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节】唐安永散文||​父亲陪我去高考

 颍州文学 2023-06-18 发布于安徽

父亲陪我去高考

                                                                                      文/唐安永

又是一年高考时。

每当看到高三学子迎战高考的场景,三十多年前,父亲陪我去参加高考的情景总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高考的前两天,学校放假让我们回家准备高考期间的所需物品,与其说回家准备所需物品,倒不如说是回家放松一下心情。那年月,物质匮乏,根本没什么可准备的东西。

回到家那天,母亲早早地做好晚饭。席间,母亲对父亲说:“别家的孩子都有人陪着去高考,明天你也去陪陪孩子。”正在吧嗒吧嗒咀嚼食物的父亲快速地吞下口中食物,嘴里蹦出一个字:“好!

我家住在偏僻的农村,交通十分不便,距远在县城的高考考场有六十多公里,其中还十多公里的崎岖山路。高考的前一天,东方刚刚出现瑰丽的朝霞,村子里的屋顶上次第飘着缕缕炊烟,父亲就陪着我奔赴考场。徒步两个小时后,我们才搭上开往县城的班车,三个多小时的长途颠簸,下车的我分不清东南西北。父亲一手提着尼龙编织袋装着的行李,一手搀扶着我,好不容易才找到离考场较近的一家旅馆。可这家旅馆却被早来的考生及陪考家长住满了。我说另找旅馆,执拗的父亲却认定这家,原因是这里距考点近,不会影响考试。于是父亲就苦苦哀求旅馆老板帮忙想想办法,老板也是心好人,便将自己住的一间屋子让出来给我们住。

虽然这间屋子空间狭小,只有一张床及一把三人座的靠椅,但是能就近住下,我们异常高兴。父亲把装有书籍的尼龙编织袋丢在床上,就带着我去熟悉考场,了解考场周围的环境。

从考场回旅馆的路上,父亲带我到一家小吃店,一向“抠门”的父亲却大方了一回,拿起桌上的菜单,大声地点起菜来:木耳肉片、鱼香肉丝、三鲜汤、石磙蛋一个......点菜完毕,父亲念起家乡的民谣:“鸡蛋全身是个宝,高考学子离不了,每顿一个石磙蛋,一定考个好状元。

回到旅馆,已是万家灯火之时,父亲打开小窗,转头对我说:“明天考语文,是否还看看书?”“或者不看书也行,早些睡,养好精神,明天好好考试!”从父亲的话语中我读懂了他的意思,他是多么希望我好好温习一下明天要考试的科目。

我从父亲的尼龙编织袋里拿出语文课本,将课本中的文言文仔细地看了一遍。一旁的父亲一边拧开钢笔帽,吸满墨水,一边为我削好铅笔,连同准考证放在我的枕边。

快到十点半时,父亲急促地催我睡觉。我才把合上书,父亲说:“我就睡靠椅,你睡床上......”

望着眼前的靠椅,我木讷了,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和父亲反驳,一把三人座靠椅,怎能躺得下魁梧的父亲?

我强烈要求父亲一起挤在床上睡,父亲却不理会我,一边用命令的口吻喊我赶快睡,一边把装有课本的尼龙编织带放在靠椅的一端当枕头,右手快速地关掉了电灯,蜷缩着身子躺下了,此情此景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考完语文走出考室,远远望见大门处黄果树下等我的父亲,我连忙小跑过去,父亲没有过多的问我考试情况,一手搭在我的肩上,微眯着双眼望着我,脸上写满慈祥,写满关切。

随后的几场考试,父亲都会早早的送我进入考场,再回到大门处的那颗黄果树下等我,几乎都定格成一种姿势,一种表情。望着父亲高大的身影,仿佛就像一尊雕塑,冥冥之中我便从父亲的雕像中汲取了无穷的养分和力量,每课考试都发挥得淋漓尽致,最终圆了全家梦寐以求的大学梦。

父亲是一种岁月,是一篇永远也写不完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在我的心灵深处震撼着。

弹指一挥间,父亲陪我参加高考已三十多年,每每看到莘莘学子走进考场,父亲陪我参加高考的情景不由自主地浮现眼前,这些记忆鲜活隽永,让我感怀,永远珍藏心中。

作者简介:唐安永,男,喜爱文学创作,摄影,发表散文、诗歌100余篇(首)。先后被《人民政协报》《中国教师报》《中国社会报》《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公民报》《重庆政协报》《资阳日报》《通辽日报》《乌海日报》《陆丰报》《夔门报》等报社采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