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古神仙和外丹术——《周易参同契》的外丹思想(六)

 见青黄 2023-06-17 发布于河南

《周易参同契》以《周易》为指导,效法汉代象数易学,以乾坤为鼎炉,坎离为药物,其余六十卦为火候,借用阴阳五行,阐述了炼丹思想。

文章图片1

一、上古神仙信仰

神仙信仰是道教的核心思想。无论道教的教义及道术多么庞杂,其教义的核心仍然是神仙信仰。神仙信仰和神仙方术可以上溯到远古氏族社会的巫觋传统。《山海经》中就有“不死之山”、“不死之国”、“不死之药”、“不死之树”和“不死之民”的记载,这些记载为“不死”的概念奠定了基础。在青海乐都出土的距今约四千年的彩陶罐上,就有行气的图画,说明华夏文明史的开始时期就有神仙方术的雏形。

文章图片2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相信“长生”和“不死”的观念。这种信仰是在经验的基础上推理得来的。古人认为,服用药物可以治病和预防疾病,因此服用药物可以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不死。这种“长生说”往往将长生的愿望寄托在仙药和神仙身上,希冀通过服食仙药成为逍遥自在、长寿不死的神仙。

何谓“神仙”?

在原始宗教中,人们信仰的是“神”,《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 从示申。”“申”、“电”、“神”本是同一个字。 “申”的甲骨文像一道向着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

文章图片3

“申”的甲骨文

而中国道教徒则信仰的是“神仙”《释名·释老幼》说:“老而不死日仙”,指的是能长生不死的人。《汉书·艺文志》云:“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 可见,所谓神仙,就是一些养性葆真、齐一死生的人。

神仙信仰随着灵魂不死观念逐渐形成,上古的神仙传说和方士的寻仙活动形成了道教中神仙长生不死的宗教信仰,同时也吸纳了先秦道家的长生思想。

《老子》就提到了“长生久视之道”。《庄子》则使用“真人”、“神人”等称谓。如《庄子·逍遥游》中描述了道:“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等等。” 道家的这些说法主要体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

神秘外丹术

文章图片4

外丹术,指通过烧炼丹砂、铅、汞等矿石药物,制成能够让人保持青春,乃至长生不死的丹药。外丹术在我国起源很早,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的产生既有其物质基础,又有其思想基础。

殷商时期的冶金术是炼丹术的物质基础。我国在殷商时期,冶金铸造技术已非常高超,许多流传至今的旷世珍品,即使采用现代技术也难以制造。

经周代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和社会生产的需要,冶金业在各国普遍发展,《周礼·考工记》中已有各种合金的制造规范,春秋战国之际又有了可锻铸铁。这样,许多化学元素的伴生矿物及其合金的性质,如铜、铁、锡、铅、汞等,都得到了深入研究,并应用于炼丹术中。

而神仙传说与服仙药长生的观念,在当时被广泛接受。古代很多帝王都相信神仙之说,认为可以通过寻找神仙药物来获得不死之身,这些都为炼丹术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外丹术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战国时期,神仙家崛起后,与阴阳五行家以及方仙术家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方士群体,被称为“方仙道”。方仙道主要分为三个派别:南方王子乔和赤松子的“行气派”秦中容成公和彭祖的“房中派”,以及燕齐羡门高和安期生的“服食派”

其中,以安期生和羡门高为代表的“服食派”,擅长于服食仙药和烧炼丹砂。秦晋方士以彭祖和容成公为代表,擅长于房 中 御 女之术。此派在秦汉方仙道及黄老道中极为盛行,《汉书·艺文志》所载《黄帝三王养阳方》、《尧舜阴 道》,《汤盘庚阴 道》等即为该派著作。而以王子乔和赤松子为代表的南方荆楚、吴越、巴蜀一带的方士,则擅长于行气、导引、吐纳等全身保命之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个派别的方术逐渐融合并不断发展。其中服食派则是倡导外丹术的先驱。

秦皇时代,开始了以火“练”(通“炼”)丹。《史记·秦始皇本纪》:“方士欲练以求奇药’,即指此事。汉武帝时代,李少君有“却老方”:“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 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武帝深信不疑。淮南王刘安所作《枕中鸿宝苑秘书》“皆言神仙黄白之术”。

东汉末年,外丹术被道教所继承,旨在帮助人们达成“长生成仙”的宗教目标。《参同契》以及之前的《太清金液神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共同总结并开辟了炼丹术的发展方向。

在两晋到隋唐时期,随着道教的发展和统治者的提倡,外丹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不少炼丹家和炼丹著作。

文章图片5

例如东晋道士葛洪,他是一名医学家,精通外丹术,著作颇多。根据《晋书》中记载,葛洪是一名医学家和道士,他写作了《抱朴子》内外第一百六十篇、《金匮药方》一百卷和《肘后要急方》四卷。其中,《抱朴子·内篇》详细介绍了黄白术和金丹术,认为炼丹术是达成仙道之极的手段。

隋唐时期,道教得到了发展,炼丹术大行其道,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豪绅,都嗜好炼丹。炼丹术得到了大大的发展,并留下了更多的丹书,如《周易参同契无名氏注》、《通玄秘术》《大丹至论》等。唐代著名的医学家、炼丹家孙思邈,他的炼丹著作是《丹房诀要》一书。

文章图片6

道教外丹黄白术在南宋金元时期仍有一定的持续发展,随着道教心性论的兴盛,道教修仙思想开始从注重外炼服食以求举形升仙内炼成仙转化,道教内丹术得以兴盛并成为道门中人修养成仙的一个主要方术。但道教中人从事外丹术的努力和活动始终没有停止,依然有内外丹合修的暗流。

总结:

中国的炼丹术源远流长,最初是一种医学实验技术。随着道教的形成,炼丹术转为道士师徒秘传,不断发展。在东汉末至宋代约1200年间,炼丹术在宗教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发展,炼丹文献不断涌现。《正统道藏》收录了约100余种丹书,其中大约70余种集中在《洞神部·众术类》中。宋初的《玄霜掌上录》是篇幅最短的丹书,仅有600余字;而南宋末或元人所辑的《庚道集》则是篇幅最长的丹经汇编,共计9卷6万余字,是全面总结炼丹成就的代表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