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酉山穆王陵》第14章 钟鼓洞

 肖湘塘88 2023-06-17 发布于湖南
丹山,又名龟山,是张果老炼丹修道的古遗址。丹山寺便位于丹山临江的悬崖之上。
发哥本就是个粗人,书读得不多,见萧十八俩人谈起诗词来,理都不理萧十八自顾自地走了,反倒是龙依依好像在思索着什么
推开大门,龙依依开口说道:还真像,再次应景了,这古人是不是知道我们要来,把我们的心境都写出来了。
萧十八笑笑,没说话,心想:古人的诗文才情岂是我等可比的,人家是靠诗文吃饭的。
边往前走,萧十八边跟龙依依介绍丹山寺:这丹山寺下是峭然耸立的悬崖,那边过去是钟鼓洞。以钟鼓洞为核心,古人在下面的悬崖上镌刻有诗题辞于其上,形成了辰陵著名的丹山摩崖石刻景观,现存摩崖石刻15方,其中清晰可辨的有10方,有王阳明、满朝荐、徐珊、胡松等历史文化名人的题咏。
其中徐珊的石刻太古遗音、胡松行书阴刻壁立万仞、徐廷绶行书阴刻碧水丹山、田镇藩的篆书阳刻五溪锁钥最为有名且完好。2012年,丹山摩崖石刻被入选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最靠外侧的那一幅石刻“太古遗音”是明朝的辰州府同知徐珊所题,隶书阴刻,长1.25米,高0.55米。右下方有一幅王阳明所刻的“钟鼓洞”,石刻宽065米,高0.35米,不过风化严重,根据县志内容补全诗文为:见说水南多异迹,岸头时有钟鼓声。空余峭壁千年在,未信丹砂九转成。远地星辰联北斗,虚窗明净坐深更。年来夷险浑忘却,始觉羊肠路亦平。
再东侧是“壁立万仞”,前进士湖广布政司参议滁人胡松于大明嘉靖十九年夏六月所题,楷体阴刻,宽1.48米,高0.6米。该石刻保存完整,字迹雕刻清晰,书法艺术性很强。
还有徐廷绶的“碧水丹山”、田镇潘“五溪锁钥”等石刻也是保存比较完整的。
萧十八边走边介绍,不知不觉中,三人从丹山寺一楼走到了顶楼,不到二十分钟便把丹山寺逛了个遍。目前的丹山古寺,寺里寺外,早已千疮百孔,供奉的神佛也已随着岁月的流逝几经变迁,唯有亘古不变的傩公傩婆的神像仍然红布遮脸供奉于洞中,见证着辰阳历史的变迁与沧海桑田。
在其已损毁的门洞前,外边的光照射进来,萧十八又想起了这丹山寺的另一幅对联:剪一片白云补衲,借半轮明月看经
品味这两二幅对联,拟联之人看破红尘,甘于淡泊恬静,恪守着清规戒律,静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悟出了人生真谛——名利场中,很多时候,也应懂得选择和善于放弃,有时退步就是向前。
青灯古佛相伴,僧衣破了,剪一片白云缝补。
油尽灯灭,借着半轮明月诵读经文。拟联之人是想效仿古时隐于此山之中的大贤善卷一样,冬衣皮毛,夏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天地之间。
龙依依拉着萧十八的衣袖问道:进不进洞去看看?
肖十八说:不用进去了,曾经有一个小探险队进过洞,还拍了纪录片,里面应该被翻了个底朝天。再说这地方也不可能作为皇陵入口,我来这里只是查看一下这个地方的风水格局。
这个洞就是我们说的钟鼓洞,内有二石,扣之作钟鼓声。
古有诗云:'江晚色朦胧,何处宵钟,声声缥缈绕丹峰。崖畔渔翁听未的,疑是风松。入耳却从容,敲罢云封,余音袅袅欲相从。取笛沧浪续一韵,宛豁心胸。说的便是这里,来此游玩的名人大儒常以此洞吟诗作对
也有传说此洞是为周穆王藏书之处。'康熙版《湖广通志》记载:藏书室,在辰溪县钟鼓洞,穆天子藏书处,正统中,有樵人入石室,见书,白县令,取之,书皆随风飘去。说的便是这个洞,但我认为这个洞太小,又崖壁险峻,将书运来应该不可能。
龙依依点点头,我也认为不可能,这个地方虽在河边,极其险峻。但又太显眼,对河肉眼可见。又怎么可能进行那么大的藏书工作呢。
呆了不一会儿,又有一批人前来游玩。这地方本来就窄,萧十八知趣地给后来者让地方了,相继走出丹山寺。不过,萧十八走出大门时瞟到了一个穿着裙子的女子甚是眼熟,但怎么也想不起叫什么名字了,也就没有在意了。
一天下午了,萧十八便提议今天先回去,明天早来点,爬到大酉山最高处去看看,两人点头同意。龙依依要请萧十八和发哥俩去她家吃饭。萧十八吓了一跳,怎么也不肯去她家了,要是再喝醉了就麻烦了。只是这一拒绝,立即惹来了龙依依那幽怨的眼神。萧十八只得说老婆大人在家,外出不太好。这不说还好,一说龙依依屁股一翘便走了,萧十八跟发哥只得讪讪跟上。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