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传一句话|活肩而通臂,活身而通背

 半刀博客 2023-06-16 发布于浙江
内容图片

国粹通背 薪火传承

精华导读

1、活肩而通臂,活身而通背!——张斌 2、通臂也好,通背也罢,它们不仅仅只是一个拳种的名称,更是一个练功方法

01

通臂/通背

在正式开讲之前,先说明一下,我讲的都是自己的一些理解,没有什么对与错,只是一种个人理解的分享。 大家听一听,有可能有帮助,也有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都无所谓。

01通背拳的扬与隐

在说“通臂/通背”之前,先说一个现象——现在我们如果在网上搜一下“通背”(为了方便阐述,咱们暂时统称为通背),就会发现搜索出来的通背拳支脉特别的多,不管是名气大小,还是各种常见的或不常见的名字,总之搜索结果非常繁多,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 甚至有时候还有一种情况——很多其他拳种的传承人常说自己的拳种里好像也有通背的影子。 就我个人而言,好多人都跟我说过这个问题,说他们所练的拳种在历史上多少跟通背有些关系,有点通背的影子。 这让我们感觉好像通背拳真的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很多拳种里都有通背拳的影子,但实际上从社会现状来讲,通背拳并没有太过于名声彰显或者说很知名。 这里面确实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背拳过去在传承方面实际上是非常地保守。 很多老前辈在聊天的时候常说:通背拳拳师比较保守,都把这拳当成保命的宝贝,不轻易示人。 过去要求练通背的,出去都猫着。 猫着?什么意思? 就是要求通背拳习练者平日里别张扬,不要惹事儿,免得生事儿,过去的通背拳传承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内容图片

02叫法差异的由来

关于通臂和通背两者的区别在哪,群里时不时的有人就问这个问题,凡是问的,我觉得多数可能是对通背拳不是很了解。 有些群友们说自己有时候看到这支通背拳叫通背,另外一支又叫通臂,搞得自己有些莫名其妙。 实际上,可能很多练通背拳的朋友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过多地投入精力去研究、琢磨、考虑。 问他们这个问题,他们无外乎都会说这是因为各家用词不一样,那支愿意用通臂,那支愿意用通背…… 由于我们传统武术在传承过程当中,文字的记载可能存在传抄、记录的错误,而且不同时间(例如文言与白话)/不同地域(如各地不同的方言或语种)的语言含义与发音也可能存在差异…… 这些都可能会在拳法传播的过程中造成错误的理解与表述。 在这种情况下,一门拳法跨越时空的长河,从古传到今,出现这种叫法上的差异也不足为奇。 然而这些并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只是简单提一句罢了。

03源流考究

由于不同支脉的通背拳各有历史,像洪洞通背,猿仙焦作通背都是很悠久的,但是我们今天主要讲北京周边的几个有共同渊源的通背拳——祁家通臂、白猿通背、五行通背,对于其他支脉暂时不做太多讨论。 祁家通臂拳一般用通臂比较多。 由祁家(通臂拳)延伸出来的如张策一系五行(通背拳)通背就比较多了; 同样传自祁家的东北修系(通背拳),即修剑痴(原名:修建池)所传的(通背拳)也多称为通背。 至于白猿一脉,则统称通背,没有叫通臂的,基本上目前是这么一个情况。

04两者各自的特点

我们如果要是在网上搜一下“通臂/通背”的话,就会看它的一些解释: 两臂贯通,伸缩自如,探臂松肩,放长击远……这些一看就知道说的是“”,都是在讲臂的灵活性,两臂贯通,展现出通臂的这种肩臂灵活的特点。 如果解释的是力由脊发,劲力通达,那这个明显说的就是“”。

