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经闭

 博采杏方 2023-06-17

()经闭

例一梁××,女,30岁,门诊号:081868初诊(197343):患者自述婚前经候正常,婚后因病服药不慎,遂至长期经候失调,初起月经23月或67月一次,经量或多或少。从1971529日起,月经停止。初以为有孕,未加治疗,后经妇检证实为闭经。曾先后用人工周期法及服中药除痰湿、活血通经之剂,均未获效。患者闭经后身体渐见肥胖,时有头疼胸闷心跳。脉细弱,舌胖苔白。辨证:精血不足,血虚经闭。治法:滋养精血,调理冲任。方药:柏子仁丸加味。卷柏9g; 泽兰9g; 当归尾9g; 川续断9g; 淮牛膝9g; 熟地21g; 柏子仁15g; 水煎服3剂。

     二诊(47日)。患者服药后,觉少腹微疼有经来之兆。继用前法去归尾,方药:柏子仁15g; 卷柏9g; 泽兰9g; 川续断12g; 淮牛膝12g; 熟地黄24g; 水煎服3剂。三诊

      (49日)。眼前方一剂,月经已通,经色初鲜红,后浓浊,经量正常,脉转细缓,舌红苔白。月经通而经色鲜红,是挟热之象,遂改用四物汤加味。当归12g; 熟地黄24g; 川芎9g; 白芍15g; 丹皮9g; 条黄芩6g; 川续断9g; 炙甘草6g; 3剂。以后经前三日均服柏子仁丸以巩固,经调理数月,月经恢复正常。

         (刘赤选:闭经,《新中医》4231963

例二刘x,女,29岁,门诊筒易病历。初诊日期:1975517日。主诉:闭经半年之久。现病史:自十六岁初潮起,月经一直稀行,每年来月经13次,曾行人工周期治疗,停药后又闭经,现已闭经半年,结婚6年未孕。自觉胸闷不舒,烦急易怒,胃脘胀满,胃纳减少,少寐多梦,心慌气短,头晕,心烦热,口干,身体逐渐发胖,曾经妇科检查,除子宫较小外,未发现其它异常。舌质红,脉弦滑。辨证:阴虚胃燥,冲逆经闭

(    西医诊断:(1)继发性闭经。

     (2)原发性不孕症)。治法:清胃化燥,降逆调冲。方药:栝蒌24g; 石斛12g; 栀子9g; 连翘9g; 泽兰9g; 丹参9g; 瞿麦9g; 篇蓄12g; 牛膝12g; 益母草12g; 车前子9g; 治疗经过:69日服药7剂后,症状减轻,仍有烦热口干,胸闷烦急。上方去栀子、连翘、萹蓄,加枳壳6g; ,元参9g; ,麦冬9g; ,当归9g; ,继服。620日服药6剂后,症状减轻,于618日~19日行经2天,血量极少,咖啡样色。73日服药7剂后,症状改善不大,仍有心烦热,胸闷,舌质红,脉弦滑兼数,方药如下。栝萎30g; 元参9g; 麦冬6g; 生地12g; 白芍12g; 瞿麦12g; 车前子9g; 牛膝12g; 益母草12g; 栀子9g; 连翘9g; 泽兰9g; 丹参9g; 81日,服药后于719日行经6天,量仍少,诸症减轻,上方去栀子、连翘,加桃仁,红花各6g; 830日:药后诸症消失,按月正常行经3

     (618日~19日,719日~23日,813日~20日)。唯经血量少,加用桃仁、红花后,经量逐渐增多,体胖稍减,现仍感口干、眠差,脉弦滑,舌暗红,仍以前方继服。959日行经,量较前稍增多,继服前方以巩固疗效。

     (《刘奉五妇科经验》)

     例三李姓,女,35岁。经闭十四周未通,服药未效,近有膨胀意,口渴喜饮,兼有鼻衄,又不似逆行势,腰酸痛楚颇剧,脉弦涩而实,姑予重剂通经。石决明(生、研,先煎)30g; 生鳖甲(先煎)15g; 生石膏(研,先煎)延胡索12g; 川牛膝12g; 旋复花(包煎)12g; 生储石15g; 大腹绒6g; 北细辛4g; 川郁金12g; 桑上寄生30g; 威灵仙12g; 制乳没各9g; 桃杏仁泥备9g; 鸡内金12g; 生知柏各9g; 水煎兑无灰黄酒一杯,落水沉香(研细,冲服)15g; ,大黄(虫丸1(和入)。复诊:1剂药后,血遂攻破而潮,腹中骤爽。据云血色淡,黑块壅下,伴白色粘质,脉候实象已退,六位仍弦,予丸方调治。按原方量加一倍

     (去黄酒,庶虫丸改为5粒),同研细末,炼蜜小丸,早晚各服6g; ,以橹豆衣15g; 煎汤分送。

     (孔嗣伯整理:孔伯华医案,《中医杂志》85471958

【评按】妇女经闭,《素问》称之为不月月事不来。临床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因脾虚或血虚所致。实证以气滞血瘀或寒湿凝滞较为多见。此外亦可因津液耗损、肾阴匮乏、肝劳血伤或风冷、火热、痰滞等因素引起,当根据不同的病因予以辨证施治。

    例一乃经血不足、血虚经闭,治以滋养精血、调理冲任法,方用柏子仁丸

       (《妇人良方》方)为主方,此方柏子仁、牛膝、川断有濡养调理冲任之功;泽兰、卷柏通调血脉;熟地以滋养阴血。药味虽少,而选品精当,一丝不杂,其效殊宏。例二为阴虚胃燥,治以清胃化燥,降逆调冲,后参入清血养阴、活血化瘀而获效。例三经闭三月余,腹鼓、鼻衄、渴饮,病属实证,孔氏以重剂通经,全方治重攻瘀破积,兼能平肝清热、降逆行气,证方相合,竟一剂而效。此案方师古法而立意颇新,堪为后学者研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