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希替尼的3项研究:耐药后如何治疗?围术期疗效如何?“难治”突变能否突破?

 基因药物汇 2023-06-15 发布于北京

奥希替尼是目前为止最经典的非小细胞肺癌第三代EGFR抑制剂。不论是准备手术的早期患者、还是已经多发转移的晚期患者,不论初治还是经治,奥希替尼都发挥着远超出第一代药物的效果,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在本届ASCO年会上,多项奥希替尼的临床试验公布新数据。我们精选其中3项,带大家一起从三个维度进一步了解这款划时代的靶向药。

以奥希替尼作为晚期患者的方案,原发“难治”的部分突变能否突破?耐药后出现MET扩增该如何治疗?以奥希替尼作为围术期方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如何?

罕见、难治突变,疗效如何?

UNICORN试验分析了携带罕见EGFR突变(即除了ex19del、L858R、T790M、C797S及ex20ins以外的其它突变,在所有EGFR突变当中占比约10%)的这部分患者,初始治疗选择奥希替尼的数据。

纳入统计且符合条件的患者共40例,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是G719X(50.0%),其次是S768I(25.0%)、L861Q(20.0%)等;单一突变的患者占57.5%,复合突变占42.5%。接受奥希替尼一线治疗,患者的整体缓解率为55.0%,疾病控制率为9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尚未达到,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22.7个月

不过整体来说,在这部分患者当中,具有复合突变的患者,疗效比单一突变的稍好:两类患者的整体缓解率分别为58.8%52.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分别为11.4个月 vs 5.4个月、未达到 vs 23.0个月、未达到 vs 22.7个月

目前,临床上这部分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阿法替尼(一款第二代EGFR抑制剂)方案。而这项试验的结果,为这部分患者使用奥希替尼方案治疗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MET扩增耐药的患者,如何治疗?

Ⅱ期INSIGHT 2试验,分析了使用特泊替尼(特普替尼,Tepotinib,一款MET抑制剂)联合奥希替尼的方案,治疗在一线奥希替尼治疗后出现MET扩增的晚期EGFR突变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

结果显示,在通过FISH确认为MET扩增的患者当中,整体缓解率为43.9%,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9.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4个月;在通过二代测序(NGS)确认为MET扩增的患者当中,整体缓解率为51.6%,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5.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6个月

在一线使用奥希替尼治疗的患者当中,大约10%~15%左右表现为MET等驱动基因突变相关的异常,其中MET扩增是比较常见的一类。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完全适合此类型患者的治疗方案,而使用EGFR抑制剂联合MET抑制剂的“双靶向”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对于需要使用奥希替尼治疗的患者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消息。

辅助治疗,5年生存率88%

Ⅲ期ADAURA试验共纳入682例患者,均为ⅠB、Ⅱ、ⅢA期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了手术完全切除。这些患者被随机分入奥希替尼组与安慰剂组,术后将持续接受奥希替尼或安慰剂的治疗,如果患者一直没有复发,治疗将持续3年。

根据此次公布的数据,奥希替尼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惊人的88%!安慰剂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8%。

在主要分析人群,即Ⅱ~ⅢA期的患者当中,奥希替尼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5%,安慰剂为73%。

作为手术后的治疗方案,辅助治疗主要被用以延长患者无病生存的时间。这种方案,和术前的新辅助治疗一道,是很多有手术机会的癌症患者“治愈癌症”最大的希望。

从早期患者的围术期治疗,到晚期患者的一线治疗、耐药后治疗等等,奥希替尼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为癌症治疗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作为靶向药物当中当之无愧的“大明星”,奥希替尼相关的临床试验在本届ASCO大会上还有很多,在这里我们就不作赘述,后续可能会根据安排逐步整理。

当然,现在临床上还有很多相似适应症的临床试验项目。就以大家最关注的奥希替尼耐药后治疗为例,很多第四代的EGFR抑制剂,MET/EGFR双抗,以及MET抑制剂与EGFR抑制剂联合的项目都在招募受试患者。大家可以参考自身情况进行申请,申请方式在下方海报中。

*本文内容仅可作为参考,不能作为用药依据,请在医学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选择治疗方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