胡同。

侯喜瑞:字霭如,北京人,富连成科班儿头一科(喜字科)学员,师从萧长华(京剧丑行代表人物、卓越的戏曲教育家),出科后拜黄润甫为师,曾与杨小楼、高庆奎、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孟小冬众多名家合作,晚年在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市戏曲学校任教。

侯先生家本是柺棒胡同

18

号,并入延庆街后改为延庆街

48

号。如今这里已被高楼大厦包围,但胡同中还有很多平房,以普通民居为主,只是显得有些老旧。

关注我,更多京城文化与君共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