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建明:用书法成就更好的自己(散文)

 吴越尽说 2023-06-16 发布于浙江

用书法成就更好的自己

文/周建明

星期天,老同学见面,一见如故,纪晓华说:“书法,已浸入我的灵魂深处,但我首先是一名忠诚的公安战士,其次才是一名执着的书法爱好者。”


我说:“我很佩服你的才能与灵性,也十分喜欢你的执着与坚守,你是我们吴江书画院这一届成人书法班同学中的佼佼者,你是学习委员,又是我的书法挚友,我应该要好好推介你,并期待你在书法造诣上的更高成就。”纪晓华笑笑说:“对于被喜欢、被佩服、被寄托期待,我永远诚惶诚恐;但说真的,这份诚恐,让我一直带着谦卑和不安去面对世界,它教会我唯有不停止向上,才能配得上别人的喜欢和尊重;今天,我们就聊聊书法吧,特别是我对书法的真挚情感以及学习书法的感悟。”


我了解纪晓华,其实他对书法的坚守与执着,是因为书法已在他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纪晓华大学一毕业就被安排在公安系统,从基层的普通民警做起,逐渐成长为市局的一名中层干部。对于他来说,这是幸运的。


纪晓华一直说自己能有今天,首先要感谢领导的亲切关怀与不断培养,也要感谢家人对他在工作上的支持与生活上的悉心照顾,不论在我顺境时还是逆境时,不论年轻时在工作上的朝气蓬勃或勇敢有为与不懈努力,还是他曾经遭遇生活上的挫折带来的身心疲惫,关键时刻都离不开领导对自己的关心、家人的关爱、支持与鼓励!也离不开书法的慰藉!今天,他依然好好上班,照常踏实细心工作,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每天临帖创作,这已成了纪晓华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


人生如同揉面,只有通过不断地拜师学习,不断地揉搓,才能使自己更加强大。也许,当你在某个拐弯处有着不期而遇的惊喜与美丽时,你的成长与经历才能让你更加难忘。


2016年起,纪晓华进入苏州市吴江书画院学习书法,笔者有幸与他成了成人书法班的同学。我功底差、又缺乏毅力与灵性,但明白学习书法要取得一定的成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且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要想取得成绩更不是件容易的事,还要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去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和不断地磨炼,同时必须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纪晓华自从进入吴江书画院学习书法,连续四年,他从不请假,每个星期天的学习时间跟随著名书法家邢宗仁老师系统地学习禇遂良、王羲之、孙过庭等名家诸帖。


同时,一有机会纪晓华也在线上线下遍访李双阳等国内名师,再系统学习二王、颜真卿、苏东坡、米芾等诸圣贤,学习名师名帖,不论笔法、转、折、勾、起、行、收,还是墨法浓淡粗细,或章法或布局。这牵涉到多能与独善,专工与博涉,其间似乎是个两难的选择,二者往往相互抵触,却又能相辅相成,全在作者个人的天赋与学养。前人曾言及“专攻小劣,博涉多优”这一理论命题,然后一个人的能力、精力、学识、修养毕竟有限,故个人风格的确定,个性化笔墨语言的养成,有待于处理二者的关系。


而多能与独善的选择,既是一种识见与能力,也是一种艺术人生的智慧。所谓“一人之身欲兼多能往往背驰角歧出,难以一律。”书法梦构建的基础是技法的掌握和书法美学的认知,书法技法的基础是楷书和草书,楷书的基本点画是用笔动作的基础,草书的书写性是书法抒情的基础;楷书的结构对行书支撑作用是重要的。行书的练习对提高楷书书写性大有帮助;篆隶书的练习对行草的线质提升、结构脱俗有极大帮助。


纪晓华认为,书法“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这已成为书坛同道的共识,然而汉字固有的形体规划,给我们改变的空间很小。从汉末开始,不易辨认仅能欣赏其姿态的草书风靡一时,很快被文字系统强力吸纳,一切变化不出字体所有,此后,所谓书法,就是写字,但是,作为文字的字和作为书法的字毕竟不同。面对本质不同而已经定型的字体,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呢?也许追求字形不同的写法,这就是书法创作的奥妙所在。


纪晓华的另一位已故老师程质清也是本地的书法名家,他于书法兼诸体而以篆、隶为优,其篆书无论大、小篆皆得清人钻味,风格移健典丽,用笔起收精致,结体端庄,取势整肃;隶书取法于汉隶的古厚,参以清人的刚态毅状,体势方阔,线形、线质、弹性、力度、锐度皆有心手相应,意与笔会之合作处。


行草书以性情出之,放扩散疏,亦难免时人草率浮华风尚。可见老师其才气充溢,学高识广,襟韵不凡,让他受益匪浅。


2016年至2020年,纪晓华拒绝一切无用的应酬和其他无谓的业余活动,利用晚间或休息天通练篆隶楷行草。2016年6月,江苏省书协主办第十届新人书法篆刻展,他一举荣获优秀奖;2017年10月江苏省书协主办首届经典家训书法作品展他又荣获一等奖;继2018年4月江苏省书协主办第二届江苏省书法奖,纪晓华顺利入展后,又于2020年5月江苏省书协主办第三届江苏书法奖再次入展。


