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摘┃荔枝:从岭南飘洒到巴蜀的那些年里的那些事

 袖里乾坤的世界 2023-06-16 发布于四川

编者按:


在蜀中荔枝即将红果绽枝之际,我们选摘此文刊发,证明先秦汉晋时期,敢于冒险攫利的蜀贾人就敢于直面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去构筑物资交换体系,甚至尝试下船出海展开商贸活动。他们返程时成功引进的荔枝、龙眼栽培技艺,当属巴蜀与岭南交往的特例。愈以物质的特殊,证明巴蜀古代即有通往南中国海的道路存在。
“荔枝”一词系岭南古代民族音译,早在《山海经·南山经》中即出现,被汉字记音为“丽”,并有西流注于海的“丽水”①。众所周知,一如扬雄所谓荔枝即“离支”,三五几日后,色香味大变。荔枝原产岭南一带,其栽种和培植技术传巴蜀之前,蜀商对此“水果之王”垂涎之余,几欲大做鲜果买卖而不成的情况下,遂引发移种热潮或有可能。
荔枝进入巴蜀后从上到下皆视为珍品,催生瑰丽的“荔枝文化”。巴郡江州县(重庆)有荔枝园,“至熟,二千石常设厨膳,命士大夫共会树下食之”②。官佐同享,绿荫红果,其乐融融,俨然一副最为古老的“荔枝节”记载。到唐代,杜甫也在宜宾受邀到东楼饮酒剥荔,诗兴大发③,似乎也是江州“荔枝节”的延续。今宜宾大倡历史文化,8000万元重建东楼,并于2020年春响亮落成之时,大征文史爱好者品诗作赋④,2022年1月颁奖,一等奖6名,每名皆有高达5万元巨奖,实具文旅融合深刻内涵的大手笔把握。图片图片

图片

四川宜宾市花8000万元重建历史文化名城地标之一唐代东楼(杨使楼),在2020年落成,位于叙州区南岸街道大溪口处    黄求平   

图片
图片

①  袁珂译注:《山海经全译》卷一《南山经》,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年 10 月第 1 版,2017 年 3 月第 4 次印刷,第 1 页 。荔枝一词与丽一词的承续关系,系广西文保研设中心黎之津先生长期研究的心得,笔者赞同并引用,诚谢黎先生惠告。

②  [晋]常璩著、任乃强校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 7 月第 1 版,2011 年 7 月第 5 次 印刷,第 30 页。

③  罗应涛编著:《诗游僰国》,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年,第 3 页:东楼:唐建,在叙州府治东北,即今东楼街。 杜甫此诗题为《宴戎州杨使君东楼》,内容为: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 。座从歌妓密,乐任主人为 。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 。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

④  江安文史研究者胡文仲先生应征所撰《东楼赋》堪称佳作,笔者在江安考察时,爱不释手,兹录于此: 

宜宾东楼赋(平水韵)

