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

 静心三妹 2023-06-15 发布于陕西

我现在有一个便利条件,上班在四楼,三楼就是咖啡书屋,是公司给职工的“福利”,可以不用喝咖啡,也能坐在书屋里看书。

我一般下午工作累了,或手头工作不紧时,就会从楼梯步行下到三楼,坐在书屋里,享受读书的乐趣。

读书是精神的放牧和漫游,是灵魂的散步,如同牧羊人往无边的草原上放牧他的羊群,时而望望碧蓝的天空上的朵朵白云,时而抚弄身边的野草小花,在风烟俱净中自有一番体验。

又如同海边的旅人,有时看海天外的云鸥,有时在沙浪间寻寻觅觅,有人迹处也好,无人迹处也好,在他只是一种散步。读书所需要的正是这种自由散步,它令人身入其境,品味其中的乐趣。

记得杨绛先生曾把读书比作串门,也许与此类同。无论是散步还是串门,都应该有进有出,认真地读一本书,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到一种环境之中,情感随着书中情节的变化而起伏,思想沿着作者的思路向前发展。所以读书不仅应该能够走进去,重要的是能走出书外,静观默想,分析对比,思索探寻,这样的阅读久了才会使人从欣赏水平到修养都得到提高。

然而,在现实中读书却被背负了许多的功利性、目的性。有人想通过读书获取功名利禄,有人想通过读书发财致富,也有人刚读了几本书就要去干什么。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就是古人在劝告读书人,读书可以改变境遇,获得财富和美女。所以,也就有人极力想改变自身的处境,发奋、刻苦到头悬梁、锥刺股。当然,我不是反对古人读书的这种吃苦精神。只是觉得,读书其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快乐的事情,没有那么复杂、艰苦。

千万不要企望读了两本书就去干成什么,就要达到什么目的,就要提升多高的素质。更不要学习古人那种头悬梁、锥刺股以损伤身体为代价的苦读书、死读书。读书其实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活动,它需要日复一日坚持,容不得一丝的急功近利。

它承担着人类智慧和精神食粮,却承担不起作者的名利,承担不了社会的浮躁,更承担不得阴暗中的蝇营狗苟。所以一旦将读书功利化了、目的化了,反而达不到读书的效果。

我是一个嗜书如命之徒,没有书香浸润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我喜欢随心所欲的读,凭兴趣而读,拣自己喜欢的读,随时随地读。我更喜欢在静谧的深夜,倚在床头,忘掉尘世的浮华与喧闹,在书卷中悄悄走进别人的故事里散步,去串哲人的门、与伟人对话。

那一本本簇新或泛黄的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神奇瑰丽的世界,使我在油墨的芳香里品尝了人生况味。

其实,每一本好书都有其魂魄所在。诸如鲁迅的作品深邃尖锐,郭沫若的作品激情迸发,冰心作品的轻快明丽,茅盾作品直抒胸臆,朱自清作品的生动细腻,余秋雨作品的精思妙想。

只要满怀虔诚,平心静气,就会吮吸到醉人心魄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欢欣喜悦,一切一切尘世的烦嚣、虚伪和物欲,都离人远去。你亦可以潸然泪下,又荡气回肠。它给人一种愉悦的力量,这种力量对读书人是一种莫名的滋养,使你在长久书香浸泡中舒展筋骨,身心舒畅。所以,我认为,读书若能读出一份宁静而从容的情致和淡泊而洒脱的处世态度,便是读书人的“正果”。

诗人戴望舒在一首诗中说:“你问我的欢乐何在?窗前明月枕边书。”窗前明月之下,清风润朗之中,捧一卷书,牵着灵魂散步,这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只有爱书之人才能切身体会,如品芳茗,如饮醇酿,自有别样的幸福溢满心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