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永玉:你想我嘛,你看看天看看云嘛

 月是故乡明548 2023-06-15 发布于山东

黄永玉

黄永玉

1924年8月9日-2023年6月13日

酷老头儿黄永玉走了。

他那么爱笑,那么乐观,仿佛已提前就这件事劝过我们一样,朋友们呀,不要哭。

1924年,黄永玉出生于湖南的凤凰小城。十二三岁的年龄,就离家外出谋生,开始漫长的漂泊,他去过福建、上海、香港、北京,也到过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翡冷翠,在山区小作坊里当过童工,也在街头巷尾支摊画过画。木刻和画画呢,都靠自学的,一路学下来画下来,自成一派,后来成了中国画院院士,当代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之一。

到了晚年,老先生提笔写小说,在《收获》上连载《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慢悠悠讲自己的人生。如今,这位“无愁河浪荡汉子”的故事要收尾了,这99年的人生岁月,是如此有趣、丰富,壮阔,令我们每一个知晓他的人觉得不舍,但老先生自己是最释然的,黄老曾说——

“人生就是这样,又不是你一个人死,别人都不死。年年都死这么多人,李太白、苏东坡也没有怎么样,活着的人欣赏的东西不过就是他的文章而已。”

在其子女发布的声明里,也提到黄老生前的嘱托,不举行任何告别、追悼仪式

那么,就让我们在黄老的文字、影像与作品里与其道别吧。往后想他的时候,就“看看天、看看云。”

以下自述内容摘编自黄永玉先生的出版物与采访,小标题为编者添加。

01

#童年

“我留级留了五次”

我是小学毕业,在我的家乡,一个非常非常边远的、非常野蛮的山里面长大的。在那里念过小学,小学毕业。当然在我的前辈里面有非常杰出的人了,比如说有一个叫做熊希龄的老先生,他是我们的街坊,这位先生后来就当了我们中国最早的内阁总理。那么后面当然还有沈从文先生了。

我们那里的小学校基本上是读古书为主,不是私塾,是新学校里面古书读得比较多的一个学校。在那样的环境里新的老师教新的东西,旧学的老师就教我们旧学。

(后来)一个远房的叔叔把我带到福建厦门一个集美学校去念书。厦门集美学校那个学校30年代恐怕在全国来讲,设备师资都是最好的了。那个图书馆非常大,有六层楼,什么书都有,我也看不懂。那么挑懂的看,慢慢、慢慢地也看懂了。

△ 12岁时远离凤凰来到集美学校的黄永玉

△ 12岁时远离凤凰来到集美学校的黄永玉

基本上我的教育是在图书馆里面的。所以在前两年我回到福建看到我的许多同学,有的当研究院的院长,有的当大大夫,有的当将军,有的当这个那个,很多。到了厦门,他们有二百多人请我吃饭,有个好大好大的地方请我吃饭。人家都奇怪,你怎么这么多同学、这么多同班呢?人家同班有几十个才二十个,你怎么有二百个同学呢?我说:“我留级留了五次,五五二十五,就两百五了。”

02

#阅读

“没有堕落可能因为读书”

我这一辈子,如果说用功,画画倒不是很用功了,画画嘛,顶多说勤劳就是了,使尽力气就是了。真的用功是读书。不是用功,是有兴趣,有极浓厚的兴趣,从小就喜欢看书。大概我这人没有堕落的话可能因为读书,因为那个旧社会是这么复杂,逃难的时候我背着几十斤书放在包包里逃,日本人在后面追,实在跑不动,马上就要追到了,一本本地也不敢看,把那个书往后扔,一本一本地扔,还是背着书跑。养成看书的习惯,每天都要读书,每天都要看。

但是看书呢,如果不是念书的人,读书有一个特点,一个方法,就是不要太深的研究,就像陶渊明讲的“不求甚解”。不要太求甚解,太求甚解,我们不是专家,我们并不是研究一种东西。看书是一种快乐,然后才是知识,才是本钱。所以一般来讲我看很多书,看得很快。看完就算了,记住书里面有哪些很精彩的感觉在里头,记住它。书当然不借给人家,借给人家就找不到了。把它放到那里,如果以后碰到什么事了,把那个书从那个地方找出来就是了。

