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千古之谜:河图洛书、先后天卦是古人精心设计的无字天书

 韓炅燚 2023-06-17 发布于山西
内容摘要:易学数理系统内的河洛八卦等数理模型,通过精心设计、统筹安排,数理之间才能实现相互配合、逻辑自洽的推导演算,因此易学是由第一性原理演绎出整个数理系统。此语打破有史以来的文献记录和人们对易学思想观念的认知。

图片

一、四大数理模型
河图、洛书、先天卦、后天卦,这四大易学数理模型,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无字天书,无字天书并不是神话传说,因为这四种图式的原始图形是用符号表达,图式本身并无文字,所以叫“无字天书”。
注解的文字是后来旁加的,是解释说明图式的,可以加一条解释,也可以加多条说明;可以是图式的原理,也可以是用法的说明,但不属于图式内容本身。因为图式参与数理逻辑推导运算,而旁注的文字则不参与,以此可以判明:旁注文字不属于图式内容,是不同的两部分。故把图式称为无字天书,名副其实。
河洛八卦之所以叫“天书”,普通大众认为的是:因为这些图式看不懂才叫天书。其实不然,“天书”真正的含义是,这些图式的功能是用来计算天地规律用的,故称之为天书。

上面提到了图式,所谓图式是数理模型的概称,是中式传统语境下的表达,我这些年一直用“数理模型”称之,因为这样更接近现代科学语境。“数理模型”这四个字是简称,全义是“象数理模型”,“象”是图像符号,“数”是数字,核心是突出“象数”:即图像符号和数字是模型的核心。这些内容前面视频里讲过:用数理解释“易”到底是什么 易学数理探源 系列之4

这里大家只需知道:图式、数理模型、象数模型,从概念上基本等价,只是侧重面不同即可。

二、第一性原理简介

(一)第一性原理的经典应用

佛法缘起偈:“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古代佛塔一般都刻着这首偈子当作舍利供奉,因佛陀说过:“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如来”,所以此偈被称为“法身舍利偈”。
缘起法是佛法的根本教义,也是佛法的第一性原理。由缘起直接产生诸法无我,由诸法无我产生诸行无常,由诸行无常产生有漏皆苦,因有漏皆苦,产生戒定慧三学,由闻思修入三摩地,直到涅槃寂静。
佛法所有教义都是从缘起论这个第一性原理而流出,可见佛陀(上座部认为释迦牟尼生卒为公元前623-544)说法时早就有第一性原理。

(二)第一性原理的最早提出

第一性原理作为明确的概念,由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在《第一哲学》中首次提出:

“任何一个系统一定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违反。”
凡属于真正理性化的思维系统,都会运行在一条基本原理之上,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达尔文进化论,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

三、易学第一性原理的作用意义

易学也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这是个非常重要且关键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深奥烧脑的问题。如果不明白易学的第一性原理,那么你就不知道易学整个数理系统的架构是怎么搭建来的,不管学易多少年,你学的都是散点的、片段的易学知识。

只要你的认知进入不了这个系统,你就难以明白数理结构的运作机制,如果切入不到数理系统的运作机制,学易不管多少年都是门外汉,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学易研易多年,反而越学疑问越多的根本原因。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一条:易学核心的数理机制,从来也没接触到,从来也没有明白过。贯通不了数理原理。学易者更多的时候,所谓的努力学习,用功研究,其实都只不过是在数理外围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整日梦为鱼!从古至今,几千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知有多少莘莘学子因学不得法,从青春年少一路矢志不渝至皓首穷经,最终劳而无所得。实在可叹!

四、基于第一性原理,还原易学数理系统如何建构

易学数理的第一性原理具体是什么先不说,先把它当作一个基本命题,据此我们还原一下几千年前易学数理系统是怎么建构起来的。
(一)基于第一性原理建立的易学数理系统,应具备三个基本属性:
1、数理系统的同源性

假如我们知道易学的第一性原理,如果想把这种规律为人类所应用,我们就要基于第一性原理用多个数理模型:河图、洛书、先天卦、后天卦、干支、律吕等,建立一个易学应用系统,这些数理模型都是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规律性而设计。是为了表达第一性原理而存在,这就是数理模型在整个系统里所体现的同源性。

