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密封的盖碗是残次品吗?

 小陈茶事 2023-06-17 发布于福建

《1》

记得很多年前,刚去报社实习的时候,师傅带着去采访一位紫砂壶藏家。

 那位老师家里有一个房间,四壁摆满了柜子。

柜子里有玻璃层板,有射灯,把满柜的子的紫砂壶,衬托得分外玲珑。

他请我们喝茶。

彼时八闽大地盛行的是喝铁观音。

只见他从冰箱里拿出一小泡铁观音春茶,一边念叨春水秋香,一边乌龙入宫——把茶叶倒进紫砂壶里,再悬壶高冲、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最后呈在手中的,是一杯黄绿色的清滟花汤,兰香扑鼻,分外清幽。

茶过三巡之后,藏家开始玩壶。

把那只红泥的紫砂壶,冲满了沸水,盖上盖子,绕在手指上360旋转,倒置,最后给我们看,那壶盖朝下,壶底朝上,像飞碟一样悬停着,盖子却被壶身紧紧吸住,茶汤一滴也没有漏下来。

那一刻,我真心地赞叹,这壶吸力真好呀。

藏家得意地笑,说,这把壶还不是密封性能最好的。这是平时玩的壶。

言下之意,柜子里还有很多更好更贵的壶、密封性更好的壶。

这只叫我赞叹不已的,只是普通壶。

那一次采访,我并没有记住多少款紫砂壶的器形,却对紫砂壶的密封性,有了新的认识。

那种沸水注入之后的大力吸附感,使我对紫砂这种泥料的观感,上升了好几个维度。

《2》

后来开始卖茶。

习惯了用盖碗泡茶。

与紫砂壶相比,盖碗便宜,盖碗清洗方便,盖碗轻便,盖碗使用起来毫无压力.....

最重要的是,盖碗能呈现一款白茶的原汁原味。而紫砂壶,它的身体里仿佛有无数张嘴,在沸水浸出茶汤的那短短几秒钟时间里,这些小嘴无比快捷、无比灵巧地、齐刷刷地从茶汤里,吸走了一半的香气与滋味。

从紫砂壶里倒出来的茶汤,只能呈现这款茶一半甚至以下的香气滋味给我们。

就像一个刚参加完马拉松的选手,你再请他去登山,他的体力,只能是原来的一半,甚至更少——马拉松已经消耗掉他太多的体能了。

所以我们坚持用盖碗泡茶。

甚至我们愿意用柴烧盖碗泡茶。

而不选择紫砂壶。

因为我们注重于享受一泡茶全部的香气与滋味,不忍它们有一丝一毫的浪费。

因为我们执著于要把一泡白茶所有的美好,尽收心底,少了一分,都不完美。

紫砂壶是个艺术品,适合摆着观赏,或者,用沸水养壶把玩。

若是要使用,那用来泡那些不太需要在意香气与滋味的茶,是全然OK的。

盖碗则是个实用品,用它泡茶,必定能让一款茶,尽释所有的侠骨柔肠。

《3》

前段有个茶友来聊天,说起他的疑惑——盖碗为什么不密封?

他喜欢紫砂壶的密封性,说密封性能好的泡茶工具,能让茶汤泡得更浓郁。

密封能使茶汤浓郁,这个观点村姑陈是不认同的,不过它与本文无关,暂且摘下放一边,另文再述。

今天只探讨茶友的疑惑:为何盖碗不比紫砂壶密封?

犹记得当时村姑陈的回复是:为何要密封?白茶储存才要密封,白茶冲泡,何须密封?

茶友曰:“紫砂壶盖上盖子,便能与壶身紧密贴合,一旦注入沸水,遇热发涨,盖子紧紧吸在壶身上,怎么扯都扯不开。但盖碗却不行,盖碗的盖子与碗身之间,总是有条缝。”

闻言,我哑然失笑。

紫砂壶与白瓷盖碗,更精确地说,壶与盖碗,是两种完全不相同的冲泡工具,它们如何能等而同之,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呢?

壶与盖碗的器形不一样、出水方式不一样、水流形态不一样、出汤原理不一样,它们是这个万花筒般的茶具界,两朵并放的奇花.....何以,紫砂壶有的,盖碗就一定要有呢?

