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花夕拾】真的是无聊中无意发现这个文保建筑——重庆万州太安司南祠

 景探老高 2023-06-15 发布于西藏

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有朋友发了个涪陵大顺著名古建“洋房子”的视频给我,说是跟现在的房主人很熟。看着视频上“洋房子”打造一新的环境,我想起了十几年前我多次前往那里的情景。
2018年5月10日,“洋房子”的主人受重庆老街文保古村组织的邀请,在重庆北仓文创园举办过一次分享会,大概讲的就是对涪陵大顺乡村旅游的规划。
因为当年发过“洋房子”的图文,朋友也想看看当年的样子,于是我就在我早期发文的几个新闻APP里面挖呀挖呀挖,可惜因时间太久,腾讯新闻(企鹅号)里面能找到我最早的图文是在2016年。
不过,在企鹅号里面挖的时候,又发现了好多公众号没有发布过的原创图文,于是今天把这篇规整到公众号来。
本文首发于2017年1月1日,腾讯新闻(企鹅号)。

因为工作原因,到万州太安的凤凰茶乡好几次了,这里是当地政府重点打造的“巴渝田园胜景,三峡最美茶乡”。

虽然前几次已经见识了这里的自然美景,但人文景观只知道“丁家楼子”。

(PS:现在各位看官如果到现场再去看丁家楼子,已经看不到这种独霸四方、傲视群雄的场景了。现在的丁家楼子就像渝中区的解放碑,淹没在都市的高楼之下了......)

我又一个人离开温暖的家奔赴千里之外的工作场地,在这既没有亲人相伴,更不用说什么情人相亲的日子里甚是无聊,于是拿着相机漫无目的地出门,踏上了一条平时没走过的路,想看看有什么新东西没有。

出门来到附近的一个小广场(乡村再小,设施也要配套),有几个关于凤凰茶乡的旅游宣传栏,实在无聊遂驻足观看。

草草看完,茫然转身向身后望去,看见一坡简易石梯通往一高处。心想登高远望,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拍照的好角度。

顺着石梯拾级而上,没多远,在一片竹林中隐隐约约好像有一个破败的门洞。

疾驰两步,一块文保标识牌出现在眼前,一看,居然还是个保护古迹。司南祠?没听说过(呵呵,没听说过的东东太多了 )!

这个门洞被石头封闭了不能进去,我心想,虽然不知道司南祠是个虾米东东,但不会就是这么一个破门洞吧。

环顾四周,又发现右边有条更窄的小路,虽不知通向何处,但去看看总应该有点收获吧。

没想到,顺着特条小路,没走多远,真的出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峰回路转感觉——一座高大的石头建筑赫然眼前!

看着这座气势不凡的古建筑,顿时心里一阵暗喜。

但压抑了心中强烈的探秘欲望,没马上进入,而是转身再次观察了下刚才那个门洞,根据后面的观察,原来这应该是个山门,做工古朴。

再次回头仰望,我不仅为其气势与做工赞叹!从匾额上看,其全称应该是“丁氏司南祠”。难道与千米之遥的“丁家楼子”也有关系?

据后来了解,原来这个建筑的主人与“丁家楼子”的主人确实是两弟兄,丁家楼子原本也有这么一堆建筑,但后来损毁了,只剩下现在看到的箭楼(以后详细介绍丁家楼子,此乃后话)。

但司南是古时候的指南针,这个建筑为什么叫司南祠呢?

门拱的雕花虽然已开始风化,但依然看得出当年做工的精致与严谨。

看这个残存的石柱和横梁,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估计应该是还有间屋?

进门后左右对称各有一间屋,但一间是石材,另一间是砖,不知道为什么对称的建筑要用不同的材料。

石柱的花纹倒是很精致细腻,并且一根石柱上是两种花纹。估计当时雕刻这些花纹应该花了不少时间。

这应该是一栋三层楼的建筑。站在建筑物的内部,从墙上留下的孔洞和痕迹,很清楚地看得出这个建筑的一些内部布局与结构。

进入屋顶还没有完全垮掉的房间里,幽暗阴森,拍鬼片都不用怎么布置了。可惜这次进去没有事先准备,完全是无意中的,否则带好设备带个美女就可以拍几张“倩女幽魂”之类的了。

插个花絮,效果如下图。

这是二十年前在涪陵拍军门府的(现在御景江都A区背后那一片)。其中第一张还被一个时尚杂志刊用过,第三张有点效果吧?

算了,闲话少说,继续死难吃。

房间里还有张散了架的老床,但这张床的做工和雕花和我以前见过的相比,要差了一些。

天井里有两块石碑,内容没仔细看,但清楚的看得到“咸丰十年”、“道光丁未”的字样,快两百年了吧....

把建筑的各个角落都拍完了(可惜没准备,既没带三脚架也没带超广头和长焦,甚至相机都只是用的卡片机),带着些许遗憾转出门外,此时重庆冬季难得的一点阳光出现了。

淡淡的夕阳洒在厚重的历史的痕迹上,我也趁机把自己的身影融入到这些有着百年历史的长河中........

补记:

后来又到司南祠周围转了几次,司南祠就位于下图中塔吊背后那个山头上,主体建筑四周有完整的条石围墙(院墙),整个建筑连围墙都被郁郁葱葱的树木严严实实包围着,在外面任何一个角度根本看不到建筑的任何痕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