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什么是泌尿系统呢?它有什么功能呢?它又会遇到什么问题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泌尿系统简介泌尿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器官系统,它通过尿的形成和排出,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血压和红细胞生成等。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疾病,并影响其他系统甚至全身健康。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它位于腰部两侧,每个肾脏大约有120万个过滤单位,称为肾小球。肾小球可以过滤血液中的水分和小分子物质,形成初步的尿液。这些初步的尿液经过肾小管的再吸收和分泌,形成最终的尿液。肾脏还可以分泌一些激素和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如肾素、缓激肽、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因子等,参与血压调节、钙代谢、红细胞生成等。 输尿管是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细长管道,它通过输尿管蠕动将尿液从肾盂输送到膀胱。输尿管的长度约为25-30厘米,直径约为3-4毫米。输尿管有三个容易发生结石或阻塞的部位:肾盂输尿管连接处、骨盆入口处、输尿管膀胱连接处。 膀胱是储存和排出尿液的器官,它位于骨盆腔内,呈椭圆形或倒置的圆锥形。膀胱的容量约为300-500毫升,当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排尿信号。膀胱有四个部分:顶部、底部、体部和颈部。颈部与后方的输尿管和前方的尿道相连。 尿道是连接膀胱和外界的管道,它通过括约肌控制排尿。尿道的长度和结构在男性和女性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男性尿道约为15-20厘米,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男性尿道既是泌尿系统的器官,也是生殖系统的器官,通过尿道既排出尿液,也排出精液。女性尿道约为3-5厘米,仅有一段,位于阴道前方。女性尿道仅是泌尿系统的器官,与生殖系统相邻,但并不直接相通。
02 —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 泌尿系统的疾病既可由身体其他系统病变引起,又可影响其他系统甚至全身。其主要表现在泌尿系统本身,如排尿改变、尿的改变、肿块、疼痛等,但亦可表现在其他方面,如高血压、水肿、贫血等。泌尿系统的疾病有不同的分类法,根据病因、发病部位、功能改变以及对全身影响的不同,治疗措施也不一样,有些依靠内科治疗,有些则以外科方法治疗,还须视病变程度、部位、性质等来决定。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泌尿系统感染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主要是由细菌通过尿道进入膀胱或肾脏引起的。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下尿路感染和上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主要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上尿路感染主要包括肾盂肾炎和输尿管炎。 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女性解剖结构。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短,也就缩短了细菌到达膀胱的距离。女性的尿道口靠近肛门和阴道口,细菌容易从这些部位进入。 性行为。性活跃状态通常会导致更频繁的泌尿系统感染。性交时可以将细菌从外阴推入膀胱或输尿管。结交新的性伴侣,也会提高感染风险。 某些类型的避孕措施。使用阴道隔膜进行避孕可能增加患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使用杀精剂或未润滑的避孕套也可能增加风险。 绝经。绝经后,循环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引起泌尿道和阴道黏膜变薄和干燥,降低对细菌的抵抗力。 尿路问题。出生时有泌尿系统畸形或后天发生泌尿系结石、肥大前列腺等导致排尿困难或残余尿增多者,容易发生反复感染。 免疫力低下。患有糖尿病或其他影响免疫力的疾病者,更容易感染泌尿系统细菌,也更难治愈。 寄生虫感染。在一些地区,血吸虫等寄生虫可以侵入泌尿系统,引起慢性膀胱炎、血尿、膀胱癌等。
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症状有: 排尿困难。感觉需要经常排尿,但每次排出的尿量很少,或者感觉排不干净。 尿频、尿急。每天排尿次数超过正常范围(一般为4-8次),或者有突然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控制。 尿痛。排尿时感觉刺痛、灼热或不适,尤其是尿道口附近。 尿液浑浊或带血。尿液颜色变深、变浑或有异味,有时可见血丝或血块。 下腹部或腰背部疼痛。感染部位的压力或炎症引起的钝痛或绞痛,可放射到大腿内侧或会阴部。
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有: 预防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逆行感染;多饮水,每天2500毫升以上,增加尿量和排尿次数,冲洗尿路;性生活后及时排尿,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可能刺激尿道的女性用品,如除臭剂、冲洗剂、粉剂等;改变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的避孕措施,如阴道隔膜、杀精剂避孕套等。 治疗感染。如果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尿液检查和细菌培养,确定感染部位和致病菌种类,并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治疗期间应继续多饮水,并按时复查尿液和肾功能,直至感染完全消除。

