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一节收获满满的课

 昵称65946143 2023-06-15 发布于陕西

培训心得

听一节收获满满的课

王老师的课,值得反复学习的课。

“名师之路”在线课堂开课了,又一次饕餮盛宴来袭!我把最喜欢的王文丽老师的课和讲座,反复听了几遍,获益多多。

王文丽老师所授的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短诗三首》一课。

开课伊始,王老师并没有做什么铺垫,直接开课,指名让学生读诗作。引导学生交流:你们在初读时有什么问题?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概括表达,完成了对诗集《繁星》和作者冰心的基本了解。

王老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读诗,而是先从认字学词开始。“藤萝  繁星  漫灭  清响和轻响”,借助图片、字形入手、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读中比较……运用最适合的方法领着学生过了字词关。到了四年级下册,不少老师认为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厚的识字底子,渐渐降低了对识字(词)教学的重视。王老师不这样认为,她说:“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识字学词,为阅读为习作打好基础,没有这一砖一瓦,你怎么建立起高楼大厦?”“是要在每一堂课做合适的契机,去讲这个生字,这样的学习才是灵动的。”要有很多时间去讲字词,不要舍不得,它们的重要价值是值得的。

在字词读准及理解的基础上,王老师领着学生读句子,多种方式读,尤其是带着想象去读,她告诉孩子们,想象不是解释,可以联系着你的生活去想。这样,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就渗入进来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文本和字面上的词语理解。

作为四年级的孩子,读诗和体会诗中的情感并不是特别容易达成的。王文丽老师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边读,边聊:“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一样吗?我只躲在你的怀里,和她的年龄有关吗?”让孩子结合生活体会“在母亲面前,孩子无论多大年龄,都是孩子”,这时再去理解这首诗要表达的情感就极为轻松了。这种聊天式的引导,孩子一路跟着,读,理解,体会,背诵,不知不觉间一一完成,可谓不着痕迹,目标尽达!

拓展教学环节中,王文丽老师给了三段音乐,让孩子们选择一曲作为诗作朗诵的配乐。这是什么?这一审美教育,既起到了舒缓课堂节奏丰富课堂内涵的作用,更引导学生对诗作意境进行了进一步体会。

在众多名师之中,窃以为王文丽老师的课是最容易被学习的课,因为王老师的课堂朴实无华,不是“十八般兵器”样样齐全的课堂,不是教师“才艺秀”的课堂,让人目不暇给的同时,也觉得学习(模仿)是非常有压力有难度的。王老师的课接地气、亲民,是那种为教学而教学的课堂,不是花样百出却是落地有声,训练有痕更有效。

同时,王老师的课也是难以学习的课。这又是为什么呢?表面看似朴实无华的课堂,其实,每一步都是理念支撑着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充满设计感的,比如,作业布置这一个环节中,王老师强调,“双减”落地以后,作业布置的指导理念是“多元”“当下作业和长效作业相结合”,这也就能够充分确保“减量不减效”或者“减量提效”。还有,王文丽老师反复强调的“经历学习过程”。这让我忍不住反思,同样上了几年学的孩子,为什么有的只会被填鸭——被动接受老师给出的东西,而有的孩子却有了思维能力,能够面对问题去思考、去解决。引导学习的过程中,他是一步步走来,一点点探索而得,还是一直被“塞”被“喂”的呢?“经历学习过程”这六个字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琢磨和反思。

王文丽老师的课,我听了几节了,每次听都有不同的收获。我想,王老师是一位真正进行教书育人的师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