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自然 采撷艺术 读书 | 漫游 | 写作 | 画画 | 视听 ------------------------------------------------- 近现代画家一百家 6.黄永玉 98岁的老顽童黄永玉走了。他叼着烟斗,笑咪咪,操着一口湘西话,讲完最后一个笑话走的。老头像个艺术家,是个真艺术家。这让当下原本就乏味的艺术圈,又少了一个有趣的人。 ![]() 说他像个艺术家,难道还有不像艺术家的艺术家吗?当然有,而且是大多数。现在的艺术家,大多都在投机钻营,想更多的钱。黄永玉呢,则更像齐白石笔下的那个小老头,人骂我、我也骂人。 ![]() 黄永玉的画,并不高级。我对他的画印象有三个字:真、杂、趣。 ![]() 老人没有科班学过绘画,但他的画好,好在“真”。他最好的画,还是版画,以及围绕版画,做的一些设计,大家知道的《阿诗玛》和《猴票》。他的点子多、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他的版画,感觉就是邻里老大爷的画,一点都不摆架子。他的刀法、题材、形象那么默契,充满了乡情,和悠久的民间艺术一脉相承。 ![]() 但同样这个“真”,放在他的国画水墨里,就不那么灵了。因为国画的根太深了,一代一代人,这么传承下来,好的画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长成自己的小树。一旦根里吸取的营养不够,小树就长不结实。由于他缺乏严格的笔墨训练,作品整体印象,就显得粗野与简单。 ![]() 我在做拍卖行工作时,每场拍卖会,都能收到形形色色的署名黄永玉的作品,很难鉴定,因为真迹本来就技术性不强。假如一件画的不错的赝品,只要形对了,那就很难从技术上,深入鉴定。 ![]() 老人最喜欢荷花,大大小小画了好多,面目都差不多,都是凭了他的聪明与艺术感觉,用大排刷结合水粉画的方法,刷出来的。拿刘海粟和朱屺瞻来做个比较,虽然他俩用色,也借鉴了西画的方法,但这两位笔上的功夫好,色和墨的运用,分泼、染、破、积,厚重老辣。相比之下,黄永玉的方法,就显得苍白简单了。 ![]() 按说,画画到了21世纪的今天,也不应考虑什么水墨还是水粉,完全可以不考虑这些禁忌。但各门艺术,自有各门艺术自身的强项,如果丢了强项,就很难成为经典。或者说,不同艺术之间的融合与借鉴,需要一定时间去探索和消化,才能孕育出新的经典。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等人,在这方面,都做出过探索,有得有失。 再说这个“杂”。老人玩的东西很多。他早年写的新诗《老婆啊,你不要哭》,发在诗刊上,拿过大奖,我读过,耳目一新,也是“真”的好。老人没读过多少书,但他读的书、接触的人,起点又那么高。沈从文和他的藏书,都对黄永玉的影响好大。他的艺术感觉之所以那么好,恐怕和这个好大关系。但可惜,在国画水墨这块,没遇到一个高人点破他,于是这种杂,就导致他深入不进去,视野也就短浅了。 ![]() 他的画,和齐白石一样,有种童趣,但缺乏齐白石手上的功夫。这个趣,来自他的性格底层、来自他的艺术观;这个趣,也暂时掩盖了他技术的不足。他的一些亦文亦画的小品,像笔记体的新文人画。我推测,后来的老树、老圃等一路的画家,都是受了他的启发。 我们拿韩美林、朱新建两位画家和他做点比较。我觉得,从技术上,朱新建最好,韩美林和黄永玉更相似,都是艺术感觉好、手上功夫不到。韩偏工艺、黄近文人画,但可能因为黄永玉玩的太杂,市俗的东西又多了些,文人气不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