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影,是它的灵魂|非遗新体验

 cxag 2023-06-15 发布于北京

电影

被现代人称作“光与影的艺术”。

这样的视听盛宴,

早在中国古老的戏剧艺术中就已生根发芽。


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皮影戏的形成时代尚无确考,但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它至晚在宋代已经成熟和盛行,东京汴梁瓦舍中的影戏艺人已有董十五、赵七、曹保义等9人。山西繁峙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画中有一幅《影戏图》,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西皮影演出的实况。经过宋、金、元、明四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流行全国各地的皮影戏在清代呈现出繁荣局面。
图片
表演时,在灯光照射下,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的方言土语念白,配以锣鼓夹伴丝竹伴奏。皮影在幕布上的投影瑰丽通透,艺人们全情投入的演绎,无论是精彩宏大的征战沙场,还是你侬我侬的儿女情长,都通过皮影传达出别样的美感。

图片
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便成为各地文化交流与互通的桥梁。皮影戏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上海地区,皮影戏于2007年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在徐汇、闵行、奉贤、松江均有分布。
图片

图片


上海皮影戏·来源




上海皮影戏来源于江南皮影艺术,据记载,始于清朝光绪年间其制作风格也继承了江南皮影的制作风格,轻雕镂而重彩绘,线条色彩大量运用工笔画的技法,俊美秀丽,部分的辅助装饰如龙庭、宫灯、座椅等辅以镂刻,给人以人物造型色彩艳丽、整体映像鲜明亮丽的感觉。表演时一般以两人操纵为主,另有一名副手专门传递人物道具。
图片


上海皮影戏·发端




根据记载,上海地区最早出现的皮影戏班为由七宝镇毛耕渔组建的“鸿绪堂皮影戏班”。1880年春,“鸿绪堂皮影戏班”在解元厅作首场演出,从而使七宝皮影戏成为最早最完整的引入上海地区的江南皮影艺术。120多年来,毛氏皮影戏班七代传人辗转献艺于上海各县乡镇,名传八方,形成了鲜明的“海派”个性,推动了上海地区皮影戏的兴盛,使七宝镇成为南方皮影艺术的一个分中心。
图片


上海皮影戏·唱腔




上海地区的皮影戏唱腔是由民间说唱音乐及上海东乡调、西乡调发展而成的板腔体音乐,上赋下赋两句组成基本调,称为“悠扬调”。所用哭调、平调、分别调、三弯调、钓金勾、游花园等唱腔,均在基本调基础上变化而成。皮影戏念白大多用各地方言土语,间杂京昆念白,要求嗓音清脆,音准字正。伴奏则用锣鼓夹伴丝竹。
图片

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 

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以松江为例,皮影戏班每逢立秋至重阳,大多在农村乡间通宵达旦演出,连演数日。在乡间演出时,两张八仙桌或门板一拼就是戏台,上面用白布做成影窗,两侧有龙庭,上面有宫灯等装饰。影窗悬一照明灯盏。主演一人,副手一人和其他三位乐手就是全部的表演成员。所需皮影人物道具则挂于影窗后的横档上。常常演出的剧目有《封神榜》《西游记》《隋唐》《岳传》等20多部连台本戏。
图片

夜晚降临,人头攒动。幕布逐渐亮起,表演艺人们精心操控着皮影,用饱含深情的唱腔演绎出一个又一个民间传说;风儿吹过,幕布微微晃动,灵动的皮影人儿鲜活无比,在这幅最高不过4尺,宽不过6尺的影窗上,时而浮现出华丽气派的宫殿,时而浮现袍带飘舞的民族英雄,时而猛然跃出一头凶猛的吊睛白额大虫……下面的观众都入了迷,时而紧张,时而陶醉,无不为之动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样的场景在中国广袤大地上的各个角落发生着,传唱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培植深厚的民族精神。每当艺人独特的唱腔响起,灯影中的跌宕起伏总让人流连忘返。


光影连接世界和中国

皮影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虽历经波折,却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而皮影戏中的演出技巧,艺术手段,对电影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一定先导作用。千百年来,皮影戏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光影间变幻出许许多多精彩故事,演绎出百态人生和道理。流年岁月,诗词春秋,全在皮影艺人一牵一引间。
在文化自信自强的今天,我们更要关注皮影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让这场演绎了千年的光影艺术,走向世界,焕发新活力。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