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末年以少战多、以弱迎强、抗倭抗清的15位儒将悍将(下)

 金色年华554 2023-06-17 发布于江西
文章图片1

捌:赵率教

赵率教,生于1569年,卒于1629年,陕西人。1591年年仅22岁赵率教便中了武进士,任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都司,后调至辽东,成为当时袁崇焕的心腹爱将。

1626年宁远大捷后,明廷调赵率教去锦州一带经营关宁锦防线的北段区域。在1627年的宁锦之战中,赵率教率部坚守锦州,击退清军(当时称“金”,下同)的多次进攻。

1629年11月,赵率教在遵化(今属河北)一带,率部与清军贝勒阿济格所部展开激战。赵率教被清军左翼四旗和仆从的蒙古军包围,他因身中流箭而坠下战马,然后仍力战清军,直至战死。崇祯帝朱由检追赠。赵率教为太子太师。

《明史》对赵率教的评价较高:率教为将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劳而不懈,与满桂并称良将。二人既殁,益无能办东事者。

可以说赵率教是全面发展、几乎没有短板的。他对上奉公勤勉,对下恩遇有加,作战时勇敢坚决,不打折扣,像这样的高级将领,在当时也不多见。

文章图片2

玖:满桂

满桂,《明史》中未有满桂出生时间,卒于1630年,蒙古族人。满桂出生于宣府(今河北宣化一带),但他的祖籍是山东兖州府峄县(今属山东省枣庄市)。

满桂从小按照蒙古族的习惯,练习各种骑射作战,成年入伍后以军功先后担任总旗、百户、守备、游击、参将等职,属于不会投机钻营、全靠军功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实干将军。

1624年满桂才刚刚能“署”总兵衔,意思是能享受总兵待遇,但没有总兵的实权。满桂先后参加了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仍然是实心实意的作战,功勋卓著。

1630年初,清(当时称“金”,下同)军进逼北京,并与明军在广渠门、德胜门外、卢沟桥等地展开激战。当年1月28日,满桂在保卫北京的战斗中战死。

文章图片3

《明史》这样记载满桂: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军令获敌首一,予一官;否则赉白金五十。桂屡得金,不受职。

还能说什么呢,满桂实在是太实在了:他杀敌只拿赏钱。但他不知道,如果放弃赏钱拿官级,不仅更有钱,还能在官上进步快,一举两得。

只能说,在战争年代,像满桂这样虽然出身贫寒,但勇敢作战、诚实报功、从不偷奸耍滑的将领,实在太少了。

文章图片4

拾:袁崇焕

文章图片5

袁崇焕——朝服画像

袁崇焕,生于1584年,卒于1630年,广东广州府东莞县人(今广东东莞)。

袁崇焕的科举之路不好不坏,1619年35岁的他考中进士,算是虽迟但到。先后担任福建邵武知县等地方官,而后得到兵部尚书王在晋、孙承宗等人的赏识,官运亨通,在抗击清军(当时称“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重要胜利。

中间因魏忠贤弹压,袁崇焕辞官回乡。

崇祯帝即位后,袁崇焕再次得到重新启用,袁崇焕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公元1629年在北京击退皇太极入侵后,明廷以:擅杀岛帅毛文龙、私自与清廷媾和、卖米给敌人以资助等罪名弹劾并关押了袁崇焕。

文章图片6

袁崇焕——御赐尚方宝剑

1630年8月,崇祯帝最终认定袁崇焕反叛通敌,袁崇焕遭凌迟处死,家人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袁崇焕清廉,家中并无余财)。

袁崇焕是抗清(当时称“金”,下同)战争中的有功之臣,尤其是宁远大捷,袁崇焕坚壁清野、奋勇作战,并指挥西洋巨炮,炮轰清军,清军在巨炮的攻击下溃不成军,损失惨重,随后败退,据说努尔哈赤本人也遭到炮击受重伤,不久便离世。

《明史》的编纂者主要是清朝官方,对袁崇焕的评价多以褒奖和怜悯为主。通过史料来看,袁崇焕私自通敌没有实据,但擅自处死毛文龙,确实有些唐突;私自卖给敌方粮食,确实有些莫名其妙。

文章图片7

袁崇焕——影视作品形象

拾壹:沈世魁

沈世魁,出生时间史料不详,卒于1637年,辽东人,1633年被崇祯帝任命为东江总兵官,一直到1637年都驻守皮岛,后在皮岛海战中殉国。

1636年12月,皇太极亲率清军攻打朝鲜,史称丙子胡乱。1637年2月朝鲜降清后,皇太极将兵锋直指皮岛,沈世魁严阵以待,后来明军兵败,沈世魁被生擒,在清军主帅阿济格面前毫无惧色。沈世魁拒不投降清军,被斩首。

朝鲜仁祖国王听说沈世魁的经过后,对他刮目相看:'沈世魁发身于商贾之中,终至死节,甚是忠义之人也!' '有逃生之路,而效死不去,中国可谓有人矣!'

