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消失了的牟平老街道

 网上资料_收藏 2023-06-16 发布于山东

今天写写那些曾经存在、后来又消失了的牟平老街道。

一、文化路

南起贺家庄,北至政府大街,长850米,宽24米,沥青路面。为政府大街向南之主要街道,贯穿南关大街、工商大街。

1978年,因宁海镇文化里位于此路东侧,故命名为“文化路”。

后因与芝罘区文化路重名,改为“文兴路”。

图片

图中蓝线部分就是。

二、文化里

位于曾经的文化路东侧,是老宁海镇政府、文化里村委会驻地。

因位于老牟平城的南门里,所以1945年以前,这里被叫做“南门里”。19458月,因儒林街位于本里中心,有很多读书人在此居住,因此改名为“文化里”。

图片

红圈处为曾经的文化里

三、儒林街

位于上文提到的文化里。

具体位置是:东起老当铺巷,西至文化路,长193米,宽5米,泥土路面。

清初,因此街住了很多读书人,故名儒林街。

图片

四、严家巷

东起老当铺巷,西至文化路,长141米,宽5米。

根据《牟平县地名志》记载,严家巷应位于儒林街南边。因为它俩都东起老当铺巷,而老当铺巷又南起严家巷,据此可知,儒林街位于文化里中心地区,严家巷位于它的南边,也就是今天的南四巷附近。

图片

清初,有严姓迁居此处,因此得名严家巷。

现在牟平区武宁镇还有个严家庄村,那里的牡丹很有名。不知道这两处“严姓”有没有什么亲属关系。

图片

严家庄的位置

图片

当地的牡丹

五、老当铺巷

南起严家巷,北至政府大街。长168米,宽4米。泥土路面。

明初,巷内有一当铺,因此得名“老当铺巷”。

图片

六、东渔市口街

南起南关大街,北至政府大街,长327米,宽4米,泥土路面。

明初,曾在现政府大街南侧设渔市,渔市东至此巷的北口,因此得名“东渔市口”。

东渔市口街在文化路以西,因为同德巷、宫家巷都是“东起文化路、西至东渔市口”。同德巷长227米,宫家巷长223米,据此推测,东渔市口的大致位置如下图:

图片

红圈内。大致在今天的通海路的这一段附近。

七、西渔市口街

南起南关大街,北至政府大街,长320米,宽6米,泥土路面。

明初,曾在现政府大街南侧设渔市,渔市西至此巷的北口,因此得名“西渔市口”。

东、西渔市口街之间有有东西走向的常家巷、贺家巷,这二巷的长度均为190米,据此推测,西渔市口的大致位置应如下图:

图片

这条路今天叫做“南三巷”。

今天先写到这里。

我在看书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小问题:

明嘉靖和清同治版的《宁海州志》里,都记载着这样几句话“东关社学,在大街南,与后土祠对。东至刘朝用,西至张澄,南至王木,北至官街。

西关社学,在大街南。东至张兴,西至张洪、南至赵朋,北至官街。”

里面提到了刘朝用、张澄、王木、张兴、张洪、赵朋这些词语,很不像街道名,但确用来指示这两处社学的四至。而且我看了州志里儒学、州治府衙的记载,都没有这些词语来描绘范围。

所以我很好奇,这些提法是道路名称还是有别的含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