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初到杭州三件事,前两件一辈子都未做成

 大宋有东坡 2023-06-17 发布于湖南

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苏轼到达杭州通判任上。过年前后,写了两首诗寄给他的好兄弟苏辙。四句诗主要说了三件事。

眼看时事力不胜,贪恋君恩退未能。迟钝终须投劾去,使君何时换聋丞。

圣明宽大许全身,衰病摧颓自畏人。莫上冈头苦相望,吾方祭灶请比邻。

第一件事:反省。

他之所以到杭州来,是因在朝中跟变法的王安石合不来。

如果像很多明哲保身的人一样,光领俸禄,屁都不放一个,老百姓日子好不好关他鸟事,以他的才能,没人会跟他斗气,甚至还可以高升。

但他偏偏喜欢跟当权者过不去,心中有气存不住,于是被穿小鞋搞得七晕八素自讨苦吃,忙不迭上书请求外放。

他到杭州首先想到的,我为何要求外放呢?干干脆脆把这官辞掉,游山玩水不好吗?

他得到的结论是,自己贪恋君恩。

这是委婉且高大上的说法,报恩的想法不可能没有,毕竟,才入仕时,仁宗皇帝对他两兄弟太好了。但,实际上,更是舍不得那个官位。之所以舍不得,只因作为读书人,他百无一用,手无缚鸡之力,除了做官,啥都不会。

(绘图:文心一格)

第二件事:立誓。

他下了什么决心呢?

延续第一事而来,他立下宏愿,一定要把这官彻彻底底地辞掉。

所谓投劾,有个典故。

《东观汉记·崔篆传》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战阵不访儒士,此举奚至哉?遂投劾归。

《后汉书·周燮黄宪等传序》:遂辞出,投劾而去。李贤注:自投其劾状而去也。

用白话来讲就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

然则,我们晓得,苏轼常常反省自己怎么还在留恋官场,受了这么多伤怎么就不长记性。尽管他的很多反思都是极其深刻的,但投劾一事,他终究是没有下好最坚定的决心,无牵无挂做只闲云野鹤。

这也导致他浮沉官场几十年,寒风吹不醒他那倔强的个性,新旧当政都不喜欢他,最终贬到天涯海角。

第三件事,随俗。

此俗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入乡随俗。

前面有言,这些诗写于过年前后,乃因祭灶神,在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请比邻一词,可见他跟邻居们已经搭上线,甚至已经很熟络了。

所以他安慰弟弟,你不必“遥知兄弟登高处”,我在这过得还不错呢……

后来的很多诗词证明,在杭州的几年,确实是他最舒心的日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