文章图片8

拾贰:孙承宗

孙承宗,生于1563年,卒于1638年,北直隶保定高阳人,祖籍河南汤阴。

1604年,大器晚成的孙承宗考中进士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而后转拜中允。1620年孙承宗时来转远,这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孙承宗以左庶子充当日讲官,成为皇帝的老师。

1622年,孙承宗自请督师蓟辽,皇帝批准,从此开启了自己金光闪闪的军事生涯。

文章图片9

天启帝朱由校——朝服画像

孙承宗主持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功勋卓著,后来遭到魏忠贤的妒忌,只好辞官回乡。

1629-1630年皇太极指挥清军进攻京都时,朱由检急召孙承宗,孙承宗运筹帷幄将清军击退。但不久之后孙承宗又遭到朝中大臣弹劾,孙承宗再次辞官回乡。

1638年清军再次大举进攻,孙承宗领家人和官军一起守卫高阳,城破被擒,孙承宗拒绝清军劝降,自缢而死。

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全都战死。1644年孙承宗获南明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文章图片10

崇祯帝朱由检——朝服画像

清朝乾隆帝时,又追赠孙承宗谥号'忠定'。

清朝这种跨界乱改谥号的操作其实很不合适,孙承宗是读书人,带兵打仗只是当时朝廷以文制武的体制所决定的。把孙承宗由文官谥号“文忠”改成武将的谥号“忠定”,乾隆帝这种操作实在有些莫名其妙。

拾叁:卢象升

文章图片11

卢象升——雕像

卢象升,生于1600年,卒于1639年,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省无锡宜兴)人。

卢象升少年得志,年仅22岁即1622年就高中进士。自1633年起,卢象升多次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屡立战功,先后升任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兵部侍等。

1638年卢象升担任兵部尚书,坚决力主抗清、守卫京师。其后连战皆捷,但被监军太监高起潜陷害,卢象升被崇祯帝免去尚书职务,以侍郎视事(以侍郎的身份继续干活)。

1639年1月卢象升率部在巨鹿贾庄(今属河北省邢台市)被清军包围,监军太监高起潜拥兵不予救援,卢象升战死沙场,年仅三十九岁。

文章图片12

卢象升——穿着麻衣白巾丧服出战殉国

后来卢象升被崇祯帝追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到了南明福王时,追赠卢象升谥号'忠烈'。

不过更有意思的是,卢象升抗击的清军对他大加赞誉:

到了康熙年间,为卢象升修建祠堂祭拜;

到了乾隆年间,清廷又追赠卢象升谥号为'忠肃'。

明清时期,武将的谥号一般以“武”为第一个字,第二个字的次序为宁、毅、敏、惠、襄、顺、肃、靖、信、康、壮、恒、愍、烈、勇、僖。这样看来,清廷给卢象升的谥号,比起明廷高了7个档次。

拾肆:杨国柱

文章图片13

杨国柱,出日时间不详,卒于1642年,他是辽东义州卫人,官至宣府总兵,1640年松锦之战的援辽8总兵之一。

1640年3月清军入侵并围困锦州,松锦之战正式爆发。随着锦州外城被清军攻占,清军完成了对锦州主城的全面包围,战事万分紧急。

于是1641明廷命洪承畴领杨国柱、王朴、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共8位总兵,步骑兵13万,尽快会师于宁远,以解锦州之围。

1642年洪承畴命令杨国柱率领所部攻打锦州西石门,结果清军早就在此设埋。

杨国柱陷入清军包围后,率部奋力冲杀,清军感到吃力,派人以高官厚禄劝降杨国柱,但杨国柱死战不降,后由清军安排突然弓箭齐射,杨国柱身中多箭而亡。

文章图片14

松锦大战——明军全面溃败

拾伍:曹变蛟

曹变蛟,生于1609年,卒于1642年,山西大同(今山西大同市)人,明朝另一位悍将曹文诏之侄。

曹变蛟从小身怀勇力,少年时即随曹文诏在军中效力,参加过多次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先后被明廷任命为参将、副总兵、都督佥事、左都督、总兵官。当时称曹文诏和曹变蛟叔侄两人为大明朝的大小曹将军。

曹变蛟统兵有方,敢战敢为。1635曹变蛟率部参加松锦大战,战斗中其他友军争相逃跑,只有曹变蛟亲率部下冲清(当时称“金”,下同)军大阵,直抵皇太极的中军,曹变蛟箭射皇太极的大纛,吓得其中军后退数百米。

后来因为大势难挡,势孤力穷,曹变蛟受重伤被俘。但曹变蛟拒绝敌方多次劝降,然后被杀害。曹文诏、曹变蛟叔侄两人确实都属实强悍将领,而且作战勇敢、不畏牺牲。

文章图片15

松锦大战——葬送明军最后一点军力

明朝最后50年,风雨飘摇,国脉式微。

但仍然有很多爱国将领,在抗倭抗清斗争中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当中,有的死于庙堂倾轧,有的战死沙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