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代病:负感不耐受症

 zhb学习阅览室 2023-06-16 发布于上海

“负感不耐受症”——难以忍受负面情绪——不是医学诊断,是我创造的名词。

“趋乐避苦”是人的天性,而人对负面情绪的偏好,即人具有关注自身负面情绪的倾向,也被很多研究证实。

人们想要回避痛苦,却又下意识关注痛苦,因为痛苦对人类生存具有重要价值,帮助人类回避危险。

关注痛苦必然增加痛苦感受,“趋乐避苦”的本能又会强烈地驱使个体回避痛苦。

人的大脑本质上是非常短视的:只顾当下。能够权衡利弊,考虑长期利益,是大脑新皮层具备的功能。

但人类的新皮层功能的锻炼,常常不足以管理本能:

当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冲突时,人们往往做出非理性选择。

一段明知不值得,或是没有未来的感情,偏偏放不下;

无数经验教人股市投资要做长期投资,人们偏偏喜欢短期操作;

明知“举杯销愁愁更愁”,痛苦时很多人还是选择醉酒,让自己失去意识,获得短暂地逃离痛苦;

……

烟瘾、酒瘾、网瘾、毒瘾等各种成瘾行为,本质都存在逃避痛苦。

这些“避苦”方式,往往同时产生愉悦感,从而强化人们继续运用这些方式。

成瘾与大脑的奖励系统密切相关。奖励系统的核心成员之一,多巴胺,可能有人已经听过。

多巴胺从生理层面产生的强大成瘾力量,有研究人员做过实验。

研究人员将电极植入老鼠大脑的奖励系统,在每次按压相应开关后,都会产生微弱的电流,刺激老鼠的大脑产生多巴胺。

实验开始后,老鼠不断地按压开关,对身边的食物和异性视若无睹,直到自己精疲力竭饿死。

真正的“快乐至死”。

毒品为何令吸毒者难以戒除,其快速作用大脑产生多巴胺的愉悦感,与电击老鼠大脑的奖励系统产生多巴胺,获得愉悦感相同——持续的愉悦感体验,能令生物战胜一切其他需求。

国家大力禁毒,使得毒品不至于成为人们常见的“趋乐避苦”的方式。但如此强力禁毒下,吸毒者仍然不少,也侧面反映就像实验中“快乐至死”的老鼠一样,“多巴胺渴求”对人具有多大的驱动力。

尽管毒品被禁,不乏抽烟喝酒者。稍加留意,便能发现越是痛苦时,人们抽烟喝酒的量便越大。

有些平时不抽烟喝酒的人,痛苦时也会想要抽烟喝酒逃避痛苦,因为烟酒也能够刺激奖励系统分泌多巴胺,令人愉悦,减轻痛苦感。

烟酒成为“趋乐避苦”的方式,需要人们熬过不舒服的初始阶段——刚开始抽烟喝酒,多数人会感到不舒服。这种不好受,可能劝退不那么痛苦的人。

但现在有了温和的成瘾方式——智能手机。

玩手机来“趋乐避苦”,完全没有烟酒的不适期和不方便——借酒消愁,需要去到有酒的地方;抽烟也可能抽完,或是没有打火机,导致无法通过抽烟消愁。

玩手机随时随地,唯一可能无法使用的原因——没电——也被充电宝解决了。

不论是注意力转移,还是沉浸小说、综艺、影视剧的愉悦感中,手机能够带给人即时的“趋乐避苦”。

拥有手机这一“趋乐避苦”的“利器”,也让人们对负面情绪越来越不耐受。

这一现象的弊端,便是人们现在一旦感受到负面情绪,便觉得是问题,想要快速消除。

负面情绪对人类生存极为重要。

情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负面情绪蕴含着个体需要。

如果人们总是逃避负面情绪,不去感受负面情绪,负面情绪蕴含的需求信息也会得不到满足

现在失眠问题人群在增长,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过,失眠问题背后多数是心理问题。失眠人群常常存在没有处理的负面情绪而难以入睡。

不论是睡不着无聊,还是“趋乐避苦”,导致人们失眠时玩手机,而玩手机加重睡眠节律紊乱,睡眠节律紊乱又破坏人体自我调节能力,加重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加重,负面情绪更强烈而失眠严重,更加玩手机,形成恶性循坏。

以前没有智能手机,失眠时逃避负面情绪的方式受限,可能迫使人们睡眠节律不会出现大的破坏,自我调节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保护。

现在,手机助长了人类“趋乐避苦”的天性,使得人们短期受益,长期致病。

“苦乐”皆是我们正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如同跷跷板的两端,失去其中一方,便失去平衡。

痛苦虽是我们不愿体验的感受,但痛苦在传递我们真实的需求。

能够接纳和陪伴自己的痛苦,理解其中的需求,是我们照顾自己不可或缺的途径。

痛而真实存在,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相关文章:《现代人的“灵魂孤独症”》

作者:许标,中科院心理所健康心理学硕士,全职心理咨询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