不知酒醉,不觉卧游。但见金江岷水两争流,撕空裂岸势难收。山川拦不住,云烟阻不休。朝也流,暮也流,流到戎州古渡头。二水碰头呈史镜;一弯新月挂东楼。
东楼倩影跩音阶,横笛焦桐衬玉腮。三弋五卵;九簋八碟。绝盛空前;群娇侍侧。“轻红擘荔枝”;半裸呈香色。使君顺口衔;老杜违心接。
重碧拈春漾微澜,使君陈词亦坦然:区区小酌休介怀,耿耿余情遇圣才。欲沾风雅雅庸侯,期将八斗墨,并驾长江万古流。
老杜轻太息,温柔似难敌。急呡近唇之酒;忙挥醒脑之笔。写下东楼一首诗;惊寒北斗九州痴。
嗟、嗟又如何?追魂逐魄,刀耕处,太多奇杰,重重影:石门燃火;铁衣喷血。诸葛巨砚;庭坚狂帖。哀白塔;吟红叶。梦已飞,还是一弯新月。东楼千载惜余灰;老杜五言叹末劫。
幸、幸何如之!天地改开;江山巨变。漫野新城;三阶雅苑。国家强盛,公帑殷而文事兴;银汉腾飞,主官谋以使楼建。始于双千庚子之元;成于次岁花朝之际。
斯楼者,材集新科之异能;工涵巨匠之神话。形同虎坐,溶古意而高;象比龙升,移原基乃大。肌凝玉石以为芳;骨聚金刚而作架。承常变以匡时;秉权经而应卦。傲世孤标,飞翘角以勾云;凌风八极,偕翠屏而展画。
斯楼也,胸罗典籍,盈楚馆之声;身幻霓裳,虚吴娃之色。迎曙雀而红;拒冰蟾以白。率三文于往来;撑六幕之重叠。
登斯楼也,千虹夺目;万厦归心。鸣凤起伏;应龙纵横。井井环环,十千芳阵;盘盘囷囷,无数林荫。三江酿熟人生味;六岸香浮世纪春。大业同兴而气正;百花齐放以天清。历历沉浮物色;匆匆冷暖光阴。皆缘分而分者,诗也宜宾,酒也宜宾,梦也宜宾!日印东楼怀古今。
双千辛丑荷月中浣胡文仲作于江安
图片
图片
笔者对荔枝怀着一种特殊情感,可借当今时髦之语“乡愁”来阐释。本人出生和生活在泸州城区忠山之麓小地名叫石厂塆的地方,该地在1950年代泸州专区的规划中拟被打造为城市公园,1960年代中期笔者尚未出生之时也确有打造动作,在满是当年杨森植种的巨大香樟林中,造起园池,培修道路,其中就在有30来户居民点旁,建起了一座荔枝园,园中有二三十颗荔枝树,间插七八株桂圆树。树种不知是他处移植还是幼苗自然成长的,笔者三四岁有记忆开始即见绿荫摇金,高大虬盘,爬树的本事,即在这些树上锤炼而得。每到果熟,趁看护人不注意的满天星斗之夜,塆里一干“小贼”,从四五岁到十来岁,即群拥而摘,当然尚留更大量的红果招摇其上,直至看到被看护者连框带箩尽数摘完。而我们眼巴巴守到他们收工凯旋,每每恩赐数枝或数颗飞地过来,一群小猴轰一声跌撞而抢,看到猴们连滚带爬把曳落极远的单颗也抢将在手,恩赐者大笑不止。我们毫不在意,就在他们的笑声中连皮带果虎啖开来。
荔枝不仅因果味甘美、不易保存等特点受人珍视,更因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诗扬名立万,享受尊宠,在今粤桂琼闽及西南地区广有栽植,连不大知名的乐山,也在李白“夜发清溪向三峡”处的清溪驿(今板桥铺)附近荔枝湾,尚存两株四百余年的“官荔枝”树,仍能开花结果。另有荔枝树470余株,1966年曾丰收达一万四千多斤①。六月流火,红果压枝,摘之啖之,不亦乐乎。
荔枝究其起源,植物学者分析源自菲律宾和我国岭南一带,今海南岛、两广还发现有野生荔枝岭,更是发源在其地的生动证明②。广西博白县和浦北县交界的六万大山,就发现有成片的野生荔枝林③。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也形象地证明岭南荔枝在宋代乃至此前一直延续,皆质优量大,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名品佳果。随气候变化,世界优质荔枝“实为亚热带南缘回归线附近典型水果”,目前除川南外,主要分布于北回归线附近。就广西而论就集中在北纬22-24°的范围内,特别集中于浔江和郁江两岸,密排连片,品质最佳。24°以北或22°以南,分布零散,质量亦差,故可形象地称之为“回归水果”④。
图片
图片

①唐长寿:《南方丝绸之路乐山行图记》,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21年,第15-21页。诚谢作者赠书。

