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山长啸之谜

 知无涯兮生有涯 2023-06-16 发布于河北

选得幽居惬野情,

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

月下披云啸一声。

这首诗,是唐代郎州刺史李翱在公元820年送给药山惟俨禅师的。820年是唐宪宗元和十五年。李翱是中唐时期的儒家名士,与大文豪韩愈亦师亦友。他和药山惟俨的交往,参见本公众号视频《云在青天水在瓶》。本文文首引用的这首诗,是李翱送给药山禅师的第二首诗,与第一首诗云在青天水在瓶相比,这首诗的知名度低一些,却从另一个角度描摹了药山禅师的洒脱气质。

此诗前两句写禅师的日常生活状态——安居深山,不问世事,无送无迎。后两句写了一件事:有天夜里,药山禅师行禅兴致很高,一个人登上孤峰绝顶。他仰望夜空,正好看见月亮从浮云中跃然出现,明亮的月光骤然洒遍环宇,远远近近的山峰忽然有了生机,原本黑白莫辩的天空也变成有光泽的深蓝。药山禅师忽有所悟,豪气顿生,于是仰天长啸一声。禅师的啸声传到澧阳以东九十里以外(药山在当时的澧州境内,与朗州交界),方圆左近的人们都听到了这声非同寻常的长啸。第二天,附近的居民们“递相询问”,昨晚是哪里传来的啸声?一直问到药山,山上僧人答“昨夜和尚(指药山)山顶大笑!”,人们方知,这声震百里的一啸,来自药山禅师。

人的声音——也就是人力发出的声波能否传到90里(相当于45公里)以外并被他人听到?这恐怕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没听说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就常识来说,可能性不大。但药山禅师是修行人,他的内力再加上古人“啸”的技巧,突破常识就有可能了。作为儒家的严肃学者,赠诗给药山的李翱肯定是听说了这个故事并相信它确曾发生。事实上,以此事为蓝本写诗的远不止李翱一个。宋代禅师慈受怀深曾凭吊披云台(当是药山禅师披云大啸的那座孤峰绝顶),赋诗一首:

林底常怀老药山。

皮肤脱尽万机闲。

有时月下披云啸,

千古风流满世间。

这一啸,是悟者之啸,无愧于“千古风流满世间”之评,以致时隔1200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还在讨论它,感叹它。

顺便说一下,药山禅师于唐朝太和八年(公元834年)圆寂,享年97岁,高寿。

查网上资料,药山惟俨禅师当年驻锡的药山寺,位于今天湖南省津市市药山镇药山村;药山禅师月下长啸的那座山峰,今名药山长啸峰。有机会,要去攀登一次,最好是月夜,最好是夜半。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