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海南鱼茶面前,鲱鱼罐头也不过如此

 袭羽 2023-06-15 发布于江苏

作者:持墨

来源: 网易上流(ID:heyupflow)

夏天到了,这也意味着,又到了不少人胃口不好、吃不下饭的季节了。但在海南,一些人却默默掏出了玻璃罐装的鱼茶——

拧开装满混有白色物质的罐头盖时,方圆几米内因热浪熏得直犯困的生物,一刹那都被唤醒。

“一口鱼茶,开胃下饭,保管米饭吃两碗。”

Image

而回应他们的,可能是周围人想哕又不好意思的表情。

Image

中国版鲱鱼罐头

这世上总有些特产美食“臭名远扬”,诸如什么清蒸榴梿、臭豆腐、螺蛳粉、臭苋菜梗……但被海南鱼茶打开美食眼界的吃货们,都开始不约而同地怀念起它们的“香”。

更有人认为,称呼海南鱼茶为“中国版鲱鱼罐头”,都是对鱼茶那粗野狂放臭味的不尊重。

Image

米饭,是香喷喷的,生鱼肉,是腥的,一般情况下,人们面对这种密闭腌制煮熟的米饭以及新鲜淡水鱼肉的做法,都会发出真挚疑问——

最开始的发明者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才会做出这种东西?

而腌制发酵后的大米粒,吸收了鱼肉的汁水后有些黏糊变形,乍一眼看去外形不太美妙,以至于让少数人产生了“吃蛆”的联想,就更下不了口了。

Image

图/B站@海南三姐

第一次品尝鱼茶的人,在没开盖之前,就能闻到容器外部传来的隐隐酸味,而打开盖后,那股酸的攻击力更是直冲天灵盖。

鱼茶的味道已经不仅仅是酸臭味可以概括,除了“酸臭”以外,人们不吝于在此基础上加上各种形容——刺鼻、恐怖……

“舀出一碗盛到我面前时,我闭上眼睛,仿佛看见了十万条臭水沟。”

“那股味道,已经变成一串黑暗味觉代码刻在了我鼻腔深处的肌理上。”

Image

臭到五官乱飞 图/B站@巴知巴觉

可见鱼茶的酸臭味,不仅将食客的嗅觉细胞刺激得够呛,还意外挖掘出了不少人的写作天赋。

但更多人根本等不及脑细胞为它的味道找到个性化的表达,身体就直接给出了最快的反应——

捂鼻,跑开,呕……

即使是鱼茶爱好者,面对他人对鱼茶的负面评价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

在一个旅游视频里,有位小姐姐满脸开怀笑着回忆道,曾经在工作的地方煮鱼茶,隔壁店铺老板差点没报警。

Image

图/@奇食记

有意思的是,一些吃过这类“特殊美食”的人有时会热衷于向他人安利,并暗戳戳地期待“受害者”吃下东西后的表情。

人们或许能在品尝一些黑暗料理的时候,勉强保持五官不乱飞,但咀嚼酸得刺激、臭得霸道的鱼茶时,很难不破功。

拧眉、挤眼、咧嘴是鱼茶初体验者的表情包三件套,主打的就是全面调动面部肌肉,将五官皱成一团。

Image

图/@奇食记

有几位美食博主测评鱼茶时,在镜头前都会不约而同地做一件事:大大地舀起来一勺,然后咬下小小的一口送进嘴里。

一位大口猛吃的博主,被鱼茶的酸臭刺激得流下了生理性眼泪。是隔着屏幕都让人觉得腮帮子发酸、不自觉咽口水的可怕程度啊。

Image

海南鱼茶,当地人的心头爱

鱼茶不是茶,它的主原料是大米和鱼肉,如果非要提及二者的相同之处,那便是——食用的时候,可以选择用开水冲泡。

鱼茶之所以这么命名,一种说法认为,“鱼茶”是黎语发音“nandua”转为海南话的发音;也有说法称它其实是“鱼鲊(zhǎ)”,鲊是古人防止鲜鱼变质,用盐等调料进行腌渍的处理方法。

鱼茶相关的起源传说,也充满了热烈淳朴的色彩:

据说在一次丰收宴后,黎族同胞看着剩下的食材不忍心浪费,无意中将米饭和生鱼一起放入坛子中保存,没想到几天后鱼肉和米饭创造出了独特的口感,于是世代相传。

Image

黎族人主要从两个维度评判鱼茶的好坏:酸、臭。闻起来越酸、越臭,鱼茶才更对味。

它的制作方法简单却也十分讲究——

先把淡水活鱼收拾干净,拌上盐腌上一两个小时,然后挤干盐水,掺入凉米饭、酒曲,以及沙姜、辣椒等香料,搅匀后再装进干净的容器里密封起来,放置在阴凉的地方自然发酵,夏天10至15天、冬天25天之后就可以开盖食用了。

用于盛放的坛子、瓶子一定要干净,不能有一点油污,这样才能保证食材是发酵,而不是腐烂。

在制作上,鱼茶也被分为“湿鱼茶”和“干鱼茶”,用生鱼腌制就是“湿鱼茶”,用鱼干腌制就是“干鱼茶”。

食用时,如果原料是完整的小鱼干,用开水冲泡后,小鱼干就会呈现头上尾下的姿态,仿佛“死而复生”,鱼茶也就有了“茶”一般的观赏性。

因为和大米一起发酵,鱼茶里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吃起来味道酸、怪,但没有太重的腥味,细细品尝又有一股甜味和独特的鱼香,适应了鱼茶的怪味后,有些人对此爱不释口 。