②吴仁山:《广西荔枝起源及其传播途径》,《农业考古》1983年第1期。又蓝勇:《四川荔枝种植分布的历史考证》,《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第4期。又蓝勇:《对〈宜宾地区茶叶生产历史初探〉和〈四川荔枝栽培史略谈〉二文的几点商榷》,《农业考古》1986年第1期。又蓝勇:《历史时期西南地区荔枝种植分布研究》,《中国农史》1988年第3期。

③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农业学校编:《广西荔枝志》,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6年,第3页。

④广西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广西地理知识》,内部资料,第86页。

图片
图片
荔枝成熟,作为商品北传巴蜀的文献不可考,但经过牂牁、巴蜀地域进贡长安,则有明确记载:图片
图片




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险阻,死者继路。时临武长汝南唐羌,县接南海,乃上书陈状。帝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由是遂省焉①。




图片
图片和帝吃到的鲜荔枝,是五里一邮亭、十里一驿站传送来的②。这条荔枝道是从广东-广西-贵州-川南而来,还是如文中所述从临武(今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而来,似乎有不同的认识。如唐羌确系临武长并上书陈状来看,这条线路应从广东-湖南-洛阳而去,不大可能绕道西南。但唐羌所任官职历来皆有争议,有人认为他非“临武长”,而是交趾郡守,“伏见交趾七郡,献生荔枝龙眼等”而“上书谏曰”③。如果后者属实,荔枝经南中、巴蜀入贡则有一定的地理依据可支撑。
不管如何,这则材料表明,荔枝“初出岭南,后入蜀中”④。直至东汉和帝时的公元一、二世纪之交,尚属珍稀之物,北方人尤其珍贵,故而皇家祭祀时也要用作祭品。其实,贡献荔枝到汉朝皇宫,西汉刘歆的《西京杂记》记载,早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即已施行,进贡者为南越割据称帝的赵佗。汉武帝破南越后,竟异想天开建“扶荔官”,事载东汉末年佚名所作《三辅黄图》⑤:
图片




扶荔宫,在上林苑中。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破南越,起扶荔宫(宫以荔枝得名)。以植所得奇草异木:“菖蒲百本,山十本,甘蔗十二本,留求子十本,桂百本,密香、指甲花百本,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柑橘皆百余本。上木,南北异宜,岁时多枯瘁。”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一生者,连年犹移植不息。后数岁,偶一株稍茂,终无华实,帝亦珍惜之。一旦萎死,守吏坐诛者数十人,遂不复莳矣。其实则岁贡焉。邮传者疲毙于道,极为生民之患。至后汉安帝时,交趾郡守唐羌极陈其弊,遂罢其贡”⑥。




图片
图片
图片

①[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孝和孝殇帝纪第四》,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5月第1版,1973年8月上海第2次印刷,第194页。

②蓝勇:《南方丝绸之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5页。

③[越南]黎崱著、武尚清点校:《安南志略》,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16页。

④[清]吴应逵:《岭南荔支谱》,[清]梁廷楠、[汉]杨孚等著,杨伟群校点:《南越五主传及其它七种》,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74页。

⑤何清谷:《〈三辅黄图〉的成书及其版本》,《文博》1990年第2期。

⑥[东汉]佚名著、何清谷校注:《三辅黄图校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1月第2版,2006年1月第1次印刷,第247页。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蓝勇分析,这批送到长安的南越荔枝树,应是经南夷道而去的:“元鼎六年,汉武帝'南夷道’转道送荔枝树到长安建'扶荔宫’。”①笔者分析经今黔中腹地,转赤水河入长江溯沱江而去的路径,似乎不可排斥。
巴蜀之地在汉代已有荔枝大量种植。《扶南记》记载:“荔枝始传于汉代,初惟出岭南,后出蜀中。”蓝勇考证其实秦代即有种植②。常璩著《华阳国志》时,蜀地荔枝更遍地开花,如僰道“有荔枝、姜、蒟”③,江阳“有荔枝、巴菽、桃枝、蒟、给橙”④,荔枝这类热带植物应是通过云贵高原传递而来,西汉时已在四川盆地南部引种成功⑤,使得僰人族众植有“荔枝园”,“多以荔枝为业,园植万株,树收一百五十斛”⑥。可见从岭南来的树种,不仅在蜀南生根,还长势茂盛,收成喜人,成为人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蜀地众多的荔枝生产基地中,“叙、泸之品为上,涪州次之,合州又次之”⑦,故杜甫吟有在泸戎摘荔枝之诗,一生中回忆满满。其所摘荔枝,在泸州城南大江对岸的蓝田坝或有可能,这里曾经茂密地栽种成片荔枝林,《古今图书集成》因而收录有这样一个判断:图片
图片