所以,我自己读书我是故意不认真的,读得快乐就行了,不一定记住很多很多的事。有可能人家说大脑贮藏有限,容量有限了。我很善于摆脱的。

03

#创作

“我这个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

#画画

△《繁花似锦》,1973年

△《繁花似锦》,1973年

△ 《荷花于野》

△ 《荷花于野》

△《朱壁同乐》,1976年

△《朱壁同乐》,1976年

每个画家都有对题材的专注点、擅长点。我这个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有很多的局限性,但是也有好处,好处就是不受任何约束。想到什么画什么,生活里头,书本里头,见闻里头,看到、听到的都会画。我画画之外,也做雕塑,搞木刻,也写东西,就是这样。这不是一个专业人的做法,专业的人就不一样了,搞研究的,一辈子做研究;写小说作诗的,一辈子写小说作诗。铁匠就打铁,银匠就打银子,我这个是修补破铜烂铁、挑着个担子满街串的人。

我主要的收入就是卖画,收入维持生活够了。卖画主要在香港和国外,像意大利、英国、美国、日本、东南亚一带。买画的人不一定都是专业的人,各种各样的人,也很难说你买我的画,我要调查你的出身什么的,谁要买画就买。我的画也不是纯粹的中国画,纯粹的中国画也就是中国的文言文,人家还不一定看得懂,太前卫了也不行,我的画可能对他们的胃口。在国外也不敢说有什么影响力,人家愿意买画就是。画能卖到多少钱?这个问题人们一般不会说。维持生活没问题了。

黄永玉:你想我嘛,你看看天看看云嘛|逝者

我从来没有跟什么拍卖行发生什么关系。就是前年,荣宝斋拍卖过一次我的画,拍卖完了,那个买画的让人抓起来了,据说是一个黑社会的,后来又把画还回来了。我的画还被偷过,也被追回来。艺术家跟画廊、市场的联系,是艺术生产的惯例。以前就是这样,从印象派,到19世纪、20世纪,都有画家的经纪代理。我用不着代理,别人买的画,都是辗转找来的,包括仿作我的画,也是在个人之间卖来卖去的。我没有经纪公司,没有代理。不少画家有经纪公司吹吹捧捧,我不太好意思做这种事情,也可能没有这个本事。不是有意标榜,一是没有时间,再就是能维持生活就可以了,用不着弄很多的钱。好好做点别的事情,读读书,写写东西,跟好朋友聊聊天,挺好的。

#木刻

△抗战爆发集美学校迁到安溪文庙后,黄永玉开始学习木刻,雕刻了大量作品。木刻,的确是黄永玉作为艺术家成名道路上的第一块“敲门砖”。1947年,沈从文的著名作品《边城》中就出现了黄永玉的木刻插图。

△抗战爆发集美学校迁到安溪文庙后,黄永玉开始学习木刻,雕刻了大量作品。木刻,的确是黄永玉作为艺术家成名道路上的第一块“敲门砖”。1947年,沈从文的著名作品《边城》中就出现了黄永玉的木刻插图。

△逻辑病者的春天 26×18.7cm 1947年

△逻辑病者的春天 26×18.7cm 1947年

△鲁迅先生和青年木刻工作者 35×45cm 1954年

△鲁迅先生和青年木刻工作者 35×45cm 1954年

我一辈子本事不大,受正式教育的机会不多,过日子倒是从来不敢苟且、不敢懒惰,怕都是刻木刻养成的习惯。一刀一刀小心往下刻,深怕出现差池。

木刻是个累活,累上瘾改不回来了,就这么刻了我半辈子。我从艺态度跟文学态度一样,依靠的是永不枯竭的故乡思维。

我是怎么活过来的啊?要不看到这些木板,我几乎忘记了。唉,千山万水贴着肉的、贴着肉的什么呢,贴着肉的骨头吧!这一堆骸骨啊!