2、数理系统的完整性

依据第一性原理建立一个完备的易学数理系统,需考量到底需要几个数理模型,我们需要确定这个数量来设计数理模型。如果多于这个数量,系统便有重复冗余信息;如果少于这个数量,信息就会有遗漏缺失,系统就残缺不全。必须做到穷尽列举,各自独立,这就是数理系统必备的完整性。

3、数理系统的统筹性
依据第一性原理设计易学应用系统时,需考虑到多个数理模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让它们在内在逻辑上相互作用、相互配合,从而达到局部自洽和整体自洽的统一。这便是数理系统的统筹性。

同时满足以上三条属性,我们就可以设计并建立这个应用系统了,这是建立在严密逻辑推导上的科学方法。

(二)这三个属性基于一个隐含假设:

即要求所需全部数理模型,同时出现、同处存在

作者需要利用自创的(或已有现成借用)数理模型来设计,如果按文献记载各数理模型出现时间,相距长达几千年,则作者无法事先统筹、精心布局、严密设计,也就根本无从入手、无法设计。

也即数理模型应是由作者统筹设计的
不管作者是借用还是自创,都要求数理模型数量具全且同时性出现。
如果是借用,单个数理模型能逻辑自洽,但数理模型之间难以互相配合形成逻辑自洽的整体系统。所以若无作者精心设计,整个数理系统是难以符合易学数理第二法印(学理系统,逻辑自洽),故只能是作者设计了全部数理模型。这样就自然符合数理模型同时性出现,同处存在。
四、历史文献的记载与上述观点,出现矛盾
自古以来人们都相信文献记载的“龙马负图”、“洛龟献书”的神话传说,也相信所谓“伏羲画先天”、“文王演后天”为史实,但是,既然河图洛书已有神话传说中的原始出处,先后天卦也有其画卦的原始作者,那么就与我们数理模型是由第一性原理演绎而出的观点相矛盾?
河图出处时间: 黄河   公元前4000年
先天八卦作者时间:伏羲   公元前4000年
洛书出处时间:洛水,大禹 公元前2140年
后天八卦作者时间:周文王 公元前1098年
如果真如文献记载的那样,这些数理模型,不但出处、作者各不相同,而且出现的先后时间差距,竟近三千年要历经三千年之久,才能把所需的若干个数理模型全部凑齐,而且还能再组成一个逻辑自洽的完整系统,这可能吗?如果不是指哪打哪,提前对准目标,难道是打哪指哪全凭运气吗?这显然不合常理也不合逻辑。

这就与前面分析的,数理系统的基本属性,互相矛盾,所以历史记录也经不起推敲,经不起严密的逻辑分析。详见视频:河洛八卦文字相 对学习者的误导 易学数理探源之41

五、结论:古人是基于易学第一性原理,演绎出了这个数理系统

数理系统内的河洛八卦等数理模型,唯有通过精心设计、统筹安排,数理之间才能实现相互配合、逻辑自洽的推导演算,因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易学是由第一性原理演绎出整个数理系统,包括:河图、洛书、先天卦、后天卦,干支、律吕等数理模型。也可以说这些数理模型是为了表达第一性原理的规律性而人为精心设计的!

此话一出,是不是会让人大吃一惊?因为我的结论,颠覆了三千年来易学文献资料的历史记载,打破了三千年来人们对易学思想观念的认知。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系统内的河图、洛书、先天卦、后天卦、干支、律吕等数理模型,不通过统筹安排、精心布局、严密设计,就不能实现数理之间严丝合缝的相互配合、逻辑自洽的推导演算。你如果能深入理解“易学数理第二法印”,就能理解这些数理模型必然是由一个第一性原理统摄,并由此演绎推导而出。这才符合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底层逻辑,而古人也同样是根据这个逻辑,基于易学第一性原理,演绎出了这个数理系统。

说到这里,顺带延伸一下:易学既然有庞大的数理系统,那它的第一性原理到底是什么?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望有识之人、有志之士认真思考。

那古人又为何对河洛八卦之出处,放烟雾弹呢?待下文更新。

那古人又为何对河洛八卦之出处,放烟雾弹呢?待下文更新。(作者:大成行者、孟丽   2023.6.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