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日维新-上】一场含资量不足、与虎谋皮又急功近利的失败政变

 金色年华554 2023-06-17 发布于江西
文章图片1

【百日维新】一场含资量不足、与虎谋皮又急功近利的失败政变(上)

维新,指反对旧的,提倡新的;改变旧政治,实行新政治。

《后汉书ž杨彪传》中说:耄年被病,岂可赞维新之朝?

百日维新,始于1898年6月11日,始于晚清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为标志,终于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为结束。

文章图片2

《明定国是》诏书

此次维新持续103天,所以叫“百日维新”,因事件发生在戊戌年,也称“戊戌变法”。

后世学者研究百日维新,给予了相当的评价,但当时的情况也许并不是这样。

这场维新运动,统治者内部意见不一;高级官僚和地方大员装聋作哑;中下级官员后知后觉;普通百姓恐怕只有在京城围观行刑的那部分人群,知道个大概。

文章图片3

慈禧太后

不知不觉中,百日维新就属于造反了?

是的。

一百天以前,维新变法是晚清宫廷内部吵吵闹闹的改革焦点、是京城学府和外国使馆的舆论明星。

一百天以后,倡导维新的改良派们就是朝廷钦定要犯。

一时间,殉难者有之、逃逸者有之、沉默者有之。

文章图片4

光绪帝

NO.壹:深感国耻,救亡图存

1、百日维新的历史背景:

百日维新的前几年发生了几件大事: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晚清失败议和告终。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这份条约是近代晚清政府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中,最令人发指、扼腕叹息的。

一是赔款金额创历史之最。仅赔偿日本一个列强就达白银2亿两。

二是割地范围创历史之最。辽东、台湾等大片领土被“永远让与日本”。

三是经济侵害创历史之最。日本搞出了“利益均沾”的骚操作,意思是所有列强与晚清签订的条约中,有关经济和贸易的,不分条约签订的先后和内容,现在所有列强都享有。

文章图片5

中日甲午战争

真正懂得历史、牢记历史的人,对日本这个国家,永远不会以德报怨、掉以轻心。

甲午战争中晚清政府再次战败、日本获取前所未有之巨大利益,德、俄、英、法、美、意等列强受到强烈刺激,感觉自己“吃亏了”、“动作太小”了,于是不约而同地发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注意,这次是“瓜分”,就是统治国民、肢解领土、泯灭主权的意思。1840年、1860年的两次鸦片战争和殖民侵略跟这次“瓜分”相比,只能算小儿科。

文章图片6

中日《马关条约》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是真的已经将中华大地带入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

这次瓜分狂潮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就是:1897年底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

在这种民族危亡的背景下,爱国的知识分子和部分官僚急切想通过维新变法、改革旧方法,让清政府避免灭亡。

注意:这部分爱国知识分子和部分官僚发起维新变法的目的可不是打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不会打破大地主和大官僚阶级,更不会以解放劳苦大众为目标。

一句话:挽救晚清政府、维护满清统治。这是百日维新很重要的本质性。

文章图片7

如图所言:不言而喻 一目了然

2、百日维新的主要阶段:

完整看待此次百日维新运动,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改良派积极舆论造势——改良派成立保国会和发起公车上书——光绪倚重改良派并委任官职——光绪颁布变法诏书正式变法——慈禧快速轻松剿杀。前后也就一年出头的时间

作为百日维新的主导力量,改良派从此一蹶不振。

文章图片8

公车上书

3、百日维新的参与者:

主要人物:

旗手:以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等为代表的改良派,他们是具有一些资本主义启蒙思想的旧式知识分子。

文章图片9

康有为

主要力量:爱国学生、考生和部分京城市民,主要集中在京城,“数千之众”。

声援者有:高级官僚参与的不多,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为自己的学生)、南洋大臣张之洞(“戊戌六君子”中杨锐曾做过张的幕府人员)等,曾上书含含蓄蓄、欲言又止地表达过“不反对、可以这样做”等,但了解到慈禧的真实态度后,张之洞立刻转向,严厉打击维新派知识分子。

简要的说,百日维新作为一个阶段性结果,其孕育过程是国耻国难逼迫之下,晚清社会中少数有识之士不得不发出的觉醒和振作。

文章图片10

梁启超

NO.贰:只要好结果,不爱真学习

百日维新中的改良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核心。

这种维新变法的特点之一是:只要好结果,不爱真学习。

改良派只看到了列强现在的迅速强大和船坚炮利,从不肯研究英、法、美、日等列强如何得到这个好的结果。

改良派只看到了晚清政府的屡战屡败和软弱无能,从不肯思考清政府走到这步田地的真实原因,更不会去触碰。

文章图片11

谭嗣同

一、学习西方的渠道:

改良派获取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知识的渠道非常有意思。

1、通过参与过洋务运动的官员和商人谈话聊天。

2、通过亲友赠送或自己购买的报刊、翻译后的书籍。

3、通过自身多年儒家学习和科举考试的心得感悟。

这样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能了解资本主义全面改革甚至革命的艰辛之路吗?

能初步掌握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经济和法律体制等方面的系统构成与实践操作吗?

我看不能,学一万年还是雾里看花。

二、他们的身份:

改良派的主要成员身份模糊、本质不同。

他们的身份不是资产阶段,而是旧式读书人,科举爱好者或科举失意者。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出生于1858年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次到京城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如果按照当时的科举制度,康有为是一位秀才但多次考举不中,33岁的秀才就能收徒讲学,私塾的门槛不高。百日维新前,康有为没有留洋或者系统学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经历。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出生于1873年一个封建乡绅家庭,12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18岁拜康有为做老师。梁启超是神童,不仅八股读得好,而且科学功名比他的老师康有为强得太多了。梁神童不仅精通八股,在教育子女方面也很厉害,他的子孙后代很有名气,比如梁思成、梁从诫等。百日维新前,梁启超没有留洋或者系统学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经历。

文章图片12

师生关系:康有为与梁启超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出生于1865年一个封建官宦世家。中间有过短暂的家道中落,但很快得到振兴,其父谭继洵(1823年-1901年),最高官职是光禄大夫、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后受谭嗣同牵连被罢官,去世于浏阳老家。

谭嗣同身上的资本主义属性是改良派中最高的,足金足量。谭嗣同身份特殊,如果在当时遇到他,应该叫一声谭公子最为合适。早年谭嗣同就痛恨科学八股,曾说此物“岂有此理”;喜好自然科学,尤其“算学、格致”。

谭嗣同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谭嗣同借父亲的门路,破格到江苏,准备候补知府。百日维新前,谭嗣同没有留洋或者系统学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经历。

文章图片13

谭嗣同的诗作之一

三、小结:

百日维新改良派主要旗手的身份和学习经过说明:

他们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资本主义的政治和文化,没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从业经历、也没有在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活和学习的经历。

改革也好、维新也好,不是请客吃饭或者科举考试,从事这个行当,不会有旷世天才和无师自通。

所以,百日维新从这个角度看,最终只是披了件民族资本主义的时尚外衣,干得还是为君父分忧、为朝廷解难,新官僚体系希望打倒旧官僚体系的陈年旧事。(待续更新中)

文章图片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