内容图片

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姑且可以暂时这么来理解“通臂/通背”。

02

拳法之体系

在通背拳各支脉的传承过程中,老拳师之间一直历代流传着一句话——通背/通臂,不仅仅只是一个拳种的名称,更是一个练功方法。 在通背拳各个不同的支系都经常能听到老师说这句话,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反复提及。 我想每个通背拳的练习者在练了一段时间以后,都会或多或少地听到过这段话。 但对于这句话,在我认识这么多老师中,却没有太多的老师,甚至于没有老师能够再往下深入地去给大家讲解。 当然也可能是老师们对这句话有感悟但却没有说,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我确实没有听过其他的练通背拳的老师在这一块有什么感悟,或者写文章谈及这个话题。 于我而言,这句话相当相当的重要!尤其是最后的两个字儿——方法!或者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将其称之为——体系,或许更贴切!(为了便于理解,后文将统称为体系) 任何一个拳种,它都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由浅入深,逐级而上。 在传统武术的各个拳种(包括但不限于通背拳)中各个训练环节都要具备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拳法体系!这其实就相当于是传统武术的大树法则,这个大家以后可以再往下去琢磨。 我们各家拳法肯定都有自己的相应体系,那具体应该怎么理解所谓的体系呢?

内容图片

拿我自身来举例,比如说我从牛街白猿通背拳一脉所学的拳法体系大概便是—— 我们先学的活背八法,活腿八法,活身八法; 接着我们开始练十字拦,四大名山,我们抖抖膀子,打四面膀子; 随后我们喂喂手,操操桩打打袋; 然后我们再练练六路总手,十二连炮; 之后练二十四式; 最后再练些器械。

内容图片

从表面上来看,以上这些相互连接,层层递进的训练环节整合在一起便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拳法体系。 但是我们应该仅仅停留在这个表面上的体系,实际上我们应该从拳法的表象看到其内在的实质——即应该明白我们所练拳种的真正核心是什么!

内容图片

03

“活”之体系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主题是以活为根基的拳法体系。 我接下来要讲的通臂通背,以及后面的通身通透等等,它们其实是一个体系的逐渐练习过程。 通臂也好,通背也罢,各家拳种的这些命名并不代表什么,有时候我们为了让外人所熟悉,可能都会弄一些非常表象的,容易被大家理解的、接受的名词来说。

活肩而通臂

先通臂,后通背。 首先我们要把两臂按通背拳说的练活,怎么练活? 我们曾经讲过练通臂拳讲究琵琶骨活如扇,才能两手相连似星窜。一拳一掌多操练,日久天长似铁剑。 我们只有把琵琶骨练活了,两臂贯通了,彼此伸缩自如了,我们才能够达到通臂的效果。 两臂不管是伸缩自如,还是前手打人,后手发力,不管怎么来,想要最后达到这种效果,前提是你先贯通,练活琵琶骨。 由此,我将其归纳总结为——活肩而通臂! 活肩通臂,通完了臂,随着不断的练习,两肩活了,就能真正做到沉肩坠肘、开胸顺气、呼吸自然。

活身而通背

那接下来,该练什么了? 该练背了,或者说——通背! 关于“背”,我们今天就不过多深入,只给大家抛出一个我个人认为绝对是新颖的观点: 按照我们通背拳的说法,只有把背练活了之后,才能谈劲力的开发。 网上现在很多文章无论是讲发劲的也好,谈周身放松也罢、亦或者说所谓的波浪翻涌,叠浪劲等等……其实都是在“背”上做文章。 背不活,这些都无从谈起。 “通背”从字面上看,便知道这明显是在“背”上做功夫。 那真正练背练哪儿?练通在哪儿?活在哪儿? “通背”说练背,实则练脊柱!脊柱一通,周身则活,是为活身。 由此,我将其总结概括为——活身而通背! 我们将两者前后串起来,先是活肩而通臂,而后活身而通背。 这一下我们就明白了,“臂”、“背”这么一个练功的顺序,当然,两者的前提都是

沉长冷脆,松活柔顺

以前练牛街一脉白猿通背拳的前辈们将其拳法的劲力特点浓缩成四个字——沉长冷脆! 要想打出沉长冷脆的劲力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现在很多人练起来很费劲,究其根本,还是其身体条件不达标。

