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晋刘裕肃清政敌,攻陷荆州,后秦姚兴晚年昏聩,诸子争权攻伐

 茂林之家 2023-06-17 发布于湖南

公元413年,朱龄石率领两万晋军成功灭谯蜀,巴蜀地区再入南方版图。

这时,刘裕已经连续打赢两场外战,使得晋国的版图大大扩张,而且又连续打赢两场内战,肃清了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刘毅。在晋国内部,谁也不敢看不起这个半文盲的牛人了。晋国朝廷的那一干名士,这才知道读书无用论有时也很正确。

现在晋国内部,已经没有谁敢跟刘裕叫板了,也没谁有这个叫板的能力了。

按理说,现在晋国内部应该是铁板一块,内部事件不应该再发生了才对。

可仍然要发生。

不过,这个事件并不是由别人引起的,而是刘裕自己搞出来的。

刘裕的野心已经明确了,因此一天到晚都死死盯着晋国的权力版图一旦发现谁的力量有些膨胀,谁的资本有些雄厚起来,他就把谁当作潜在的对手、未来的敌人。

司马休之父子马上进入他的视野。

这时,司马休之是荆州刺史,地方牛人之一。他历来很老实,从没有别的想法,很会做人,从不得罪上级领导,也没有跟下属过不去,属于官场中的老好人。因此,他"颇得江、汉民心"。他一得民心,刘裕就有点紧张起来,就想搞他。但硬是抓不到什么把柄。可他的那个儿子司马文思 太不争气了。

如果你光看司马文思的名字,你会以为他绝对是个好学生,可实际上,他的性格凶狠残暴,又爱装哥们儿义气,仗着家里有的是钱,对传说中的江湖豪杰都想请到家里来喝名酒,完了就仗着酒气出去,想出气时,顺手在街边抓起人就一顿暴打,打死也不用偿命。于是,跟随他的"英雄豪杰"越来越多。

刘裕一看,你小子以为你牛啊,我要你牛出代价来。

在大家对司马文思的行为都愤怒的时候,刘裕的机会就来了。

有关部门马上举报司马文思,列了多条罪状,要求另外的有关部门对司马文思严加查处。

于是下诏,诛杀跟随在司马文思后面的那些"英雄豪杰"。至于司马文思则让他有个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

如果看到这个处理文件,你以为这件事就到此打住,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刘裕下这个文件,并不是放过司马文思,而是另有厉害的一招跟在后面,他如果花这么大的心思,去跟一个街头混混差不多的花花公子玩,那他还是刘裕吗?

打司马文思,目的就是打司马休之。

司马休之知道儿子被移交司法机关后,也觉得这事要闹大了。他到这时仍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赶紧上书,请求处分,而且还请求让他辞去本兼各职。但朝廷不同意。

株连可以不搞,但办法还是有的。

刘裕不搞株连,但却把司马文思送给司马休之,这个儿子该如何处理,让他自己看着办。

司马休之马上做出处理结果,上书要求把司马文思的爵位上缴了。然后写了一封信给刘裕,说了很多道歉的话。

刘裕一看就笑了。大家看到了吧?司马文思为什么敢这么嚣张?因为他有保护伞啊。他的保护伞是谁?就是他的老爸,现任荆州刺史的司马休之啊。现在,司马文思躲到他老爸那里去了,有关部门难以将他绳之!以法了。

这不就有了借口了?

有了借口,就什么都好办了。

刘裕马上任命孟怀玉兼督豫州六郡,主要任务就是准备对付司马休之。

义熙十一年(415年)正月,刘裕在经过一番准备之后,决定对司马 休之摊牌。他下令将司马休之的次子司马文宝和侄儿司马文祖抓起来,然后让他们自杀。

之后,刘裕马上带着大军朝荆州方向隆重开过去,把司马文思的保护 伞司马休之打掉,让大家知道,不管你的职务有多高、功劳有多大、权力有多重,只要你敢于犯罪,都坚决把你搞定。

在刘裕大军出发时,朝廷下文,加刘裕黄钺,领荆州刺史。

这次刘裕连个推辞的场面话也没说一句,举着那把按他的意思除了皇帝之外可以砍死任何人不偿命的黄钺,向荆州方向开过去。

出发前,刘裕把自己最铁杆的手下刘道怜、刘穆之都大大地提拔了一通,全安插到要害部门,全面掌管首都事务。

大家看到这个样子,知道司马休之已经不妙了。

就连那个鲁宗之也觉得自己的前途已经一点不光明了。他的智商也不是特别发达,他只要按照正常的逻辑思维,稍一拍脑袋就知道,这个时期是刘裕剪除异己的时间。谁是他的异己?他说你是异己,你就是异己。只要你的手里有一点力量,他就会说你是异己。

现在鲁宗之手下的力量还雄厚得很,如果他自动把这些力量全部转让给刘裕,刘裕当然会很高兴。可那样一来,他鲁宗之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快乐可言?这辈子的奋斗还有什么用?

