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实用请收藏:汉代剂量与现代剂量换算表

 道法自然天人和 2023-06-15 发布于山东
郑重提示:
本文谨供学习、研究、交流之用,对于文中包含的医学处方,请勿轻易使用。如有疾病需找专业医师诊治。
汉代的衡器几十年前已经出土,据考证,汉代的一两约十五克(15.625克)。
《伤寒论》部分药物汉代剂量换算关系,供参考:
1斤=16两=248克=液体250毫升
1两=24铢=15.625克
1斗=10升=2000毫升
1升=10合=200毫升
半夏一升=130克
吴茱萸,五味子一升=50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附子中者1枚=15克
强乌头1枚小者=3克
强乌头1枚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约15克
瓜蒌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实1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汉朝《伤寒论》中的度量衡同当代换算
1石=4钧=29760克
1钧=30斤=7440克
1斤=16两=248克=液体250毫升
1两=24铢=15.625克
1圭=0.5克
1撮=2克
1方寸匕=金石类2.74克=药末约2克=草本类药末约1克
半方寸匕=一刀圭=一钱匕=1.5克
一钱匕=1.5-1.8克
一铢=0.65克
一铢=100个黍米的重量
一分=3.9-4.2克
1斛=10斗=20000毫升
1斗=10升=2000毫升
1升=10合=200毫升
1合=2龠=20毫升
1龠=5撮=10毫升
1撮=4圭=2毫升
1圭=0.5毫升
1引=10丈=2310厘米
1丈=10尺=231厘米
1尺=10寸=23.1厘米
1寸=10分=2.31厘米
1分=0.231厘米
梧桐子大=黄豆大
蜀椒一升=50克
葶苈子一升=60克
吴茱萸一升=50克
五味子一升=50克
半夏一升=130克
虻虫一升=16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附子中者1枚=15克
强乌头1枚小者=3克
强乌头1枚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平均15克
瓜蒌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实1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厚朴1尺约30克
竹叶一握约12克
水的剂量:汉代1升水等于现代的200毫升,一斗等于10升,一升等于十合。
注意:根据许多经方大师的经验,要想治疗效果好,一定要尊重汉代剂量。当然,病有轻重,人的体重也有差异,要学会变通。另外,有些药材要考虑到汉代当时的习惯可能是生鲜药材,现在的测量是以干药材测量,一般3斤生药材晒干后约为1斤左右。
内容图片
“炎黄国医”经方讲解系列著作介绍:
1、《神农本草经(药王孙思邈校订扩充版)》(对《神农本草经》精心校对整理的结晶)
2、《“伊尹经方体系”课程讲义(汇编)》(对《伤寒论》之前的经方起源的准确破解)
3、《张仲景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如同数学规律般明晰)上述著作可提供资料供学习使用。
与上述系列著作配套的经方课程:
系统讲解失传已久的伊尹《汤液经法》经方体系,贯通理解整个中医方剂学数十个甚至一两百个经方、名方的组方规律,不再需要死记硬背学方剂。
一、《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
二、《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
课程已录成视频完整播出,这是广大中医爱好者的学习捷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