荔枝,在治南蓝田坝,久伐无遗。杜工部诗“忆过泸戎摘荔枝,青枫隐映石逶迤。京中旧见君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即咏此也⑧。




图片
图片这个判断有不全面之处,可能因作者不是本地人,未亲临考察,武断认为泸州蓝田坝的荔枝“久伐无遗”。其实迟至1990年代,在今泸州长江大桥南岸桥侧的蓝田重湾附近尚有数百株优质荔枝树连片挂果,更有成片的桂圆林在蓝田三坝之一的下坝洗脚溪两旁以“荔枝奴”之姿,伫江迎风。1995年夏季,笔者即在此摘过鲜美的荔枝,颗颗圆润饱满,轻咬果皮,油白的荔肉粉嘟嘟地膨胀而出,进口化渣,甜润香口,其核则小小巧巧,略呈弯钩状。至今回味,实乃有生最佳品尝。
2022年3月,在泸州地方文史研究者周东书的引领下,笔者前后分三次考察蓝田牛市坎背后的花果山(过去称为烟敦山)和长江边的下坝,看到花果山上尚有350多棵荔枝树随着春阳绿荫摇金,村民告知还年年挂果。不过,由于分配给农户,无统一管理,挂果数量已逐年下降。它们是1950年代统一栽种的500多棵中保留下来的,最多一年曾一棵树结果六七百斤。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①蓝勇:《南方丝绸之路》,第24页。

②蓝勇:《四川荔枝种植分布的历史考证》,《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第4期。

③《华阳国志校补图注》,第175页。

④《华阳国志校补图注》,第180页。

⑤郭声波:《四川历史农业地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85页。诚谢作者惠传该书电子版。

⑥[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79。

⑦[南宋]王象之撰:《舆地纪胜》卷174《夔州路·涪州》。

⑧[清]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卷六百三十六《泸州物产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泸州江阳区蓝田坝牛市坎后面的花果山(烟敦山),现存1950年代陆续嫁接栽种的350棵左右荔枝树。蓝田街道前进社区8组村民韩俊江(右四)告诉笔者,这些荔枝树系嫁接合江和蓝田下坝洗脚溪两地树种所栽。果肉比合江荔枝更厚更白更甜,汁水更多。1980年代初她就卖十四五元一斤,最高一年卖到了二十二元一斤①    李林雪  摄

图片

泸州蓝田洗脚溪荔枝分布示意图。泸州江阳区蓝田街道办事处前进社区的洗脚溪,所流经的花果山(烟敦山)尚有350棵荔枝树,下游处(蓝田下坝)右岸尚有十数珠百年老荔枝树  董代富  绘