泌尿系统结石是指在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内形成的固体物质,主要由钙盐、草酸盐、尿酸盐等组成。结石的形成与水分摄入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代谢紊乱、泌尿系统感染等因素有关。 泌尿系统结石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水分摄入不足。水分摄入不足会导致尿液浓缩,溶解在其中的盐类容易结晶沉积。 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多摄入高钙、高草酸、高嘌呤的食物,如奶制品、菠菜、芹菜、动物内脏等,会增加尿液中的钙、草酸、尿酸等成分,促进结石的形成。 代谢紊乱。某些代谢性疾病,如痛风、甲亢、原发性高钙血症等,会导致尿液中的钙、草酸、尿酸等成分增多,促进结石的形成。 泌尿系统感染。某些细菌可以分解尿液中的尿素,产生氨,使尿液变碱,促进结石的形成。另外,细菌也可以作为结石的核心,促进结晶的沉积。
泌尿系统结石的主要症状有: 排尿不畅。结石阻塞输尿管或尿道时,会导致排尿困难或无法排尿。 血尿。结石划伤泌尿道或膀胱时,会导致血液混入尿液,出现血丝或血块。 绞痛。结石移动或阻塞时,会引起剧烈的绞痛,称为肾绞痛。肾绞痛通常发生在腰部或腹部一侧,可放射到大腿内侧或会阴部,伴有恶心、呕吐等。
泌尿系统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有: 预防结石。多饮水,每天3000毫升以上,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少吃高钙、高草酸、高嘌呤的食物,如奶制品、菠菜、芹菜、动物内脏等;积极治疗痛风、甲亢、前列腺增生等可能导致结石的基础疾病;定期检查尿液和血液中的钙、草酸、尿酸等成分,并根据医嘱调整饮食或服用药物。 治疗结石。如果出现泌尿系统结石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B超或X线检查,确定结石的位置和大小,并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溶解或排出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等,具体视结石的情况而定。

泌尿系统肿瘤是指在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内发生的良性或恶性的新生物,主要与吸烟、化学物质接触、慢性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根据肿瘤的部位和性质,可以分为肾癌、输尿管癌、膀胱癌、尿道癌等。其中,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占所有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50%以上。 泌尿系统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吸烟。吸烟是导致泌尿系统肿瘤的最重要的可控因素。吸烟者患泌尿系统肿瘤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4倍。吸入的香烟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如苯、芳香胺等,它们经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并随着尿液排出,与泌尿道黏膜接触,引起细胞变异。 化学物质接触。在染料、橡胶、皮革、油漆等行业工作的人员,长期接触有害的化学物质,如苯、芳香胺等,也会增加患泌尿系统肿瘤的风险。 慢性感染。在一些地区,血吸虫等寄生虫可以侵入泌尿系统,引起慢性膀胱炎、血尿、膀胱癌等。另外,慢性膀胱结核、慢性肾盂肾炎等也可能增加患泌尿系统肿瘤的风险。 遗传因素。有些人存在遗传缺陷或家族史,导致他们对某些致癌物质更敏感或修复受损DNA能力较差,从而增加患泌尿系统肿瘤的风险。
泌尿系统肿瘤的主要症状有: 血尿。血尿是泌尿系统肿瘤最常见也最重要的早期信号。血尿可以是全程血尿或终末血尿,可以是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可以是间歇性或持续性。 排尿不畅。当肿瘤阻塞输尿管或膀胱颈时,会导致排尿困难或无法排尿。 腰背部或下腹部肿块。当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在腰背部或下腹部触及肿块,有时伴有疼痛或不适。
泌尿系统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有: 预防肿瘤。戒烟,避免接触有害的化学物质,如苯、芳香胺等;积极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特别是慢性膀胱炎、肾结核等;定期进行泌尿系统的检查,如尿液常规、尿液细胞学、B超或CT等,及早发现和诊断肿瘤。 治疗肿瘤。如果出现泌尿系统肿瘤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尿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和分期,并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肿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具体视肿瘤的情况而定。
03 — 
泌尿健康的重要性和建议泌尿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器官系统,它不仅影响我们的排泄功能,还影响我们的血压、水分平衡、红细胞生成等。泌尿系统的健康与我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如果出现问题,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和困扰,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自己和家人的泌尿健康,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多饮水。每天至少饮用2000毫升的水分,保持尿量充足,冲洗泌尿道,预防感染和结石。 均衡饮食。少吃高钙、高草酸、高嘌呤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食物,调节体内酸碱平衡,预防结石和感染。 保持清洁。每天清洗会阴部,保持干爽,避免细菌滋生。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和清洗外阴,避免逆行感染。 定期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泌尿系统的检查,如尿液常规、B超等,及早发现和治疗泌尿系统的问题。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泌尿健康日相关的科普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泌尿健康日,让我们一起关爱泌尿系统吧! 我们是泌尿外科医生学习联盟,一群专注泌尿男科疾病科普、热心公益的泌尿外科年轻人,如果文章对您或身边的人有用,感谢关注、点赞和转发,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