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季散语】周继坤︱追忆儿时端午节

 陈晓春 2023-06-17 发布于江苏

追忆儿时端午节

文/周继坤

“五月五,是端午。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童谣中的端阳,也称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又是一年端午时节。提起端午节,人们总想到吃棕子、划龙舟、插艾草、戴香囊等习俗。人们也把端午节叫“五月节”。在我的记忆里,除了春节、立夏、中秋节,五月节也算是儿时家中比较重视的节日,有着那几份神秘感。

想起童年时代的端午节,家家户户的门楣都插上艾草。这天,母亲都会给我们一家包粽子吃。父亲早早地劈好柴,一摞摞整齐的放在锅门口。母亲通常提前几天去河边采摘新鲜的苇叶,晒干洗净。先放到水中煮一煮,同时将准备好的糯米浸泡,就开始包棕子了。那时不懂事的我,总是在母亲的旁边折折棕叶,抓抓糯米,学着包棕子的样子,在大人们的嘻笑中忙得不亦乐乎,但自始至终也没能包成过一个像样的棕子。只见母亲每次选取两三片叶子,左手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的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接着就往里面小心翼翼的放糯米,然后在手里轻轻地转个图,最后用稻草绑起来,一个“棕子”应运而生。母亲会包出不同口味的棕子,有蛋黄的、蜜枣的、红豆的、蚕豆的、咸肉的等等,看着那些穿着绿衣的棕子在锅里煮着,空气中飘荡着粽叶的清香......

我喜欢欣赏绑扎粽子的各种样子,更喜欢品尝粽子的各种口味。当一只只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棕子端上桌时,我便顾不上烫嘴,张嘴就是一口咬下去。那糯米的清甜自舌尖渐渐沁入至心田,刹那间徜徉在无比的惬意之中......

如今,这些都成了封存的记忆。自从进入派出所工作以后,每年的端午节我都过得异常忙碌......记得去年端午小长假的时候,我们早已提前开启“端午小长假安保”模式,开着巡逻车在社区、街面上加强巡逻,做好疫情防控的宣传和疏导工作......

群众的平安最“粽”要。今年端午时节,又适逢我值班。其实,这些代表团圆和陪伴的节日,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坚持和守护。每年的端午节,虽然我们经常缺席与家人的团聚,但从未缺席坚守岗位的职责。

临近端午,又到了粽香弥漫的时节。浓郁的粽香总是挑逗着我的嗅觉,把我的思绪带回过去,带去那岁月荒芜的儿时记忆。 

端午节安康

作者简介



周继坤,男,江苏盐城人。现在盐城市大丰区公安局白驹派出所工作。工作之余,爱好新闻、文学写作,尤喜采写白驹古镇风味小吃、特色食品。经常采写身边发生的新闻和撰写涉及随感而发的文学类作品,写事实、写生活、写感悟。1985年以来,上百篇作品散见于纸媒和新媒体,其中有30余篇作品获奖。2023年4月,出版了第一部专集《爱心之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