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在日剧《女王的教室》中,每当班级爆发冲突时,和美总是当老好人。结果,她成了“软柿子”,被班主任打压,遭好友背叛;而小光却敢仗义执言,甚至敢和班主任硬刚。结果,班主任不仅没刁难她,还给她单独开小灶,一路提携她。看到这一幕,很多人唏嘘现实中也是如此——老好人总被欺负,不好惹的人反而备受尊重。前不久,闺蜜小林向我吐槽说,自从她去年买车后,有个女同事就总是蹭她的车回家。她心里不情愿,却碍于同事情面,一直没好意思拒绝。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一次部门聚餐时,女同事竟用不屑的口吻说,小林的车太次了,乘坐体验极差。坐在对面的小林气得脸通红,却没能蹦出一个字。回到家躺在床上,还在心里懊悔,当时要是怼回去就好了;之前拒绝她蹭车就好了。虽然如此想,事实上再给小林一次重来的机会,她仍然无法理直气壮的回怼。很多人都有像小林一样的经历,明明自己占理,却受尽委屈。很多人把自己不敢面对冲突,不敢维护自身利益的心理,归结为一个字——“怂”。这种浅表的归因把矛头指向了我们缺乏勇气,但心理学认为,更深层的原因其实是内在的攻击性被压抑了。它是指,释放攻击的动力。攻击性是我们原初的生命力,更是我们的本能。比如婴儿会用推搡、抓咬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是不用教就与生俱来的本事。精神分析学认为,攻击性不是掠夺伤害他人,而是维护自己的边界。也就是说攻击性不是鼓励大家用暴力或者脏话去回击,而是让侵犯你的人知道——你越界了,下不为例。攻击性不被允许表达出来时,我们就会失去与真实自我的连接。一是用极端暴力的方式释放攻击性,像马加爵这样压抑到极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害人害己。一是转向自我攻击,将遭遇合理化,从自身找原因,内心的负面情绪不断积压。结果就是,各种情绪疾病缠身,也越来越不敢表达自我、越来越受人欺负。比如,下属替上级背了黑锅,却在最关键时刻惨遭上级背刺; 妻子在家里任劳任怨、忍气吞声,却被丈夫家暴、恶语相向; 孩子经历校园霸凌后,宁愿憋在心里,也不告诉家长,导致遭受更多霸凌等等。一时的创伤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压抑的攻击性会慢慢腐蚀我们内在的力量。无论是用极端暴力的方式释放攻击性,还是把对外攻击转化为对内攻击,都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真实的自我具有多面性,每个人天生自带攻击性,它没有好坏之分。当你想释放攻击性时,内心会不会有一个声音在对你说“不”!正是这个声音的存在,让很多人不得不收敛起内在的攻击性,变得越来越怂。你可能好奇,这个声音,是从哪儿来的呢。探究下去就会发现,它有两个源头。比如,受儒家文化长期熏陶,社会往往要求男性“谦谦君子”,女性“温柔体贴”,老人“仁慈大度”,孩子“乖巧懂事”。还有一些俗语,也能体现出这种规训。比如“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等。历史上,因暴露锋芒而惨死的,大有人在。比如,杨修、韩信等。因此,在这种文化习俗的影响下,我们往往不敢表达真实的自我,更不敢表现出攻击性。收敛锋芒,谨小慎微,时刻和多数人保持一致,才能让我们最大程度地获得安全感。但它只能换来短期融入集体,长期下去,反而会因为“老好人”的标签被欺负和霸凌,得不偿失。有些人初学内在成长后,会避免一切冲突。哪怕自身权益被侵犯时,心里明明不舒服,嘴上也会说没关系。他们固执地认为,内在成长之后,就不该再和别人起冲突,就该时时刻刻情绪稳定。有些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会因为对孩子发了脾气,继而产生自我怀疑和内疚感,觉得自己是不合格的父母。比如眼看孩子上学就要迟到了,妈妈实在忍不住冲孩子发了火。但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妈妈的行为恰恰是在用释放攻击性的方式,教育孩子上学迟到这件事不对,你需要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同时,她也在间接鼓励孩子,表达真实的自我比和气更重要。攻击性,是生命的活力之源。每个人的自我就像是一个能量球,当能量球不断向外伸展时,自然就会产生攻击性。人与人之间,必须要有能量流动。当我们向外界表达自我时,就像是伸展出一个能量触角。一旦这个触角与外界建立关系。就像婴儿在探索世界之初,虽然柔弱,但仍要靠自己的小手去真实的触摸世界,才能确定自己的形状和位置。如果这个能量触角被忽略了,没能和外界建立关系,这股能量就会转化成黑暗的能量,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当黑暗的能量转变为破坏力时,我们就容易患上抑郁症、心脏病、癌症等疾病。一个人失去了攻击性,就意味着,他很难与别人建立起真正的关系。当面对同事甩锅时、伴侣PUA冷暴力时、孩子被校园霸凌时,我们就像嘴里被塞了块布,没有勇气大声说“不”,最终伤害的是自己。而看见内在的攻击性,停止自我攻击,才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当对方侵犯到我们的心理界线时,我们要主动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合理地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如果当面还做不到,可以先留时间给自己缓冲一下,编辑好话术微信告诉对方。比如有人找你借钱,而你不想借的时候。你可以不用着急答复,先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编辑好一段体面委婉的话术:“我理解你的心情,也感谢你看得起我。但是对不起,我现在也有车贷房贷每个月压着,实在余不下什么钱,帮不了你。要不你再问问其他朋友。”平时你也可以对着镜子,练习拒绝别人的话术、语气、神情。相比于用甩脸色、摔东西、出口成脏、老拳相向等方式表达愤怒,基于事实说出自己的感受,用平静的语言表达诉求,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比如,你工作成绩突出,想要让老板给你涨工资,但你又不好意思提怎么办?1、整理好你的工作总结,用数据体现出你优异的工作成效;第一步,深呼吸。并种下暗示,我的诉求是合理且应该被实现的。第二步,在内心梳理诉求。把关键点信息背诵下来记在心里。第三步,尽量声音平缓、语速适中地表达诉求。发现自己有些慌乱的时候,再做几个深呼吸调整一下思绪。然后,你会发现一件神奇的事——当你理性地表达出诉求时,对方反而更愿意和你建立深层次的关系,满足你的诉求。给自己定一个虚拟任务,比如我要拒绝同事下一次的求助。然后模拟这个拒绝的过程,把你内心不敢拒绝时的情绪、害怕写下来。我为什么需要他喜欢我?因为一次拒绝就被孤立的关系,值不值得我花心思投入?在这样的自我问答中,你的恐惧会被具象化的拆解开,未知的越少、恐惧就越少。温尼·科特说,每个生命,都宛如一个气泡。你想在这个世界上彰显存在,就要努力让自己的气泡变得更大。一个生命内核稳定的人,会接纳并合理地释放自己的攻击性。这样的人,能拥有真正的安全感,能活出真实自在的人生。当然了,想把攻击性转化为创造力,需要时间、信心、智慧及勇气。请看见并释放你的攻击性,让它们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最终成为你翱翔蓝天的羽翼。 
策划丨糖糖
编辑丨江枫 主播 | 一朵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