图片
图片
①诚谢泸州市江阳区蓝田街道前进社区书记漆红恩(图中右二)、江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陈泽治组织考察访谈。
图片
图片
在下坝,村民向乾芳告知笔者,这里的荔枝树曾密密麻麻长满花果山流下来的清清洗脚溪两旁,只是近半个世纪环境变化,残存的十数株荔枝树虽年年挂果,却呈酸涩之味,“不过,那种酸也不是无法吃下去的酸,倒还酸得别有一种滋味!”
距城不远的江阳区通滩镇荔树更多,该区设有一名“江阳区园艺场”的事业单位负责管理。场长杨小福告诉笔者,全场有近300棵荔枝树,其中百年老树有200棵以上,皆年年开花结果。
通过考察,笔者因此认为泸州土壤、空气、湿度等条件数十年前具备荔枝树成长空间,也深刻理解杨慎在泸州咏出“试将海内芳蕤数,敢并江阳荔子夸”的诗句所指荔枝质优品佳的可信度,同时他坚持在江阳八景中保留“荔林书锦”一色,并吟有一首同名律诗留存今世①。可惜如今没人能释得这位状元青山绿水的情采飞扬,把另一个人造景点替代了这一“看得见青山,留得住乡愁”的上佳之景,致令满城民众昏昏然彻底忘怀。

图片

四川泸州江阳区蓝田下坝洗脚溪右岸,尚存上百年荔枝古树(笔者背 后),零星分布十余株。只是所挂之果酸味十足,无人管理,无人采摘     董代富  摄

泸州蓝田坝的荔枝林,宋代时曾沿江上延到今邻玉、纳溪及时为泸州所辖之江安,范成大浮舟而下,曾作诗《江安道中》称:图片
图片



秾绿连村荔子丹,瘴云将雨暗前湾。

张旗且喜三滩驶,叱驭曾惊九折艰。

泸水舟闲②迷古渡,马湖陴缺伴荒山。

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白蛮③。





图片
图片
图片

①杨慎:《咏江阳八景送客还滇南》,《升庵遗集》卷十“七言律诗”,明万历三十四年蜀刻本。诚谢湘潭大学博士王耿查证。详见第三章第四节 《再说沱江“: 忠孝文化带”亘古“流淌”》。

② 江安县地方文史研究者胡文仲先生惠告:闲:原作“间”。古作“閒”。《礼记·乐记》:“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閒 也。”此处应作“閒”(闲)。若作“间”,则与“缺”失对出律。间通閒(闲)。 

③ [南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图片
图片

图片行舟顺江飞驶,两岸相对而出的不是一跃而过的青山,而是一丛丛、一列列浓绿丛中掩映的庄园田舍,而绿树稍上,绿荫浓处,皆是星星点点的红红荔枝,优美的泸南景色中衬托的是优质的“果中之王”的绰约风姿。为此,蓝勇认为:
图片




宋代泸州荔枝种植在唐代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据《太平寰宇记》载泸戎荔枝都是贡品。宋《江阳谱》载宋泸州有剏西园,园中东川道院有荔枝“为郡治绝品”。《舆地纪胜》载“自州城北沿江而下七八里有杜园,荔枝品格与他园争胜,又有母氏园,距州城上流三十里,荔枝连亘,品格最多”。这里的母氏园,即荔枝繁殖的母本园,言其“荔枝连亘”,看来其规模是很大的①。




图片
剏西园、母氏园、杜园今址已无,确址无考。但泸城人民因对荔枝的喜爱,泸县等乡镇尚有荔树摇曳,特别是长江下游的合江地域,乡乡镇镇荔果飘红,被誉为蜀中荔乡。只是这些品种移植栽培时间不长,系清代方从岭南、福建引种②,经1970年代后期果技工作者大力培育才优品有誉。

图片

2015年7月“古代西南出海丝绸之路”(川黔边段)考察团考察四川合江县,部分学者在赤水河边密溪优质荔枝林处品荔存照     魏敏 摄
图片
图片

① 蓝勇:《历史时期西南地区荔枝种植分布研究》,蓝勇:《古代交通、生态研究与实地考察》,成都:四川人民出版 社,1999年,第404页。原载《中国农史》1988年第3期。

② 蓝勇:《四川荔枝种植分布的历史考证》,《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第4期。

图片
图片

摘自赵晓东著:《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先秦汉晋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出海通道研究》第四章《南路文化北上证明陆海互通》的第一节《从南而来与沿海北进的舶来品》之《南来典型果树荔枝》,见该书第173-180页。标题为微信编者所加。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