于是,他把儿子鲁轨叫来,说他决定跟司马休之联合起来。

鲁宗之现在的职务是雍州刺史;鲁轨的职务是竟陵太守。

司马休之这时也知道,自己现在就是投降,也是下场凄惨了,也一点不示弱,马上上书朝廷,当然,他知道,这个上书没什么用,但没用也先上一次,开列了刘裕一大串罪状,至少可以把刘裕恶心一次,打击一下他。然后动员全军,坚决抵抗到底。

从这点上看,他比刘毅强得多。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裕收拾他的难度确实很大。

刘裕想不到鲁宗之竟然也站到司马休之的立场上,知道这事玩大了。但都玩到这个份儿上了,就得玩下去,这可不是玩游戏,觉得前景不妙了,可以关闭重来。你可以重来,但人家不重来了。

他一来就打出手中的王牌,派檀道济、朱超石(朱龄石的弟弟)直接攻击襄阳。

这时,江夏太守刘虔之带着自己的部队来到三连,已经修好桥梁、准备好口粮,等檀道济的大军开过来,举行个胜利会师仪式后,一起去战斗。哪知,等了好几天,硬是等不到檀道济,却等来了鲁轨。鲁轨来的时候是悄悄地来的,一点风声也没有透露出去,然后发动突然袭击,把还在盼望着檀道济的刘虔之"斩之"。

刘裕又派他的女婿徐逵之当先锋官,带着蒯恩、王允之、沈渊子一千牛人去攻打江夏口。

哪知,在破糖这个鬼地方跟鲁轨撞了个面对面,双方同时出手,结果,打了个大败仗,"逵之、允之、渊子皆死",损失惨重。只有那个蒯恩按兵不动,才没有受到什么损失。鲁轨拼命攻击蒯恩的大营,蒯恩拼命死守,鲁轨只得退走。

这时刘裕正在马头,坐等女婿的捷报,哪知,这个女婿却不会打仗,才一出师就连自己的性命都搭了进去。

刘裕气得抓狂,马上跳了起来,带着大军北渡长江:女婿不行,他就亲自出马了。

这时,鲁轨和司马文思带着荆州兵团四万人,在悬崖上构筑阵地。刘裕的部队一看,这个阵地怎么爬上去啊。主公,这仗还是不打了吧。

刘裕大叫:"哪能不打?你们以为现在可以撤退?你一抬腿,人家就猛冲下来,把咱们统统就地杀死。"

士兵们往上爬,没有一个能爬上去。

刘裕大怒,真的那么难爬吗?你们爬不了,我爬给你们看。说着跑过去,就要往上爬。

死党们过来劝他,都被他大声骂走了,而且越骂声越大。

谢晦一看,就知道主公的这个生气不是真的生气,他更不会亲自爬上去的,他的这个动作是明显的作秀动作。这些兄弟劝他不下来,是因为劝的方法出现了问题。他先上前去紧紧抱住刘裕。

刘裕大声说:"你再不放开我,我就杀了你。"

谢晦等的就是这句话,大声说:"天下可以没有我,但不可能没有主公。"刘裕一听,终于等到这话了,要是不带他出来,这次演的戏就不知道怎么收场了。

刘裕这才看在谢晦的面子上,没有爬上去。这时,胡藩带队过来,刘裕说:"胡藩你爬上去。"

胡藩一看,这是人爬上去的地方?

刘裕一看,胡藩的脸上全是害怕的神色,马上就大怒起来,下令左右,把这家伙抓起来,爬不上去,就砍他的头。

胡藩看到刘裕的眼睛红红的,看来是真的要拿他开刀了,忙叫道:"我正找地方呢。"用刀尖挖出小洞,慢慢地爬了上去。其他人一见,原来这样是可以爬上去的,便都跟着爬了上去。

大军上岸之后,刘裕马上下令攻击。

荆州兵团本来以为刘裕他们是绝对爬不上来的,一点准备也没有,突然被冲杀,只得丢了阵地,向后撤退。

刘裕继续猛攻,荆州兵全体崩溃,连江陵也丢了。

司马休之和鲁宗之这才知道刘裕真的太猛了,两人同时向北逃走,这两个家伙打仗时,做的部署很不对,虽然取得了两连胜,最后一战就被刘裕扳回成本,但选择逃跑的线路却很正确。他们在拼命狂奔,留下鲁轨一条好汉死守石头城。