Image

图/B站@海南三姐

当地的黎族、苗族,在食用鱼茶的时候还会用酱油、辣椒等调制蘸料,用来中和鱼茶刺激的酸味。

人们也总结出吃鱼茶的规律:初尝怯之,二次适之,三次瘾之。

所以,犹豫踟蹰的朋友们可以给鱼茶三次机会,或许不久便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Image
Image

吐着吐着就习惯了

因为主味为“酸”,鱼茶也被称为“鱼酸”,腌制的方法应用到其他食材,也就有了肉酸、鱼仔酸、牛皮酸等。

黎族的“南杀”,即腌酸菜,和鱼茶也有点相似。其中荤类“南杀”,是将田蟹、小青蛙、蚂蚱和其他小动物切碎,与半熟的热干饭拌调,然后加进食盐或盐水,入坛封存,经过一个月甚至一两年时间发酵后取出食用。

在海南,也不是所有人都吃过这种口味怪酸的美食。鱼茶主要还是海南白沙、保亭、乐东、琼中、五指山等地的黎族、苗族会做着吃,他们不仅将其作为主食,也拿来待客。

因为风味独特,鱼茶上桌就是一道硬菜,如果当地朋友用鱼茶招待你,说明你是他们的贵客。

但用米饭腌制鱼类的做法,并不是海南独有,而是起源于东南亚湄公河一带,最初人们将鱼类、贝类和其他肉类盐渍并压上重物储存。

Image

后来人们又发现,加入米饭一起发酵,能产生大量乳酸,进而大大延长肉类的保存时间,于是这类美食做法开始流行。

随着贸易和交流,这种做法传入了中国,又从中国传入日本。

公元8世纪初,日本最早的寿司——“熟寿司”,就是一层米饭、一层淡水鱼,加盖重物、隔绝空气发酵而成。现在的日本寿司已经没有了发酵这个过程,而是用醋调过味的米饭取代,保留了酸味。

这么一想,其实鱼茶相当有市场。

鱼茶:哦?听说你以前对我爱答不理?

Image

进击的海南怪味美食

虽然鱼茶的味道和生化武器一样,但海南黑暗美食的TOP宝座,还不一定属于它。

至少鱼茶在原料设置上还没那么吓人,一些海南人的饭桌上摆放的可都是——外酥里嫩的油炸枫叶虫、白灼沙虫、爆浆炸蜂蛹等。

海南人对于吃虫,可以说是毫不避讳。

每年三月,海南五指山水满乡的枫树上,枫树虫开始生长,这种靠吃枫叶为生的虫子,长得又肥又绿,油煎什么的最合适了。

Image
Image

油煎枫树虫

【不适预警!重口者可向左滑动查看】 

图/@美食天下

在福建,沙虫被做成土笋冻,切块蘸着蒜头醋吃,福建人对土笋冻的原型可以说是眼不见为净。但在海南,去掉内脏后保持外形完整的一条条沙虫,被用来清炒、白灼,着实大大考验着食客们的勇气。

但最考验人的海南美食虫,还得是龙眼鸡。这种色彩艳丽、造型可爱的害虫,主要以龙眼、荔枝、橄榄、柚子等水果树的汁液为食 。

很多海南的80后、90后,小时候看到龙眼鸡就等于看到了零食,用纸折一个兜逮住,扒掉它的翅膀、头与脚,直接生吃,那叫一个味脆汁甜,不愧是水果害虫。

Image

和这些虫子相比,肉粽蘸白糖、青芒果蘸辣椒盐什么的,是不是瞬间都小清新了起来?

在海南,海鲜也是极为丰富的,海南人的餐桌上可少不了血蛤。这种以鲜味出名的小东西,对于海南人来说,直接生吃才叫过瘾。

一盘优质的血蛤,凑近就能闻到血腥味,打开血蛤的壳,就能看到新鲜的蛤肉周围那鲜红色的汁液,将其蘸醋食用或者直接入口,隐约的铁锈味带着蛤肉的鲜味就在口腔中弥漫开来。

Image

而无法忍受的外地人,此刻的心情是——你不要过来啊!

还有一些海南黑暗料理甚至比鱼茶还要小众——深山黎族吃的某不知名肉干,有网友被这种将腐未腐的味道弄到怀疑自我。

Image

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也是一个多民族省份。

靠山、近海,全年可以种植热带水果,以至于当地人烹饪时喜欢用水果作辅料,甚至用水果和海鲜一起煮,可以说地方特色拉满。

而海岛上众多的民族,也孕育了不同风格的美食。世代居住在海南的黎族,除了做出鱼茶、南杀之外,也做椰子糕等美食,还在活树上酿酒;当地的回族用鲜鱼和酸杨桃熬汤。

他们就地取材,探究各类烹饪做法,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想方设法保存食物。因时而食,天气炎热,就做酸的开胃,做凉食用以解暑。

总的来说,抛开对鱼茶、沙虫、龙眼鸡等奇葩美食的偏见,它们背后实则凝聚着这座海岛居民们适应自然的生存智慧,以及乐于尝试、勇于创新的态度。

所以下次去海南,各位要不试一试鱼茶呗?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