紫砂的密封性,是由它的材质决定的;而白瓷盖碗跟紫砂并非同一种材质,怎么能要求它们要具有相同的密封性呢。

这也太强碗所难了。

《4》

另外,盖碗为何不像紫砂壶那样密封,也有它器形的特殊性所在。

壶这种泡茶工具,它的口,分为两个,一个进水口(壶口),一个出水口(壶嘴)。

而盖碗这种泡茶工具,它的口,只有一个,进水口、出水口,都在同一处。

用壶这种茶具泡茶的时候,水从进水口进,从壶嘴出,两个口,分工明确。

用盖碗这种茶具泡茶的时候,水从碗口进,从碗口出,合用一个口,进出顺畅。

于是,当壶的盖子与壶口,紧密贴合,密封紧实的时候,壶里的茶汤,可以从壶嘴,倒出来。

而盖碗则不成。

盖碗的进与出,都是同一个口,若这个口像壶口那样子密封住,那茶汤从哪里倒出来呢?

岂不是全闷在碗里,闷坏了么?

SO,基于盖碗这种器形的特殊性,盖子与碗身之间,是不可能密封的,也是不可以密封的。

《5》

就实用性而言,村姑陈更喜欢盖子与碗并不太密合的这类盖碗。

原因无它,唯“易出水”耳。

是的,盖碗冲泡,盖碗冲泡高品质的,内含物质丰富的好白茶,需要快进快出。

若快进慢出,出汤慢了,则茶叶当中丰富的养分会过量释放,让你喝到一杯过浓的茶汤,苦涩味重,虽然回甘强劲,单从口感来论,却并不好喝。

此时,若遇上一只密封性超好的盖碗,也就是盖子与碗非常贴合的这种盖碗,沸水注入之后,盖子盖上之后,你会悲哀地发现,盖子与碗紧紧粘在了一起,沸水把盖子牢牢吸在了碗上。

当你端起盖碗准备出汤,这吸附得极紧的盖子与碗之间,无论如何也无法让它们分离,露出倾斜的口子,倒出茶汤来。

于是只能放下盖碗,重新调整盖子的角度,让空气进去,让盖子与碗稍稍分离出缝隙,这才能再次端起盖碗,拔斜盖子,倾侧盖碗,让刚才注入沸水后浸出的茶汤,如瀑布飞流直下,进入公道杯中。

这样一耽搁,就糟了。

茶叶与沸水齐齐闷在盖碗里——盖子密封的时间有多长,茶叶与沸水闷泡的时间就有多长。

于是,这茶汤便泡得过浓了。

盖碗过于密封的结果就是,出汤的时候容易拔不开盖子,倒不出茶汤,从而形成闷泡。

密封性强的盖碗泡出来的茶汤,咖啡碱的含量相对更高。

年轻人就罢了,年轻耐得住折腾。

老年人就不行了,喝多了,关节难受得紧。

《6》

盖碗有盖碗的品质要求,紫砂壶有紫砂壶的品质标准。

不能简单地等同。

紫砂壶由于是泥,吸附性强,吸力也大,故盖子密封性好。

但盖碗是瓷,上了釉,吸附性当然极弱,且为了出汤的缘故,必须在盖与碗间,生成出汤的缝隙,故,盖子不需要有密封性。

盖碗若也像紫砂壶那般有密封性,在无嘴出汤的前提下,岂不闷坏茶汤。

是以,不要再用紫砂的标准来要求盖碗了。

它们俩,一个是泥,一个是瓷。

哪能一样呢?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3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第18篇:春茶季的时候,不建议淘茶客们去茶山寻茶
第17篇:听说今天天气好,帮我收一批茶青随便做做就行
第16篇:清明白牡丹为什么有那么多铁杆粉丝?
第15篇:
2023清明白牡丹,生在了一个温柔的北风天
第14篇:银针,米针,中期针,尾期针,你都分清了吗?
第13篇:甲的生是鲜味,乙的生是青味
第12篇:没有工艺,何谈等级
第11篇:
今年春茶季,福鼎最大的变化
第10篇:下雨天,茶农都在做什么?
第9篇:从数十年难遇的春茶季冰雹,看未来茶叶品质
第8篇:春茶季的漫射光
第7篇: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之后,太姥山下冰雹了
第6篇:制茶师的肤色
第5篇:今年白毫银针茶季的特点:时间长,日均产量低
第4篇:气温断崖式下跌,白毫银针突遇倒春寒
第3篇:天气对今年的白毫银针品质有影响吗?
第2篇:大批的某音博主进驻茶山
第1篇:【2023白茶春茶季开篇】第一天丰收,第二天腰斩
……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作者  | 村姑陈(微信cunguchen20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