刘裕派赵伦之和沈林子去收拾鲁轨,派王镇恶去追击司马休之等人。

最后,鲁轨认为大势已去,也跟着跑路,反正以后也得跑,不如现在提前跑。

刘裕把最后的政敌赶跑,他们个个都变成叛国投敌的卖国贼,现在谁反他,谁就是叛国贼。

打倒了叛国贼,那是立了大功的。因此,表彰是必须的,提拔是必须的,做姿态也是必须的。朝廷下诏:加太尉裕太傅、扬州牧,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大家都知道,那个司马德宗虽然当了十多年的皇帝,恐怕连什么是诏书都不知道,这个诏书都是刘裕一伙搞出来的。刘裕看到这个诏书,心里 在嘎嘎大笑,现在他的地位跟以前的曹操和司马懿没什么两样了。但他想来想去,觉得还要做一下姿态,反正已做了这么多次了,再做一次也不会死。于是,他回到首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坚决辞去太傅和扬州牧这两个职务。然后,他任命那个只有十岁的儿子刘义符为兖州刺史。

不过,那个"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特权,他就不再推辞了。

到了现在,大家可以确认,刘裕已经决定搞定司马氏王朝了,历史已经多次证明,某个权臣一旦得到这个荣誉,下一步就是"禅让"。

这时,政敌没有了,外战一时又无法展开,刘裕无聊了差不多一年,觉得自己的出镜率有点不高,估计有人会以为自己近来的健康已经出现什么状况,就于义熙十二年(416年)正月又下了个诏书:加太尉裕兖州刺史、都督南秦州,凡都督二十二州。这次当了二十二州的都督,实在是史上最牛的人了。他还让儿子改任豫州刺史,让刘义符的知名度也顺便提高了一下。

过了两个月,刘裕又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后秦国发生了严重的内乱事件。

姚兴这个人,不管你怎么看,身上好像都有点苻坚的影子。前期工作做得很不错,晚年硬是把事业越搞越差。苻坚一辈子做得最失败的事,就是花了大量的资金培养了一批敌人,这一批人中包括了姚兴的老爸姚苌,最后因轻敌思想作怪,在淝水打了一场毫无理由的败仗,然后国内的敌对势力突然遍地开花,最后超级强国一下子垮掉。

姚兴的事业虽然远不如苻坚那么伟大,但毕竟也把老爸留下的那个烂 摊子盘活,在西北称霸了一段时间,如果照那个势头发展下去,把后秦帝国打造成一个超级大国也不是很难。

可他也是不顾手下人的大力劝阻,硬是培养了一个死对头,刘勃勃。现在刘勃勃已经不叫刘勃勃了,他把自己的姓改成了赫连。他为什么连自己的姓也改了?

原来,他是匈奴人的后代,这个刘姓是匈奴人觉得自己原来的姓太没有文化,就认为他们的老祖宗曾娶过汉朝皇帝的女儿,也算是刘家的子孙了。因此,他就挂靠当时的天下第一姓,跑到中原来混,让人家觉得他们也有点文化。

他们打着这个"刘"字招牌差不多有一百六十年了。

现在刘勃勃觉得不能再挂这个招牌了,堂堂匈奴大帝,跟母系的姓氏,还有没有点男人气质?因此,他决定改姓。不过,他并没有改回原来的"栾提",而是很有创意地改成"赫连"这两个字。为什么用这两个字?他认为他是老天的儿子,他的牛是来自天上的,赫然跟天相连,简称就是赫连。这么一解释,他觉得比他老祖宗改姓刘有文化多了。

赫连勃勃在当时不止改姓有创意,建立的政权也很有创意。人家当了个皇帝,总得在某个地方加强建设,然后把首都定在那里。他却连个首都没有,整天带着自己的人马到处溜达,看到哪个地方有点东西,就猛抢一把,然后又跑到另一个地方,完全是个移动政权。

