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烽火京山——成立农救会和参议会

 鄂中京山 2023-06-16 发布于湖北
1943年冬,边区提出“以巩固为中心”的工作方针,1944年2月,又发出“组织人民大多数”的指示,“组织人民大多数”(简称“组大”)的基本内容是引导群众组织起来发展生产,通过对敌斗争和保卫生产,整顿健全民兵组织,整顿扩大农民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妇女救国会等组织,深入开展减租减息,减少战斗,广泛交友,以巩固现有根据地。在边区的统一部署下,京山各块根据地负责人深入基层,办试点,以点带面,开展“组大”工作。京钟县委领导率“组大”工作队分头办点,让中心区先行一步,县委书记坐镇中心区,既抓点又指导全面,副县长杨筱震带一个工作队到水湖,县委宣传部长彭刚带一个工作队到三合。在京北县,县委书记王家吉、组织部长程少康等领导在东南乡杨家畈办“组大”试点,把点上的经验推广到全县。鄂中专署专员张谦光在京北县委的“组大”点上检查工作时,充分肯定了点上经验。天京潜、京安等地县委均先后办了“组大”试点,然后全面展开工作。“组大”工作的主要方法是,在斗争中形成以贫苦农民为骨干的政治优势,结合“组大”开展减租减息、生产自救等各项工作。在减租减息斗争中,不搞干部包办代替,让农民自己大胆同地主进行说理斗争,让地主自觉地减租减息。让农民自己组织起来,开展生产自救和拥军优属等工作。京北县委把“五月”定为“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月。京山各根据地党组织在基层普遍组织起农救会与基干队,广大农民群众踊跃加入农救会,大批骨干分子被吸收加入基干队和乡保政权领导岗位。京北县建立了京北人民自卫大队。京钟县成立了 30多个乡基层农救会,农救会员发展到7万多人。
基层农救会建立起来之后,根据地各县开始着手建立县农救会,1944年9月,天京潜、京北、京钟、京安县农救会相继建立。天京潜农救会主席为陈明,京北县农救会主席为李有为,京钟县农救会主席为李金锡,京安县农救会主席为程超明。随后,各地推举农救会主席和基层农救会骨干参加边区农救会成立大会,1944年11月20日,边区农救会代表大会在平汉路东礼南(大悟南部)姚家湾隆重举行。
京山抗日民主根据地党组织历来重视统战工作,注重团结一切进步力量进行抗战。京北县西北地区,大多数幵明士绅、民主人士在极端困难情况下,仍心向共产党,曾在京北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中担任区长、股长等职务的民主人士易敬伯、张东坦、韩明庚、李国栋等均拒绝与顽伪合作,在第三次反共髙潮后的坚持时期,根据地仍然吸收了许多开明士绅、进步知识分子参政,有的任保长、乡长,有的任县府科局长,有的甚至担任了县长,京山各根据地有不少进步人士在各级政权机构中任职,其中京北县30余人,京钟县30余人,天京潜京山部分13人,京安县京山部分7人,在日伪控制十分严密的京山城关及各乡集镇,也有许多进步人士到根据地来参加抗日工作。
京山各块根据地党组织十分重视这些朋友,时常与他们交换意见,促膝谈心。共产党与进步人士合作共事,对民主人士大胆任用,这些民主进步人士也利用他们在地方上的名望为根据地服务,京北的张伯丹、易修叙、黄国震,京钟的吴宜鸣、武志清、岳鹏云、杨文清、冯德馨,京安的陈琳川、李圭白,天京潜地区的涂云庵、刘彩堂等,就是热心参政议政,为根据地百姓服务的突出代表,他们在推行政务、兴办教育、分化敌伪、筹办地方公益事业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4年,根据地在自下而上建立农民救国会的同时,又从上而下成立了参议会。6月,边区第一届临时参议会召开,天京潜地区民主人士涂云庵当选为边区参议会副议长。8月,京钟县在三英乡王家大湾召开各界人士代表大会,改选了京钟县参议会,谢威当选为参议长。同时,京北县在基层区乡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召开了京北县第一届参议会,黄定陆被推选为参议长。京安县召开各界代表大会,推举县参议员100余人,选举陈稚楚为参议长。天京潜县选举刘彩堂为参议长。各县参议会的建立,使根据地团结了绝大多数无党派进步人士和中间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为广泛、巩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