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灵公第十五⑭-⑰ ⑭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虚空济 2023-06-16 发布于山东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里讲了厚和薄之间的关系,厚和薄放在什么事情上? 放在责备这件事情上,产生了对比。我们对自己的责备要多一些,对他人的责备要薄,也就是少一些。这样的结果,抱怨、怨恨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变得越来越少。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这句话就会变的很好理解。比如说在企业当中,发生了一件事情,工作上出现了一个失误,通常我们都是责怪他人,你看看你没有做好,你看看哪个同事没有做好,你看看领导没有给我说清楚,你看看这是外部环境导致的结果,这个就是厚责于人了,我们把责备、责怪更多的都是放在他人身上。反过来就不一样了,厚责于己,当发生了一件事情我去思考,我哪里做得不好,才导致这件事情有这样的结果。你不会去抱怨他人,也不会去抱怨那个事情,而是反躬自省,看看自己哪里做得不足。

再举个例子,在家庭教育孩子当中,也是一样的,孩子学习不好,我们就开始责怪他,你看你怎么这么笨,你看你怎么这么不努力,你看你的成绩怎么总是在后面,这个时候你看我们自己在责备的过程,就已经在抱怨了,而且也让孩子让对方生起了这种怨恨之心。

厚责于己,就是反过来思考,当孩子学习不够好,我们就开始思考,是不是我的家庭教育还是不够好,是不是我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够多,是不是我没有给他正确的引导才导致孩子学习不好,当我们这样的思维,整个人就会变得积极向上,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

当我们厚责于人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抱怨,在抱怨的时候就是不停地找借口和理由为自己开脱,这个时候实则它是消极的思维。这种消极的思维就会让我们不去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而当你思维转过来厚责于己,薄责于人,我们就会想既然是自己还有哪里不足,就开始想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让这个问题减少发生。我们没有抱怨的心,也不会让别人产生抱怨的情绪。

否则发生一件事情就变成了互相指责,比如说我们在指责孩子学习不好,他心里可能产生了抱怨,或者他的内心其实正在指责着我们,只是他不敢讲。比如说我们做领导和员工之间也一样,当出现了问题,我们只是责备他,其实他心中也是责备着我们,只是他不敢讲。如果是同事之间那就互相指责了,夫妻之间就互相指责了,我们和客户和朋友之间都会互相指责。因为出现一个事情,你责备他,他就怪你,互相指责。这种怨恨就会彼此加深,变得越来越强越来越大。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离怨恨会变得越来越远,但是,不是没有怨恨。《中庸》的另一句话讲了,正己而不求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当我们懂得去正己的时候,不去要求别人,这个时候就没有怨恨了。而这里的责是指的什么呢?对方不足,对方做错了,才产生了责备。观过斯知仁矣,明明这个地方,对方做的是有所不足的,所以才涉及到责备,但是即使他做的错了,我也能理解他的过错,我也懂得去包容他,这个时候彼此的抱怨就会变少。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这句话很有意思,孔夫子讲了一句话。不去说,不去想,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也拿他没有什么办法。我们看看生活当中,是不是很多人都这个样子啊,他自己不会说,也不会想,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我们拿这样的人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里讲的是一种主动思考的思维方式,我们和上一条《论语》连在一起看。抱怨的人遇到问题开始责怪他人,这个时候就会反而生起更多的抱怨。而一个积极思考的人不是这样的,遇到问题的时候,我自己在想我还哪里做得不够好,既然这个事情已经发生,抱怨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要怎么去解决当下的问题。如果我们思维只是不停地抱怨,他是不会想着如何解决问题的。我们可以观察自己过去的思维,也可以观察身边一些消极的人,比如他抱怨生活,抱怨爱人,抱怨孩子,抱怨领导,你问问他,你想怎么办呢?他没想过。他没有想过下一步该去怎么解决问题,所以他就停在了抱怨当中,不停地去苛责于人,而不会求诸己。所以我们看这句话,是上一句的延伸,你如何才能远离抱怨呢?就是当遇事情的时候,我们去责备自己,看看自己哪里有不足,这个时候我们接下来就会思维,如之何,如之何。我要怎么办,我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说孩子学习不好,我们就要思考了,他为什么学习不好呢?是因为他已经很努力,只是他的聪明才智跟不上吗?那就说明他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我看看他有没有其他的爱好。我们还要去观察,是因为这个孩子挺聪明的,但是他并没有用心努力地学习,所以导致他的成绩不好。