他的这个办法对姚兴最有效,让姚兴的头很痛。

其实,姚兴现在头痛的地方太多了。

他在南凉国那里打了个败仗之后,又被刘勃勃打了个全面失败。这两场大战加起来的后果,对他而言,跟苻坚的淝水之战没什么两样。

苻坚晚年时期,只是被慕容垂和姚苌两个人搞得不爽。姚兴现在的情况更恶劣。他不光收拾不了周边的几个敌对势力,就是那一群儿子也摆不不平。

当然,儿子们闹得不和谐,责任主要由他来负责。本来他让姚泓来当他的继承人,但他又觉得另一个儿子姚弼很可爱,就让这个姚弼当了雍州刺史。

姚弼看到老爸越来越喜欢自己,内心世界就翻滚起来,这种翻滚白的时间和次数一多,就会翻滚出那个危险的想法来,也就是平时所说的"野心"。

连他手下的死党姜纪都发现了他的这个心态,马上建议他做好前期工作,去巴结老爸身边的工作人员,争取调回朝廷工作。

这个工作果然大见成效。没几天,姚兴就让他当了尚书令、侍中、大将军。姚弼知道,光骗过老爸仍然不行,又继续装下去,天天把笑容挂在在脸上,跟谁也不生气,见到高级员工就说他们是国之栋梁,只要好好干,必定大有前途。可他做得太过分,没几天,大家对他的这些笑脸,就有点恶心起来。

但姚兴却一点没有发觉,依然觉得姚弼礼贤下士,比以前更可爱了。姚弼把老爸身边的工作人员全部变成自己的死党。只要看谁不顺眼,他只向姚兴讲一句话,姚兴马上就指示,让姚弼来处理。

姚泓有个朋友叫姚文宗,是左将军。姚弼觉得不能让姚泓有个军方牛人,马上就到姚兴面前,说姚文宗是个不可靠的人。姚兴一听,也不让人审查一下,马上就把姚文宗叫来说,给你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姚文宗说:"保证完成。"

姚兴冷冷一笑:"自杀!"

姚文宗看到主公的脸色,知道再说什么也没用了,只得当场自杀。

其他高级员工一看,在姚弼的面前,连姚泓也成了弱势群体,谁也不敢得罪姚弼了。

梁喜等几个人实在看不惯了,觉得主公要是继续这样下去,这个政权就有垮掉的危险,就找了个机会劝姚兴最好削弱一下姚弼的权力,免得对太子不利。

姚兴听过之后,什么话也没说。

后来,大司马农窦温干脆劝姚兴废了太子,让姚弼上来算了。

姚兴仍然沉默。

他连续两次沉默,表明他是很懂得其中的利害关系的,但下不了决心,也许他以为拖下去就会好的。别的事可以靠拖来解决,可这个事是越拖问题越大,后果越严重。

姚兴这时年纪已经大了,本来身体就有病,没几天,这病就重了起来。

姚兴的病一重,姚弼认为机会就来了。姚弼马上偷偷集结了几千人, 想来个军事政变。

他的这个准备,瞒得过他的老爸,可却瞒不过他的兄弟姚裕。他只顾全心全意去巴结老爸,却没有跟兄弟搞好关系,因此兄弟们历来看他 不爽。

姚裕知道姚弼要搞事之后,便派人去通知那几个在外面当牛人的兄弟,请他们做好粉碎姚弼阴谋的准备。

后来,姚兴的病好了起来。那些牛人儿子都跑到长安,要求老爸对姚弼这个脑后有反骨的家伙来个严厉处分;其他几个大臣也一致请求主公当机立断。可姚兴却只是免除姚弼的尚书令,那个最有实权也最可怕的大将军职务,仍然保留。

大家继续请求。

可姚兴就是不说话。

大家累了,也只得走开了。

在这次诸子进京要求老爸处分姚弼事件中,姚宣的话讲得最严重。因此,姚弼最恨这个兄弟。这几个儿子在老爸面前狠批了姚弼一通之后,就都回原地。姚兴这时已经晕了头,虽然明明知道这些儿子对姚弼的指控是有事实依据的,绝对没有诬陷的成分,可他硬是继续觉得姚弼可爱。过了没几天,就又把大权交给姚弼,信任全面恢复。

姚弼马上就罗列了几个罪名,全套到姚宣的头上。姚兴对姚弼的话一点怀疑也没有,马上派人去把姚宣抓起来,下到牢里。

没多久,姚兴又病了起来。

姚弼再次觉得机会来了。他开始装病,其实是为了在家里进行部署,只等老爸一死,他就带着部队打到宫里去,先将那把椅子抢来。

可他做得也太粗心了,一点不秘密,很快就让他的老爸以及全体高层知道了。

姚兴不得不愤怒了,他再不表示一下愤怒,就不用当这个皇帝了。

可他只抓了姚兴的几个死党,问都不问,就拉下去斩首。然后就把 大家都召集过来,开了个一点也不鼓劲的大会,请大家发表对姚弼的处理意见。可这个不鼓劲的大会一连开了好几天,也达不成决议。大家马上知道,这不但是个不鼓劲的大会,也是个让事情不了了之的大会。他让大家前来,只不过是想让大家出面说,再给姚弼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可大家觉得这个姚弼太不可爱了,因此谁也不说话。

