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忆父亲(23):说说彭禹廷和别廷芳的旧事

 刘沟村图书馆 2023-06-18 发布于河南

别廷芳在南阳百姓心中是个草莽英雄,父亲在与本地的无线电学员接触中,听到不少关于别廷芳的故事,也了解不少彭禹廷搞自治的事情。

别廷芳的起家,或者说宛西四县的武装自卫团的崛起,包括宛西教育事业的普及,都与彭禹廷有着直接的关系。

图片

早在1929年,那时彭禹廷就在辉县创办河南村治学院。1930年2月开学,彭禹廷任院长,梁仲华任副院长,梁漱溟任教务长。当时,首位支持者就是在任的河南省主席韩复渠。

说到彭禹廷、韩复渠与乡村自治的关系,这些都跟冯玉祥对村政自治的重视和关注有关。彭禹廷曾当过冯玉祥的秘书,韩复渠曾是冯玉祥手下的将军,彭禹廷又是经冯玉祥的介绍认识了梁漱溟。

韩复渠离任后,这个学院也就停办了。据说,当年夏季彭禹廷的家乡镇平县的人,就请求他回家乡,帮助家乡搞地方自治,平息本地山匪和外部来犯的武装土匪。


图片

彭禹廷回到镇平就着手办两件大事:一是剿匪,二是开办设立教育自治的学校。
剿匪是为了一方平安,使家乡的人安居乐业;办校是为了培养地方自治干部,发展乡村教育事业。

在彭禹廷没回来以前,别廷芳就因为能力和势力,被四县的老大推上统领首席,为民团司令彭禹廷回来后就与内乡的别廷芳、淅川的陈重华、邓县的宁冼古等地方武装头目联手,建立了宛西四县地方自治联防办事处。很快就发动各县的乡民,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人出力,扩大组织起四县联手同盟的武装力量。宛西民团在原有的基础上迅速壮大后,平息了危害地方的武装山匪陈四麦、崔二蛋等多股杆匪。

1931年四县的头头们成立了宛西师范校务会,后来改称董事会,开始自筹资金组织内乡县天宁寺周边十几个保的乡民自带牛车、马车、工具,赶走了天宁寺里的和尚,又扒掉了天宁寺周边几里外的星星寺、天王殿、关帝殿,开建四县共有的宛西乡村师范学校。
这所学校就设在天宁寺的旧址,占地50多亩,建房400多间,土打的围墙。在1933年春开学招生,校长就是彭禹廷(1940年以前的校长称主任,1940年后才改称校长),董事长是别廷芳。

图片

这所学校很独特,大院内分小学班和师范班。
小学班即乡师实验小学,也叫附属小学。招生的学生不限年龄,不限婚否。小的有7岁,大的有20多,甚至结婚生子的都有。有未上过学的,也有读过几年私塾的或从其他学校转来的,只要报名考试合格就可入校。学校免收学杂费和书费,招收四个班,是六年制。
师范班即宛西乡村师范学校,是从宛西四县的县立师范和职业中学的学生中择优选送的。师范招收五个班,学校的课程不受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规定限制,分为一年毕业和两年毕业的。入学后每人每月发给生活补贴大洋4元,每班年终考试获前三名者学校发奖学金大洋3-8元。

这所学校主要是解决穷人子弟的读书问题,也为地方基层培养骨干。自开办以后,很多私塾和教学质量不怎么样的小学被挤的停办了。最想到这里上学的是家境贫穷的学生,因小学免受学杂费、书本费,师范班每月的生活补贴才开始是大洋4元,后来改成每月60斤小麦的生活补贴,这些对生活拮据的老百姓们吸引极大。
学校初定每班60人,实际各班达80人左右。伙食均以班为单位,挑水、做饭、种菜,让学生值班轮流干。凡宛西师范毕业的,回到原籍的根据能力被安排当区长、联保主任、校长、保长或教员。

宛西师范的第一期学生毕业后,把这些学生立即安排到宛西各县设立了新式小学并快速推广。到1934年初,内乡各保都办起了小学。

父亲的无线电培训班的学生中,不少是从宛西乡村师范学校选送来的优才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