再比如说,当我们生意出现了困顿,消极的人就抱怨,生意这么难做,因为疫情来了,大环境不好,所以导致我生意不好做。而积极思维的人就会想如何突破现在的困境,既然情况已经到了这里,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和扭转,那我们就思考当下还能做什么,手里现有的资源,可以从哪里让当下的困境变得更好一些。

再比如说感情也是一样的,说两个人的感情出现了一些隔阂。抱怨的人就会指责他人,你看他每天也不回家,是因为他赚的少,他脾气大,所以导致我们感情不合。而积极的人不是这样思考问题的,首先他厚责于己,看看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所以才导致他不愿意回家,有事情不愿意和我交流,既然已经是现在这个样子了,我要如何解决当下的困境而不是停在原地不停地抱怨。

所以整个这两句话我们放在一起。孔夫子告诉我们,当你遇到一件事情我们先厚责于己,薄责于人。接下来如何远离抱怨呢?我们看看自己哪里有不足,不要停留在抱怨的思维当中,接下来去思考,我要怎么办,我要怎么解决当下的问题,事情已然发生,抱怨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只有积极地思考,想怎么办才能走出当下的困境。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三个人以上称之为群。这里的群居,是指的很多人聚在一起。很多人整日聚在一起,大家所讲的话是不合时宜的。这个时候我们再来思考,当下的生活,通常聚在一起都会聊什么样的话题呢?学习儒家文化,离不开五伦关系。大家整日聚在一起谈论的也无非是五伦关系里面的内容,五伦关系里面有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我们大家聚在一起要不然聊聊上下级的关系,也就是古人讲的君臣。要不在一起聊家庭教育,聊孩子学习情况怎么样,聊聊双方的父母,聊聊家庭。朋友之间聊聊见闻,聊聊最近所学的知识,聊聊接触了什么样的人,聊聊夫妻之间的感情,聊聊兄弟姐妹之间的事情。那还有一些人聚在一起,可能彼此抱怨,生活当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还有的人会愿意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文化,但是这样的人占少数。

那围绕着五伦关系又讲了十义,十义就是比较合时宜的事情。十义当中包括君仁、臣忠,做君的人要懂得仁慈。延伸出来也就是做上位的人,做领导的人要懂得仁爱、仁慈的对待我们自己的员工。处下位的人,也就是为臣的要懂得忠,父慈子孝,做父亲这个位置要懂得用慈爱之心看待自己的孩子,对待自己的孩子,做人子女的要懂得孝顺父母。

兄良弟悌,良就是兄长要以良言相劝。弟悌,悌就是恭敬兄长,我们后面把他延伸出来就是兄友弟恭,兄弟之间要相互友爱,互相敬重。夫义妇听,做夫君的人,做事情要合时宜,比如说那时候要赚钱养家,要工作,要维护好一个家庭。而妇选择要听从夫君,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发展到了我们今天就不是夫义妇听,要懂得互相尊敬,互相友爱,整个家庭才会和睦。朋友之间现在讲究的是情谊,讲的是诚信。而古人讲的是长惠幼顺,也就是年龄大的人年长之人要懂得恩惠他人;年龄小的人我们要懂得顺从他人。我们延伸出来义也就是五伦关系,和我们刚才讲的十义。

言不及义什么意思呢?就是平时大家聚在一起所讲的话,都是不合适的话。我们举几个例子,大家聚在一起,不是讲父慈子孝,我们在抱怨父母,尤其喜欢抱怨对方的父母,说对方的父母哪里哪里不好,有什么样的缺点并没有给我们多少财产等等这种情况,这就是不合时宜了。如果要义,应该讲父慈子孝的,如果我们做子女的我们应该讲该如何孝顺父母,这才是合时宜的。如果我们是做父母的,父要慈,我们讲的应该是如何慈爱自己的孩子,如何才能让他变得更好,而不是想着如何压制自己的孩子,如何让他听话。

那我们聚在一起聊工作呢?现在我们多数都在聊什么?我们的老板有什么不好,我们老板是如何苛责我们的,我们的同事有多么不好,这就是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的忠。作为处下位的人,我们要懂得忠,我们要忠于自己的工作,忠于自己的公司,忠于自己的老板。你看看我们现在有多少人聊天,聊的是忠呢?而聊的通常都是对方的不好。同样作为处上位的人,要懂得仁,君仁,这才是合时宜的。看看很多老板聚在一起可能会聊什么?聊如何让我们的员工多干活,如何可以少给他发工资,如何可以让客户给我们付更多的款,如何可以赚更多的利益。