△1962年在校尉营美院宿舍,黄永玉正在刻「繁花」

△1962年在校尉营美院宿舍,黄永玉正在刻「繁花」

04

#妻子

“我们相爱已经十万年”

△黄永玉、张梅溪夫妇伉俪情深,成为文学界一段佳话。他们携手走过了70多年风风雨雨,一起捱过了抗战、文革等艰难岁月,在黄永玉未成名甚至被“批斗”年间,张梅溪都是他最好的支持者和后盾。黄永玉被关“牛棚”时创作的诗《老婆呀,不要哭》,便记录了这段故事和这份情感。

黄永玉、张梅溪夫妇伉俪情深,成为文学界一段佳话。他们携手走过了70多年风风雨雨,一起捱过了抗战、文革等艰难岁月,在黄永玉未成名甚至被“批斗”年间,张梅溪都是他最好的支持者和后盾。黄永玉被关“牛棚”时创作的诗《老婆呀,不要哭》,便记录了这段故事和这份情感。

《老婆呀,不要哭》(节选)

曾经有这样一个秋天,

这是一个隆重的秋天,

一个为十八岁少年特别开放的、

飞舞着灿烂红叶的秋天,

你,这个褐色皮肤、

大眼睛的女孩,

向我的窗户走来。

我们在孩提时代的梦中早就相识,

我们是洪荒时代

在太空互相寻找的星星,

我们相爱已经十万年。

△黄永玉一家四口与宠物(从左至右:黄黑蛮、黄黑妮、张梅溪、黄永玉)

△黄永玉一家四口与宠物(从左至右:黄黑蛮、黄黑妮、张梅溪、黄永玉)

我们传递着汤姆·索亚式的

严肃的书信,

我们热烈地重复伊甸园一对痴人的傻话,

我们在田野和丛林里追逐,

我们假装着生气而又认真和好,

我们手挽手在大街上走,

红着脸却一点也不害羞。

你这个高明的厨师,

宽容地吞下我第一次为你

做出的辣椒煮鱼,

这样腥气的鱼,你居然说"好!"

我以丰富的贫穷和粗鲁的忠实

来接待你,

却连称赞一声你的美丽也不会。

△5月8日,画家黄永玉的夫人张梅溪女士逝世,享年98岁。老先生随后为爱妻手书了一份纸短情长的讣告,以示公众。

△5月8日,画家黄永玉的夫人张梅溪女士逝世,享年98岁。老先生随后为爱妻手书了一份纸短情长的讣告,以示公众。

我们的爱情,

和我们的生活一样顽强,

生活充实了爱情,

爱情考验了生活的坚贞。

让我们欣慰于心灵的朴素和善良,

我吻你,

吻你稚弱的但满是裂痕的手,

吻你静穆而勇敢的心,

吻你的永远的美丽,

因为你,

世上将流传我和孩子们幸福的故事。

1970年12月12日于磁县

△黄永玉在指导5岁的女儿黑妮作画,1962年

△黄永玉在指导5岁的女儿黑妮作画,1962年

05

#顽童

幽默是非常强大的人生态度”

△又顽皮又认真

△又顽皮又认真

可能是我们家乡那边的人天生是快乐的,但又是雄强爱斗的吧。我们从小就看杀头,对生死都看开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任何时候我都看书。不管怎么痛苦,有书陪伴。一本书就是一个好朋友,它教你一些道理,感染你,多角度地影响你。没有书本为伴,恐怕这一辈子不会活到80多岁,还能够快快活活的。

我也不清楚,一辈子不晓得从哪里得到和敏悟。上当倒霉之后不叫痛,不骚心,甚至不当是一种教训,把自己的傻行当作笑料去取娱朋友。更不做借酒浇愁的类似表演,让朋友来分担我的小小疼痒。

△“我从小喜欢上海漫画杂志,欣赏他对于人世百态的分析,享受幽默的快乐。长大了,懂得了以幽默来排解困扰,幽默是非常强大的人生态度。”