纪晓华连续两次荣获大奖和两次省书法奖入展,的确很不容易,成绩的取得,给了纪晓华极大的精神鼓励。他说:“成绩的取得也是对自己书法梦想的极大鼓舞与鞭策。”这是梦想的起航,2021年到2022年,他在业余时间上的书法学习是以技法完美、字法贴近古帖为学习目标,全身心拟古为最大追求。这个过程,让他发现:过于拟古像古得不到评委认可,只有掺入己意才能脱颖而出;技法需不断完善和改进,技法是抒情表达的基础和需要;技法的完善要不断地练习,对照先进改进短板;技法的完善还要有不断的感悟和内化,就像歌唱家吊嗓子、画家写生,书家要定时定期对内容的训练。譬如文学、音乐、绘画等多种文艺对书法美学的认知有帮助,文学对事物细腻的描写,是可以帮助对细微笔触的认知,音乐上不同的音色是对松弛或紧张不同线质的诠释,绘画的构图也可以借鉴为书法章法。


纪晓华说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他利用假期曾造访莫高窟及榆林石窟。那米勒窟佛线条流畅、手、眼、臂、眉线条细腻劲挺、构图平衡,塑造饱满、气息雍容、正大,这种意象对书法在大章法创作中有莫大启示和灵感的生发。诸如此类就是书法通感的来源,也可以说是艺术的融会贯通。


随着对书法学习的深入,拓展学习视野和关注内容,主动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含有艺术养分的生活是有梦想的生活。2021年中书协主办相关机构承办的“中国书法年展全国行书草书作品展”,纪晓华入展;2021年江苏省书协主办的墨香百年江苏省行草书作品展纪晓华又入展,纪晓华真的在书法道路上践行学以所用,学以致用。


2022年上半年,纪晓华生活中遭遇一个挫折,在克服这一次困难中以书法为精神支撑,以安然的心态接受当下的逆境,在这过程中,他渐渐感悟到书法不光是为了比赛,而是与个人情怀紧紧相连、密切相关,还要以己之长攻他人之短,以己之能服社会之需。他坚持每月上网课,把上网课和平时学习的心得与他人分享,录制视频传播,供需要的书法爱好者一起学习与分享;同时,纪晓华还积极参加苏州市书协和相城区书协的活动,为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书写作品,春节期间积极参加书协下基层写春联,送“福”到社区的文化活动。


2022年9月,他克服困难,投稿江苏省书协主办的首届杨沂孙书法篆刻作品展,又幸运入展。2022年,纪晓华的努力与突出表现被苏州市书协评为苏州市书法先进工作者,这荣誉的取得令他欢欣鼓舞,内心一股幸福的暖流涌上心头。他说:“此时,我内心感到的压力特别大,因为,我仅是一名业余书法爱好者,所取得的成绩还远远不够,比起我身边优秀的书法爱好者,我还有不小差距。因此,我只有继续努力,不断向名师学习,向优秀的同行学习,向书本知识学习,在实战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提升自己。


其实,学习书法是无捷径可走,只有在理论与实练中苦下硬功夫、深功夫,在骨子里喜欢、喜爱才能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纪晓华把追求书法作品质量的提高作为追求向往美好生活的梦想,每一次的进步就是一个小梦想的兑现,一次次各级书协的肯定是对他勤奋学习的最好回报,一次次的学习和参加书协组织的志愿服务是实现梦想人生的幸福旅程


纪晓华最后说:“白天归顺生活,晚上臣服灵魂。不断地书写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苏州提倡人文与经济相融共生,为的是成果全民共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窗能见绿,转角遇到美,水䪨灵动的城市风貌,吴风悠扬的城市氛围,提倡人文和经济'两条腿’,以文脉凝聚共识,以共识激发共为,以历史文化名城、书法名城为代表的苏州一定会激发出更多的书法爱好和更多的优秀书法家,苏州一路走向世界向往的典范之城。”


文化产生自信,文化生发共为,在苏州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这一盛世中,作为个人的物质生活是丰厚幸福的,作为文化传播者的个体讲精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幸运的,作为书法艺术界的一员,我们必须不辜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历史底蕴,一定要为美好的生活努力工作,多做贡献。


纪晓华说:“爱好改变了生活,爱好又结识不少艺术高人,同时又提升了他书法艺术鉴赏水平。”他的生活习惯简约清淡,他把艺术、生活、工作做到了自然圆融。我想,禅学中的“平常心”纪晓华就是这样的人。


从今天的面对面的交流,我似乎看到了他选择的那道路,走上那路的姿势,走向那条路的成功与方式,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值得期待。


来源:《苏州市吴江区作家协会》公众号

2023-06-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