内容图片

我在《武道筑基篇》曾讲过这个问题,对于现在的习武者而言,我们不应该一上来就想着往上练,直接就练出神功来;实际上我一直强调应该往下练,要往下沉,要注重身体,注重基础 也因此,我个人根据自己以前的通背拳教学情况,将通背拳撑筋拔骨的身体锻炼要点提炼总结成四个字——松、活、柔、顺! 这四个字在我所有的学员,包括外界的朋友中的认知度都非常高,大家都一致认可通背拳在撑筋拔骨这一方面的专业性。 这四个字每个字都有各自的内涵含义,都有可以阐述的。

“活”说

活”字贯穿练拳始终——它不仅只是活身体,身体活只是“活”字最基础的层面;还要有“活”的训练方法,“活”的用法等等。 比如我们白猿通背拳训练中的一个训练方法,叫“十字拦”,其是牛街特有的一个练功方法。 对于十字拦,可以定步、抽掣步地练,行步地练,对抗地练,操桩打袋地练,我们现在还可以通过打手靶来练十字拦。 以上这就是关于十字拦的各种练功方法,我们也能够将其模式应用在整个的练功体系中——即单操,行步,对抗,操桩打袋,甚至打手靶来练。总而言之,要非常“”地去练拳。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够看出我的意思来了,其实我是把“活”作为一个练功体系来考虑。

04

拳之境界

TongShen

在我所提出来的“活”之体系中,我们考虑到了臂(活肩而通臂),考虑到了背(活身而通背),大家可能会问接下来是不是该叫通胯了? 其实通臂、通背之后是“通身”。 “通身”其实是我自己想的词,“通身”往后全是我自己的总结定义。 什么是“通身”?我们通过前面的活臂、活腿、活身训练,把全身由点到线再到面地练活了,便叫“通身”。

TongShun

再往后,我把在技术动作层面上的境界定义为“通顺”。 这些内容,我暂且不做阐述,以后会单有课程来进行详解。

TongTou

“通顺”之后是什么? 按我理解的是“通透”! 这个“透”包括了上下左前后左右,里里外外,都包含在内。 “通透”其实已经上升到劲力的层面了,而不再是身体了。 我在这里再强调一下,我说的都不是招 我发觉现在很多习武者对各种套路、手法、招式情有独钟,但我认为套路手法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练劲 前段时间我还给学生讲,我说不管别人是练招还是说手,我们通背拳就是先练身体后练劲,而且这两个过程是反反复复的,不断倒换的。 一个层次上一个台阶,在练劲的时候再回来练身体,层次的不同,导入点也不同。在练劲儿的过程中,也同时包含了功力训练、劲力的组合等等。

TongDa

松、活、柔、顺,通背拳中有很多柔练的方法,通过非常柔缓、柔顺的方法,加上很多的意念的训练,在劲力通透以后,我们还能达到“通达”的境界,也就是通背拳中所提到的“通达神化”。 往后就不讲了,再讲就有些玄乎其玄,神乎其神,讲了一般人也练不到,那些都是给大师们留的。

结语 / Epilogue

最后做一下总结,本文主要是讲我是怎么理解老前辈的一句话(通背/通臂,不仅仅只是一个拳种的名称,更是一个练功方法);而后延伸出我个人提出的以“活”为根基的拳法体系——即通臂、通背、通身、通顺、通透、通达!

我们每个体系都有它最核心的训练方法,而我们要找的就是抛开招式外形的、直指核心本质的训练方法!我觉得这才是我们练拳人真正应该探索、研究、寻找的东西。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我认为传统武术的各家流派在破开自家拳种的外衣后,方能寻找到传统武术的脉络。

我们不管是练什么拳,不管是学什么,研究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理解

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跳出去!说句实话,你如果老在自己这个圈中打转转,你永远超不过你的前辈!

以上皆是我个人的一些理解与看法,仅做抛砖引玉之用,欢迎更多的朋友们来探讨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