△“我从小喜欢上海漫画杂志,欣赏他对于人世百态的分析,享受幽默的快乐。长大了,懂得了以幽默来排解困扰,幽默是非常强大的人生态度。”

我有一个同事,批判我的时候,一二千人的批判会上,说:“黄永玉,你这个画画从来没有过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你从来是玩,你画画基本态度是玩。”我低了个头挨批的时候,我心里想,你这个老小子,要是在平常你讲这句话,我一定请你吃西餐。我的的确确是玩。做一点工作,你没有游戏心态,你怎么能做得好呀?那个很有兴趣,那个很喜欢,大的场面解决了搞小的地方,那个才可以。写文章也是,我写到得意的地方,我就哈哈大笑。我女儿在楼下,在意大利的时候,“爸爸你笑什么?”我说我写得很得意(《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那个才是真正写东西嘛。

△改革开放后,黄永玉成了北京第一辆私家车的拥有者

△改革开放后,黄永玉成了北京第一辆私家车的拥有者

人哪,几十年来,有意思的生活少,没有意思的生活占大多数。其实大家的生活都是相似的,但是看待生活的眼光不一样,对待生活的态度不一样,处理也不一样。我既不悲观也不乐观。活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就是了。要对得起每一顿饭,更何况这是个这么有意思的世界。能画画多好啊?老了也能画,不像从事体育或音乐,老了就不能做了。朋友看了你的画很高兴,还能卖钱。临死前一天画的画也有人要。这种职业上哪去找?

△黄永玉《出恭十二景》其一,湘西桑植一带私家茅房

△黄永玉《出恭十二景》其一,湘西桑植一带私家茅房

“这辈子/吻谁也没有吻你多/每天起码一千次/一种冒火的冷吻。”

「写给烟斗的诗」

第一,钞票面前,人人平等,不可乱了章法规矩。

第二,当场按件论价,铁价不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第三,纠缠讲价,即时照原价加一倍;再讲价者放恶狗咬之。

第四,恶脸恶言相向,驱逐出院!

第五,所得款项作修缮凤凰县内风景名胜、亭台楼阁之用。

「出名之后,写在门上几点关于上门求画的要求」

△黄永玉98岁时作的画,上面题着“我九十八了,活该请您来万荷堂喝一杯。”

△黄永玉98岁时作的画,上面题着“我九十八了,活该请您来万荷堂喝一杯。”

06

#兴趣

“你有没有看过披头士写的总谱”

我这个人兴趣广泛。就连儿童画我也喜欢,中国的、外国的、非洲的我都喜欢。音乐我也喜欢,包括古典音乐、现代音乐,还有山西梆子、西北小曲。但是香港和内陆那些大喊大叫的流行音乐我就不喜欢。还有什么四大天王,那些人唱的还真不怎么像话。演好声乐需要出色的嗓子,四大天王的嗓子出色吗?我听不出来。

我喜欢欧美的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从早期的猫王,到披头士,到以后的西蒙我都喜欢。我一个朋友,音乐学院的院长,他就不喜欢现代音乐,我说你有没有看过披头士写的总谱?那个总谱看起来可不简单,它的旋律、节奏、配器学问大大的。我听猫王、听披头士的时候也不老啊,1957年批判我的一个罪名就是我向学生介绍欧美古典和现代音乐。那时候我还年轻,从香港回到内陆,带回来一大堆欧美的现代音乐。那些乐曲的歌词真是好,不像我们今天这么混乱。

△结婚五十周年时买的小号

△结婚五十周年时买的小号

当然,我们也有杰出的音乐家。比如崔健。他是一个开拓者,是个了不起的人。王朔我也喜欢,我觉得在将来他的文学地位是摧毁不了的。他是一个开拓者。王朔的书我都读了。我觉得崔健的精神,王朔的精神,是开拓性的。开拓什么?开拓一种境界,文艺的道路是需要开拓者的…… 他们可不是仅仅在音乐或文学行当混日子的人,绝对不能小看他们,当然他们也不能小看了自己。但是作为一个读者,作为一个音乐欣赏者,我感谢他们。