作为夫要义,作为妇要听,我们现在可能夫妻之间是要互敬互爱,可是我们跟别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有多少话题聊的是如何互敬互爱呢?可能聊的都是对另一半的嫌弃,另一半的不足,另一半的不好,都聊别人家那位哪里是好的,不停地去攀比。所以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去看看,到处都是孔夫子所讲的言不及义。大家聚在一起聊的事情并不合时宜,失去了自己本分该做的事情,也失去了自己该讲的那个话。讲完了五伦关系,再讲了十义,我们再来看这句话就很好理解了。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如果整天聚在一起,讲的话都是不合时宜的。

好行小慧,难矣哉!就是耍一些小聪明。我们来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对一个孩子,今天放学回家,家长让他写作业,这个孩子讲,我的作业在学校忘记拿回来了,我明天早上去上学的时候,我把作业补上。到了学校又说,作业在家里了,其实我已经写完了,我明天把它拿回来。 你看小聪明,通常耍一些小聪明的人恰恰是有一些聪明的人,只不过这个聪明没有用在正确的地方。

再往大了讲,做生意是不是这样的,有的人做生意就会用小慧,比如说我去想,我今天做的菜哪里可以偷工减料一点呢?我今天做的产品哪里可以节省一些成本呢?我今天做的这个东西,如何可以再更加地多一些利润呢?我们看看加一个什么样的装饰就可以收取更多的利润。朋友之间的相处也是一样的,你就在想,如何能占对方一点便宜呢?如何能让对方多付出一点呢?你看这个事情他没有发现,是不是我们还可以这样去做,这都是行小慧。

行小慧我们总结一下,有几个特点。第一点,想走邪径,不走正道。第二点,都是为私为利,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第三点,就是侥幸心理。为什么好行小慧呢?就是我觉得这样别人可能发现不了,一旦别人发现不了就会继续做类似更多这样的事情。这个时候离正道就会越来越远,离提升自身的修养就会变得越来越远。难矣哉!这个人是很难教导的!不光难教导,很难成事,很难成德。

一个人要想把事情做好,首先你的言语要合适,你讲的要是正确的事情,你教人的应该是向善的,你和朋友之间相聚,你应该讲的话是如何让对方变得更好,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妇之间互敬互爱,这才是我们该讲的话。所以你讲的话都是正道的,才能让你自己具备一身正气,才能让你的价值观是正确的,才能让你身边出现的人是有正确价值观的人。

如果你讲的话都是不合时宜的,你又怎么能做成一件事情呢?不光讲的话不合时宜,行为上好行小慧,总是耍一些小聪明看一些眼前利益,这样的人又如何能成事呢?那么更难成德,不会让一个人的德行有所增长。所以这个难矣哉它包含了很多内容,这样的人很难教导,这样的人很难成事,这样的人很难修德。也就是这句话在告诉我们不要这样做,我们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接下来就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做。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质,就是本质、根本。一个君子做事情要以义为出发点,以义为根本。这个义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五伦关系,十义。平时我们与朋友聚在一起,聊的话题要是合时宜的。如果聊到夫妻感情,我们要告诉人家如何互敬互爱;如果聊到我们自己的父母或者对方的父母,我们要讲到如何去孝顺;如果讲到子女,我们要讲如何去仁爱仁慈;如果讲到工作,我们要讲忠于工作,忠于自己;如果讲到生意,我们合时宜的是要讲如何去帮助客户,如何去帮助的员工;如果讲到朋友,我们要讲如何讲到诚信,如何对待朋友是要讲情义的。所以一个君子无论做任何事情所思、所想、所行都是合时宜的,都是合正义的、合乎于情义的、合乎于道义的。这个时候我们以义为出发点,以义为我们的根本,我们做事情就会有准则。

礼以行之我们不光做事情要有自己的准则,我们的行为都是以礼相待的。礼之用,和为贵,和就是大家都舒服的状态。

孙以出之孙,就是谦逊。 出,我们所表达出来的,比如说我们讲的话叫出言;我们的行为、行动都叫做出。所以但凡有所出,都要是谦逊的,我们自己的思维都是很谦逊的,讲出来的话是谦逊的,我们做出来任何一个行为都是谦逊的。

信以成之我们用诚信的态度来完成一件事情。完成什么事情呢?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信以成之。比如说我们讲出来的话,从讲到结束,我们都是用诚信的态度,都是诚心诚意的和对方在交谈,我们的行为要以诚信以贯之。从我们做好这个事情的一开始,到这个事情的结束,我们都是讲一个诚信在其中的。

君子哉!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君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