连着开了几天不成功的大会,大会的内容就泄露了出去。姚弼的死党知道后,就都怕了起来,这可是个不利于他们的大会,于是就开始活跃起来,到处活动。姚兴知道后,终于把姚弼抓了起来。

这一次,大家以为,主公应该英明一次下狠手了吧。哪知,姚兴抓了姚弼之后,便又觉得心疼起来,可如果自己这么一宣布姚弼无罪,或者又来个不了了了之,虽然大家不会说什么,可自己到底不好交代啊。他一拍脑袋,就想到一个办法。

他把太子姚泓叫来,当着大家的面,说:"你是我的接班人。这事,你看怎么办。"

姚泓虽然性格不强悍,是姚兴这么多儿子中最文明的人,四肢虽然不像其他兄弟那么发达,但智商却不低,一看老爸向自己丢过来的眼色,就知道老爸想的是什么。老爸不想杀姚弼,又不好开口。他一想,就赶忙顺着老爸的意思,说:"老爸啊,这都是我没有水平引起的。要是我的水平高一点,兄弟们哪会做到这个地步?这个责任就由我来负,免去我这个太子职务吧。"

姚兴一听,说,大家听到了吧?太子说是他的责任,跟姚弼无关。那就看在太子的面子上,不追究这个事了,这个事到此为止。

他以为宣布这个事到此为止了,这个事就真的到此为止了,他就可以放心养几天病了。

哪知,内外交困时期马上就要来临。

姚兴到了这时,觉得自己很累,认为可以让太子实习一下了,于是自己跑到华阴休养,让姚泓出来处理事务。可还没过几天,他的病又加重起来,只得又返回长安。

黄门侍郎尹冲是姚弼的死党,知道姚兴的生命线已经到了尽头,因此就做了个打算:姚兴回到首都时,姚泓肯定出来迎接。姚泓一出来,就马上对他进行一次袭击。这个天下不就成了姚弼的天下了?姚弼一当上皇帝,自己可是立了头功啊。

可姚泓的死党们硬是把姚泓劝住,不让姚泓出去,说出去之后肯定会出事。

计划破产后,尹冲又建议姚弼干脆劫持姚兴,事情不就全部妥当了?

可姚弼觉得没有把握,就没干。

姚兴这时脑袋居然来了个急转弯,任姚泓为录尚书事,然后下令加强宫中的警戒,还派人去把姚弼家中的武器全部收缴。

做完这些事后,他的病就更重了,已经重到不能说话的地步了。一般到了关键的这个时候,总会有个关键的人物出现。

现在这个关键人物就是姚兴的小儿子姚耕。他和姚愔都是姚弼的同盟。这时看到老爸这个样子,就知道他们启动搞事的时机真的成熟了,就从宫中出来,直接去找姚愔。他怕姚愔不敢动手,还把事情夸张了一下,说:"老爸已经歇菜,再不动手,就没有机会了。"

姚愔当然相信,立刻跟尹冲带着部队进攻皇宫南门。

他们想不到,姚兴在最后关头早就重新部署了宫中的警戒,进攻的阻力超大。后来姚成都又带兵前来,向他们夹击。姚愔想不到老爸都了,宫中的警卫团还如此卖命,战斗力还这么强悍,就下令放火。

姚泓他们知道姚愔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也顾不得什么了,就把老爸的招牌打了出来。他们扶着姚兴出来,到前殿亮相,直接下令姚弼自杀。

姚愔和他的部下一看,都傻了,原来主公没有死啊。姚耕说的是荒话,军心马上涣散。姚愔和尹冲等几个挑头人都逃走了。

第二天,姚兴真的死了,享年五十一岁,虽然属于自然死亡,但死时很难受。

姚泓当上了后秦的皇帝。

可这个皇帝已经一点不好当了。他虽然很文明,可当了皇帝之后,手下没有得力的帮手,再加上差点死在兄弟的手上,疑心就重了起来。当了皇帝没几天,就又跟兄弟们闹得很不和谐。

这时,周边几个势力也把后秦帝国当成最好欺负的国家,不断地出兵攻打,占他们的便宜。杨定骚扰完了,赫连勃勃又来,反正就是不让他们有点安宁的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