07

#朋友

黄霑、曹禺、沈从文……

我进入社会之后,周围人一直对我很好,大概觉得这个孩子能吃苦,做人过得去。到哪里给人画像,剪个影,人家都喜欢我。

「当黄霑最落魄又遭遇失恋时,黄永玉“安慰”他」 失恋算什么呀,你要懂得失恋后的诗意。

「与前辈曹禺通信,黄永玉直接表达对他作品的不满」 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

「怀念与表叔沈从文在一起的日子,黄永玉写道」 从文表叔许许多多的回忆,都像是用花朵装点过的,充满了友谊的芬芳。他不像我,我永远学不像他。我有时用很大的感情去咒骂,去痛恨一切混蛋。他是非分明,有泾渭,但更多的是容忍,所以他能写那么多小说。我不行,忿怒起来,连稿纸也撕了。扔在地上践踏也不解气。但我们都是故乡水土养大的子弟。

△沈从文与黄永玉

△沈从文与黄永玉

「称赞钱锺书书读得好」 读书读得最好的是钱锺书。我跟钱先生在北京西郊三里河一个大院里住过十来年,俞平伯夫妇、金山夫妇也在那里住。有的人读书像刘文彩,把读的书当成自己的财产来炫耀,就好像政治家拿官当得大来炫耀,有钱人拿财富多来炫耀一样,不但炫耀,而且架子越来越大,脾气越来越粗。

像钱锺书先生这样的,古代的书、现代的书、古代外国书、现代外国书,他都能读懂,读了能消化,他把书消化以后变成一种精深的学问,这不容易。还有就是他记性好,加上见闻广,对人生有鲜明的态度,这在老先生很难得。钱先生的书写得也好,他有人生,他的人生也很有趣,《围城》是懂得人生的大书。人生百年,能像钱先生这样已经很好了。

△黄永玉曾在《大公报》工作,金庸是同事

△黄永玉曾在《大公报》工作,金庸是同事

我不玩,不喝酒,不听卡拉OK,不打麻将和任何纸牌。吃东西也不偏爱,不是说一定要吃好东西,有什么就吃什么,无所谓。朋友来往也不是很多,就几个小时候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各种各样的朋友开阔我们自己的知识,年纪大了,走路不方便,这些朋友来了,跟我谈另外一方面的知识,交流交流,有一种新鲜感,就像大家过日子一样。

现在我多半时间住在“万荷堂”。早上7点钟起床,漱洗完,吃早点。随便吃一点。吃完早点看看电视,上厕所,然后工作——画画。12点吃午饭,吃了饭再画画,18点钟吃晚饭。晚上看看电视,看看影碟,睡觉之前看看书。就是这样。时间过得很快。偶尔会有好朋友来,以前是丁聪、王世襄、黄苗子、张仃这些老友,现在老朋友也都老了,出门不便。

△黄永玉推老友黄裳去吃饭

△黄永玉推老友黄裳去吃饭

08

#长篇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2009年,黄永玉开始在《收获》上连载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2009年,黄永玉开始在《收获》上连载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不是自传,就是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串联起来写。“无愁河”,就是没有忧愁的河流。因为我们家乡的上游有一条无伤河,我把它改成无愁河。借用这个名称写我从童年到今天,我经历到的、看到的、体验到的,不是历史,没有编年。

写历史不是我的任务。我的经历恐怕别人也没有过,从小到处跑,一直到解放后回到内陆,近一个世纪经历了那么多事情,认识了那么多人,有那么多感悟和体验,这些别的人很难碰到,要不写出来就可惜了。现在不画画了也可以,要是这些故事不写出来,就可惜了。第一部分写到4岁就写了20万字,就这样往下写,写到80岁。没有提纲,就是信笔往下写。

我写得很慢,因为我是老老实实地写,没有随意删改,我要把所经历的每个时代与社会的各个侧面勾勒出来。一些年代久远的事就让笔触随着记忆逶迤而行,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写多长。

手里写着小说,却总想着要画上几笔,现在我得努力戒掉画画这个“恶习”,不然把小说写完的可能性都不大了。要是真让我写完它,多好,解放后这一段我的生活,多有意思。不写了可惜了,别人就忘了。

人已经九十了,不晓得写不写得完?写不完就可惜了,有什么办法?谁也救不了我。到100岁之前是没有时间玩咯!

△ 黄永玉自画像

△ 黄永玉自画像

09

#诗歌

“假如我活到一百岁”

△本书为其诗歌全编,收录其1947-2021年间创作的150余首诗作,时间跨度70余年,其中的部分诗篇诸如《老婆啊,不要哭》《听说从丰台来》等,已经成为名篇,也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珍贵记录,见人性人情,见历史反思。另一些诗作如《非梦》,是诗人九十五岁时所作,依然葆有着珍贵的悲悯情怀,读来感人至深。

△本书为其诗歌全编,收录其1947-2021年间创作的150余首诗作,时间跨度70余年,其中的部分诗篇诸如《老婆啊,不要哭》《听说从丰台来》等,已经成为名篇,也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珍贵记录,见人性人情,见历史反思。另一些诗作如《非梦》,是诗人九十五岁时所作,依然葆有着珍贵的悲悯情怀,读来感人至深。

《假如我活到一百岁》

长寿、长寿,

同辈的人全都死了,

倒像是一个新来的

外乡人,

我孤零零茫然四顾。

… …

长寿、长寿,

厮杀了整整一个世纪 ,

同志们撇下我走向天堂,

战场是那么寂静,战壕里,

剩下一个活着的我。

… …

我是干瘪的橘子,

我是熬过了冬天的苦瓜。

… …

人们用好奇的眼光,

盯我身上的每一部分,

发皱的双手和

颤抖的步伐。

吃饭时老打翻饭碗,

满身衣服是板烟烧的洞眼。

低头看一行书,

抬头就忘得干干净净。

爱情和我这么遥远,

仇恨像一缕轻烟。

我知道,

存在对于我,

早已和别人无关。

嘿!

有一天将会到来,

像一次旅行一样,

我将提着小小的行囊,

在前胸口袋插一枝

未开的玫瑰,

有如远航的老手,

不惊动别人,

反手轻轻带上住久了的

家门。

… …

我尝够了长寿的妙处,

我是一个不惹是非的老头,

我曾经历过最大的震动,和

呼唤,

我一生最大的满足是

不被人唾骂,不被人诅咒,

我与我自己混得太久,

我觉得还是做我自己好。

… …

△少时练过武功的黄永玉进入老年身手依然矫健

△少时练过武功的黄永玉进入老年身手依然矫健

10

#死亡

“我活一天干一天活,

不能工作的时候就死了”

死有很多形式,一种是害病的形式,痛得在床上打滚,也医不好,子孙们哭。一种是穷死、饿死,没有饭吃。一种是打仗牺牲。自杀也是一种方式。

我活一天干一天活,不能工作的时候就死了,死了怎么办呢?跟真正的人民群众在一起。把人送到火葬场,手上戴的什么表、好一点的东西就留下来,骨灰呢就不要了,朋友大家喝一杯咖啡了事。你留一个骨灰在家里,你儿子对它可能还尊敬,你孙子可能还稍微有点珍重,重孙子扔到哪去就不知道了。

人生就是这样,又不是你一个人死,别人都不死。年年都死这么多人,李太白、苏东坡也没有怎么样,活着的人欣赏的东西不过就是他的文章而已。

文章来源:

文章来源:

|《“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黄永玉九十说生说死》,《南方周末》

|《见笑集》,黄永玉 / 作家出版社 / 2021

|《黄永玉全集·文学篇·自述》

|《黄永玉:把自己活成一部历史》

|《把你点燃——大师对话录》,熊育群

|《逝者|黄永玉:一蓑烟雨任平生》,《三联生活周刊》

|《沈从文从未在“伟大”中生活一秒钟》,黄永玉

|《入木八十年》,黄永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